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ouban.com/note/324583931/
《易經釋夢》是一本奇書。這本書的方法論沿襲「六經皆史」的理念,假定《易經》是一部史書,作者認為這些散碎易辭實際上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只是被刻意打亂了,它背後隱藏著一個觸目驚心的故事。作者用大量金文、甲骨文以及考古成果予以考釋、佐證,輔以弗洛伊德的理論去分析古人心態,推導出一個和我們慣常印象大相逕庭的商周革命。
當然,這不是書評。這本書在學術上成立不成立,非我所能置喙;推理過程合理與否,也不在討論之列。我對這本書的興趣和對紅樓索引派的興趣是一樣,不相信,純粹從技術角度去欣賞。
換句話說,我不認同作者的觀點和論證手法,但我很欣賞它腦洞口徑和腦補力度,至少在文學層面來看,是一個富有想像力的神奇故事,奇葩到我忍不住想把它講出來。
為了講清楚這個故事,作者構築了一個龐大的框架,引用了大量材料,論證過程有些艱澀。我決定去掉這些過程,單獨把結論抽取出來,讓無暇讀書的同好有機會見識一下這個故事的全貌。
接下來我所抄錄的東西,都是摘錄自《《易經釋夢》,甚至於每一個角色的性情與心理動機,都是來自於原書。故事的每一個細節,作者都在易經和金文裡找到對應的記載(至於如何解讀就呵呵了)。我只是省略掉這些繁瑣的工作,將結論總結出來,絕無原創發揮之處。有興趣或者提出批評的人,可以去找原書對照。
另外特別要申明的是,故事裡涉及到的人如姬昌、姬發、姬旦等人,按當時姓氏習慣,不該這麼稱呼。但原作者和我皆為後世之人,為了行文與閱讀方便,姑從俗例。如果你們發現還有什麼不符合常識的地方,也不要著急拍案而起,就當它是個故事就好。
故事要從殷商第29任商王文丁說起。
當時殷商在東西方有兩個大敵,一個是西北的鬼方,一個是東方的東夷。文丁為了不陷入兩面作戰,決定在西方豎起一道屏藩。於是他選中了周族,並封首領季歷為「牧師」,為商抵禦戎狄。文丁去世以後,季歷試圖叛亂,率軍進攻殷都大邑商,結果被文丁的兒子帝乙殺死。
帝乙繼位以後,季歷的兒子姬昌全然不顧父仇(在書裡他被作者輕蔑地稱為軟骨頭),主動表示恭順。帝乙需要周族作為屏障,就赦免了周的叛亂之罪。姬昌在此後表現十分積極,對鬼方作戰身先士卒,深得帝乙信賴。帝乙是一個寬厚之人,他決定回報姬昌的忠心,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
這個女兒叫做妲己或者妹喜已。「已」為天干,代表了她的皇族身份,與帝乙的兒子帝辛——也就是商紂王——兄妹相稱。後世周宣部為了營造商紂王的惡人形象,又捏造出幾乎完全一個暴君末世的夏桀,還把他的妹妹一分為二,分成了夏桀和商紂的兩個寵妃。具體論證可以去看原書,為了不干擾故事的流暢,這裡姑且稱為妲己。
帝乙十分鍾愛妲己,為她準備了大量的嫁妝,還為她配備了一位最出色的占卜貞人,名字叫永。永隨身攜帶了許多產自大邑商附近的龜甲片,用來為公主在夫家排憂解難。
妲己和永以及盛大的送親隊伍來到西岐,迎接她的除了姬昌,還有姬昌的大婦太姒。
太姒是一個性格凶悍、手段毒辣的女人,而且還擅長藥劑配伍之術。(作者將其蔑稱為母老虎)。她為姬昌已經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姬伯邑考,一個叫姬發。
