http://rinrin1026.pixnet.net/blog/post/114894107
↑詳細步驟圖文網誌版
麻薏,對台中人來說是夏天的美好回憶與家鄉味。
但對中部以外的人來說,就是: 蛤? 這是什麼。
以下說明取自維基百科:
「麻薏是黃麻的嫩芽,盛產於夏季。
黃麻是臺中地區的特產之一,在彰化以南、豐原以北少有栽種。
台中市南屯區土地肥、水質美,又有大肚山台地阻擋著冬季的東北季風,最適合種黃麻。
黃麻又稱苦麻,黃麻的種類有種子成圓形的圓果種及種子是長形的長果種。
每年三月播種,九月收成,人們採下黃麻的嫩葉,
經撿、搓、揉、洗四步驟去除苦味,煮出特有的消暑麻薏湯。」
我們家一到夏天就會常常吃麻薏湯。
麻薏的吃法很特別,雖然是鹹湯,可是是涼或冰的吃。
把麻薏湯煮好後放涼,再淋在熱飯湯上一起吃,非常的消暑。
麻薏的事先處理很麻煩,如上面維基百科所說,要先一片一片葉子的檢(絲)。
把葉肉從經脈上"絲"下來後,再用手搓揉,把苦水搓出,
最後把苦水洗掉,之後才能煮湯。
處理步驟:
1. "絲"葉子,把葉肉從經脈上取出。
- 用一手把葉子從中間最粗的梗將葉子對折,在用另一手的拇指與食指輕壓葉子,
輕輕的葉肉往下"絲",盡量不要把其他的經脈弄斷,把葉肉取下來。
2. 用手將取下的葉肉像手洗衣服那樣搓揉,一方面把苦水搓出,
另一方面把麻薏的黏稠度搓出來。
因為老闆說這是新品種,不需要搓苦水,但蘋果花上的花友說她還是有搓。
3. 將搓好的葉子用水漂洗,把殘餘的苦水洗乾淨後擰乾。
如果是當天要吃,現在就可以煮,但因為我平常要上班,
只有周末能煮菜(與在家吃),所以我把處理好的麻薏葉放到袋子裡,冰冷凍。
等到周末才拿出來煮。
麻薏湯食譜
材料:
- 處理好的麻薏 1把
- 櫻花蝦 1把
- 鹽 適量
基本上麻薏湯通常都是跟吻仔魚或是小魚乾一起煮。
可是因為吻仔魚是各種魚類的魚苗,為了讓以後子孫能繼續吃到魚,
所以我盡量不要使用吻仔魚。
另外,沒想到家裡的小魚乾發霉了,不過冰箱裡還有一包櫻花蝦,
一樣都是海味,所以我使用櫻花蝦。
並且,很多人煮麻薏的時候都會加地瓜,但我們家都沒加,
加上我也不是很愛吃地瓜,所以就沒另外買。
做法:
- 取一鍋,放水約7分滿,加入櫻花蝦(或小魚乾)後,開中小火加熱至滾。
(加地瓜的朋友也請在這個步驟加)
(鍋裡面的冰塊是我之前煮竹筍的時候留下來的竹筍水,
因為想說很合味,所以就在這裡使用,非必要)
- 水滾後,放入麻薏再度煮滾後,加點鹽調味即可。
因為麻薏本身就有黏稠度,所以煮好後的麻薏湯是稠稠的。
也因為這樣,所以不需要另外勾芡喔~
煮好放涼(或放進冰箱冰)後,再淋在熱飯上吃~
麻薏湯吃起來有一絲絲的苦味,但是苦完後會回甘。
加上是冰涼涼的吃,非常消暑~
如果有機會在市場上看到,請試試看我們台中人的家鄉味 ^^
怕煮出來的成果太苦,所以我還是有搓,但沒有小時候那樣搓的那麼久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