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入行時在eWriter板獲得了不少知識,如今又有與時報合作的機會,在這裡分享應
該再適合不過。
https://reurl.cc/qm1pZ0
(有Medium好讀版,與以下的內容相同)
我的第二本小說《傷停時間》上市了,再次感謝時報出版的青睞,以及各路人馬的加入與
支持。
本篇會寫下創作過程的心路歷程,若您正好也走在出版路上,邀請您聽我叨唸幾分鐘。首
先,有個前提想和大家分享:「首次出書」和「再次出書」是截然不同的情況,這會是本
篇的一大重點。
普遍來說,台灣出版社不會主推新人作者,出版第一本作品時,不少人的情況僅有親友買
單,這是赤裸裸的現實。除非你有長期經營的社交平台,否則只能期待好評在某處擴散開
來,銷售才可能向上拉升,而我正是沒有粉絲專頁的例子。
不過,這也令我更加專注,我的生活雖然枯燥,但能把樂趣都放進書裡。
當然,大出版社在通路上確實有優勢,能在書店平擺區陳列非常幸運。然而,大出版社的
內部競爭非常激烈,作者可以和村上春樹大師齊名,同時也被村上春樹大師佔去大多資源
。在我看來,出版社與新人作者的合作,像在「掏金」、像是一場如夢似幻的泡影。
我建議,別將拿到書的那刻視作里程碑,那不過是起點而已。
挺過銷售的現實難關後,出版第二本書時,出版社會有「活動企劃」的加入。以自身經驗
而言,原本在書展有和主播對談的機會,可惜活動因疫情取消,改在1/28 12:45線上直播
。
話說回來,有件事情是無論如何也不該改變的,那便是「創作的品質」。
2020年,我開始嘗試寫作,也衝動成為了全職作者,因為我認為:若不全心投入在一件事
上,很難突破現況。
平時我是自卑的,會盯著自己的作品反覆打磨,直到滿意所有細節、並確信娛樂與深度共
存後,才將稿件提供給出版社。出版業是不會沉沒的夕陽產業,卻得承認書市已萎縮不少
,重視每一次和讀者相遇的機會,絕對要讓世人讀到珍貴的內容,而不僅是炫耀詞彙,是
經營寫作事業最重要的環節。
第二本書的另一大挑戰︰「別讓讀者以『續集』眼光看待作品。」關鍵還是在作者本身,
必須寫出引人入勝、並注重合理與流暢的情節。
《傷停時間》內有三個故事:「情緒勒索」、「電話詐騙」、「縱火弒親」,都曾在我們
身旁上演。這年代缺乏符號,明明充滿臭氣,又好像什麼都沒意義。我正在努力做的,就
是描述我們的存在,並試圖從痛苦中解脫。
目前,《傷停時間》、《敗戰處理》兩部作品已售出影視版權,期待未來某天,能將我們
的故事帶上世界舞臺。
如何在出版業生存下來?我想這是個客制化的問題,每人生來的條件不盡相同,這很現實
,唯一能做的便是仔細檢視自己,思考手上能打的牌究竟有哪些?而不是跟隨某位作者的
道路,要知道,市場基礎已有他的存在,模仿不過是個起點,絕不是致勝的關鍵。
若要分析自己,我認為用心生活是件重要的事情,切身體會小人物的悲喜,大概是我的日
常習慣了;「節奏感」也是我的一大特色,很難想像動態的詞彙該如何在靜態媒介中呈現
,但它真實存在,在創作路上鑽牛角尖後,許多想像不到的體悟也會油然而生。
最後,感謝時報出版、鏡文學、GQ Taiwan這陣子的支持,邋遢懶散的檢察官「鯰魚」才
能越走越遠。
我會試著繼續寫作,並盡力與大家分享,謝謝您看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