西岐在接受商文化之前,只是半遊牧半農耕的土包子。妲己的到來,讓他們大開眼界,迅速成為商粉。妲己因此大出風頭,萬眾矚目的偶像,姬昌更是寵愛無比。這一切讓太姒妒恨無比。
她首先派自己的大兒子伯邑考前去騷擾,可卻被妲己輕描淡寫地回絕。反倒是太姒一直不喜歡的次子姬發,與妲己感情非常好。兩人情同母子,相處融洽。不久妲己懷孕,太姒決定親自出手,她配了藥方在飲食中下毒,導致妲己流產,並且在接下來的十年時光裡始終不孕。太姒又用手段整治姬昌,軟骨頭在母老虎的威壓下不敢言語,不敢再與妲己同房。
這一切都被隨侍公主身邊的貞人永看在眼裡,她暗中把消息傳回了大邑商。此時帝乙已經病入膏肓,得知愛女備受委屈以後,悔怒交加,終於去世。在死之前,他把兒子帝辛叫到身邊,囑咐他一定要照顧好妹妹。
帝辛是一個極重親情的人,他繼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召集最好的貞人,看看神明有什麼建議。占卜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除非把妲己和嫉妒者隔絕,否則無法解除。看到這個結果,帝辛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要設法把潑出去的水收回來,把自己親愛的妹妹接回國。
此時在西岐,姬昌得知帝乙去世後,惶惶不可終日,生怕自己沒了靠山,便大興土木為帝乙修建宗廟,以此獻媚於商。他還想找一位熟稔殷商祭禮的貞人來主持儀式,永自然成了最好的選擇。
在儀式開始以後,帝辛的特使恰好抵達。貞人刻意操縱的占卜結果,加上特使的威逼利誘,姬昌同意和妲己一起前往大邑商。
當姬昌一行離開西岐,快要渡過黃河時。隨侍公主的貞人永突然心有所感,卜了一卦。她看了卦象以後,決定獨自留下來。姬昌和妲己很驚訝,但永意志堅決,他們也只得隨她去。等到姬昌一行離開以後,果然身後有追兵趕到。原來太姒突然反應過來了,姬昌去商,將對自己十分不利,她無論如何也要阻止這一切,親自帶兵來追。
永見到太姒,向她解釋追逐只是徒勞。太姒對永的占卜能力非常信服,聽從她的勸說悻悻退軍。還順便把永帶了回去,留在身邊作為顧問。
在大邑商,帝辛親自走到城門口,迎接自己的妹妹和妹夫。親人終於團聚,帝辛太高興了,把妹妹和妹夫安置在豪華的羑裡莊園,居住條件都非常優厚。帝辛對妹夫也不錯,經常帶著姬昌外出打獵、遊玩,還額外賞賜兩名姬妾給他。可帝辛覺得這樣還不夠,決定動用巨資修建一座鹿台,作為妹妹的居所。
鹿台一修就是七年,姬昌在商也呆了七年。姬昌從來沒生活得如此幸福,沐浴在商文化的光芒中沉醉不能自拔。妲己擺脫了妒恨以後,終於順利懷孕,先後產下管叔鮮和郕叔武,其他姬妾也為姬昌生下蔡叔度鐸和霍叔處。日子過得其樂融融。
太姒聽到這個消息,嫉妒得發了狂,她找來自己的兒子伯邑考,要求他把姬昌弄回來。伯邑考對自己的母親言聽計從,於是親自帶兵向商進發、臨行前,伯邑考找到貞人永,請她占卜,結果為凶。伯邑考請再佔一次,卻被永嚴詞拒絕。不過永給了他一個建議,把弟弟姬髮帶在軍中。
伯邑考有輕微的精神狂躁症,他帶著軍隊像沒頭蒼蠅一樣在商界亂轉。商軍不明就裡,把這一情況匯報給了大邑商。帝辛很為難,畢竟伯邑考是妹夫姬昌的兒子,於是詢問他意見。姬昌生活得太舒服了,又有了新的子嗣,對伯邑考毫無興趣。而妲己對這個屢次騷擾自己的傢伙也沒好感。帝辛摸清楚了這對夫妻的態度後,下決心要剿滅這支瘋狂的周兵。不過妲聽忽然說姬發還在軍中,她對親手撫養了十年的孩子有著深深的感情,便找到哥哥,希望能饒過這個小傢伙。
