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問題] 不好吃的高麗菜怎麼變得好吃
下方有人問麥寮農產品,半個雲林人來回一下。
媽媽是麥寮人,家裡有種土豆(花生)、蘆筍、稻米、玉米、西瓜。
她說,小學時都是凌晨四點起來挖蘆筍,
邊挖邊哭因為太想睡覺了,哭著哭著又在田中睡著了。
要搶在太陽出來前採收,不然太陽一曬會蘆筍瘋狂長大就會太老不好吃。
老蘆筍就會被拿來煮成蘆筍汁,
新鮮蘆筍煮出來味道,跟印象中的津津蘆筍汁完全不一樣,
有點類似…不甜的蘋果汁+青草茶?
意外的好喝,清爽回甘 不會有青青的味道。
最近才知道的小知識,白蘆筍跟綠蘆筍是同一種作物,
只是白蘆筍在土裡長大沒有曬到太陽,需要人工堆土。
玉米筍也是玉米還沒長大就採收下來,玉米寶寶的概念,
我超喜歡剛摘下來的玉米筍(家裡種開心的,就沒噴農藥跟施肥),
直接生吃,又甜又脆。
花生其實也是可以生吃的,口感像菱角或荸薺。
-
在媽媽更小的時候,外公那個年代還有種白甘蔗,專門賣給糖廠製糖;
現在市面上當水果吃的是紅甘蔗,纖維細比較好啃。
雲林有虎尾糖廠,也是現今唯二還在營業的製糖廠。
當年農夫私藏甘蔗是犯法的(因為要徵收外銷用),
小朋友會跟在收甘蔗的車子後面,偷偷抽走一根藏在田裡,晚上翻出來偷吃。
-
麥寮靠海風大,不好種葉菜類,當地人比較多是養豬雞牛之類的。
美生菜是近幾年的事情。
沿著濁水溪,會經過雲林西螺、二崙、崙背、麥寮。
西螺米/濁水米就蠻有名的,但因為我不愛吃飯…所以分不太出來米的好壞XDD
有吃飯達人可以分享各家米的特色嗎?
西螺另外有名的就是醬油,我媽堅持真豆釀醬油是不用冰冰箱的。
崙背、二崙到麥寮比較有名的應該是西瓜,
之前聽瓜農說過4、5月的西瓜因為日夜溫差大,所以甜度跟脆度都比較高。
到7月份西瓜雖然個頭大(天氣熱自然長得快),但就會沒那麼脆。
宜蘭西瓜因為在半山腰所以日夜溫差也大。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ZbYlkg8tRndKLAiW0sm0g/
順便推廣一下,之前跟朋友做一個頻道是紀錄我們跑去雲林種田的故事…
對,聽起來很ㄎㄧㄤ,但也因為這樣認識很多務農的大哥大姊,
獲得很多奇奇怪怪的務農知識。
雖然現在很久沒有更新了…(未來可能會不定期更新?)
-
整篇COOK的成分好像太少了,補COOK點
對半切南瓜的時候,錯開蒂頭斜切才好切。
南瓜切厚片(約0.8CM),錯落有致的擺在深盤內,
放一點薑絲跟鹽巴,電鍋外鍋一杯水(這樣偏軟,阿罵也可以吃的程度),
跳起來等3分鐘,就是香香綿綿的薑絲南瓜,
這種我喜歡用水分多比較鬆的南瓜,長得像木瓜形狀。
栗子南瓜切厚片放進塑膠袋,
淋一大匙橄欖油(油不要省,南瓜才不會被烤的乾乾的)、
一大匙二砂糖、一小匙迷迭香、一搓鹽巴,
在袋子中揉勻,氣炸鍋180度15分鐘(表面焦糖色、筷子一戳就過的狀態),
很適合替代正餐的碳水。
如果改用奶油,不放迷迭香起鍋後淋蜂蜜,跟香草冰淇淋吃,可以快樂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