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失智症治療 袁瑋:非藥物介入實證有效

作者: sony577 (雙姓:《姓名權》平等!)   2024-02-18 11:05:22
白袍剪影/振興醫院銀光學苑主任
2024/02/18 中國時報 王家瑜
「醫療很有限,我們能做得有點不足。」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銀光學苑主任袁瑋說
,醫療往往被賦予很大的期待、很沉重的任務,要救人救命,但人的能力有限、很容易犯
錯。當多數科別是治療疾病本身,身心科的治療不僅限於解決單一問題,而是和病人整體
生命有關。
回顧兒時,袁瑋有很長時間是由爺爺照顧,相對熟悉如何和老人家相處,因此在投入醫療
領域時,選擇專攻老年身心醫學。她觀察到,在診間裡,多數時間是偏談話性的,但有些
長者缺乏心理方面的認知,這樣的治療方式效果不佳,雖然有教導如何在家做運動或活動
,但他們回到家不一定會做,幾年下來慢慢發現,長者的生理和心理都大幅退化。
袁瑋的專長包括銀髮族憂鬱症、焦慮症、失智症及認知訓練。她說,由於失智症藥物選擇
有限,近年國際上開始研究非藥物介入治療,台灣大約在3年前也有實證研究發現,非藥
物介入治療和藥物的效果相當。
振興醫院也在2019年成立銀光學苑,透過生活化、趣味化的課程設計,從身、心、腦三方
面協助長者延緩老化、預防失智等疾病,讓長輩在年紀漸長的過程仍能自主獨立,減少疾
病或年紀帶來的不便。
袁瑋分享,一位年近八旬的奶奶是她的門診病人,因為焦慮而引起各式症狀,跑遍心臟科
、神經內科、復健科,吃了很多藥,症狀雖有稍微改善,但治療效果開始停滯不前,還是
經常抱怨頭暈、不舒服。
銀光學苑成立初期,奶奶受邀參加課程,起初還不太願意,後來漸漸喜歡上有趣的課程,
也喜歡和其他學員互動。一開始女兒會陪她來上課,現在奶奶都自己出門,也漸漸學會與
情緒和疾病共存。參加課程3年下來,奶奶的小毛病變少了,用藥量也減到很少。
過去因為身心不適,奶奶經常和女兒鬧脾氣,女兒看到媽媽四處求診但沒有充分改善,也
會覺得很挫折。後來奶奶固定到銀光學苑上課,女兒比較有時間能投入自己的生活,兩人
假日還會相約出門散步、吃美食。
袁瑋說,當長者生病,周遭的家人也會受到影響而出現變化,同樣需要介入關懷。銀光學
苑的課程有別於一般日照中心,可以讓外籍看護、家人一起參與,也有專門設計給照顧者
的課程。希望以細膩且全面的方式,不僅協助個案本身,也把整個家庭一起照顧到。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40218000399-260418?chdtv
作者: marathons ( 豆娘 囊鼠 蜂鳥 )   2024-02-19 06:47:00
教母在多板被水桶,到處流竄洗文貼簽名檔宣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