帝辛滿口答應下來,隨即調遣精兵圍剿。在商軍的精確打擊下,伯邑考當場陣亡。而姬發則倖免於難,而且還得到帝辛准許,帶著自己哥哥屍體返回西岐。帝辛注意到姬發這個年輕人非常溫和沉穩,雙眼有神,跟他的瘋子哥哥一點也不像。本來帝辛因為自己妹妹的緣故,對太姒及其後代充滿怨恨,但他看到姬發的時候,敵意卻徹底消失了,兩個人在陣前居然交上了朋友。
姬發回到西岐以後,痛失長子的太姒不得不收斂起態度,假意恭敬。帝辛對這位兒子被殺的母親心中不無愧疚,更看在姬發的面子上,沒有繼續追究。
鹿台終於建成,妲己有了自己歸宿,而且自己的兩個愛子也慢慢長大。她對姬昌這個軟骨頭的愛情,終於走到了盡頭。帝辛也覺得,現在姬昌在大邑商有了四個兒子做人質,妹妹也不愛他,那麼他沒必要留在這裡,可以回去了。姬昌戀戀不捨在商的奢侈生活,但他太軟弱了,沒人真正尊重他的意見。
臨行之前,帝辛跟姬昌做了約定,周為商藩,且繼承製度兄終弟及,這樣可以確保妲己的長子管叔鮮才有機會接位。作為回報,姬昌被封為西伯。
帝辛本來可以逼迫姬昌直接指定管叔鮮為繼任者,但他對姬發的印象實在太好了。更何況他已經殺了太姒的長子,不忍心再繼續迫害這一支。
姬昌就這樣回到了西岐,並宣佈姬發將是繼任者。太姒質問他伯邑考被殺時你在哪裡?姬昌哪裡敢對母老虎說實話,只得編造謊言,自稱是被關在羑裡監獄——後來這句謊言被周宣部當成了史實來宣揚。
太姒對妲己的仇恨一直不曾消退,反而愈加深厚。她本來指望姬發能為自己報仇,可姬發一點也不像她的兒子,性格溫柔,行止沉穩,無論她怎麼抱怨暗示,姬發都一副沒心沒肺的模樣。最不能容忍的是,姬發對帝辛非常崇拜——看來這個仇,指望姬發是沒辦法報的。
太姒找到了貞人永,說自己心中積累怨恨得了重病,希望能從她那裡得知神明的態度。永怎麼會不知道這個母老虎的心事,她希望能夠化解這個女人對公主的怨恨,便占卜出一個結果:「只要你懷孕,就可以去除煩惱。」永覺得,只要讓太姒再做一次母親,母愛就會化解掉怨恨。
可是她錯了。
太姒對永的占卜結果深信不疑,但懷孕不是件容易的事,姬昌在商已經耗盡了精力。太姒決定獨闢蹊徑。
在西方,最痛恨殷人的是羌族。太姒很快羌族裡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同盟者——姜尚。這個人龍精虎猛,而且深有謀略,無論是床笫還是政治上都是好夥伴。
在太姒的安排下,姜尚和姬昌在釣魚時巧遇,並一見如故,姜尚成為姬昌的心腹。而太姒也在這個時候順利懷孕,產下一子,名為姬旦。
姬發這時候年紀已經足夠大了,他的婚事被提上了日程。本來帝辛送來了商王旁族的兩個女人,結果姬昌在太姒的慫恿下橫刀奪愛,先把那兩個女人娶進了門。而太姒給姬發另外安排;了一門親事,娶了一個叫做邑姜的姑娘,而邑姜恰好是姜尚的女兒。
在太姒、姜尚裡應外合之下,姬昌終於在適當的時候去世。姬發接任以後,被自己的母親、妻子和老丈人團團包圍,不斷施加影響。尤其是他的母親,不斷用當年伯邑考戰死的事來刺激他,說他是個懦夫。姬發得不到母親的認同,在妻子那裡也得不到愛,這讓他心情逐漸低落,慢慢失去靈氣,變成一個任人擺佈的傀儡。
而那位沉默的貞人,則一直默默地記錄這些事情。她非常鄙視姜尚,在記錄裡給他起了個名字叫子牙,即小人幫兇之意。
終於,姬發無法擺脫母親的壓力,做了一個和自己哥哥同樣的決定,帶兵攻打商,以此來求得心靈的平靜。這是一個挑釁的舉動,姬發給自己的解釋是,我只是去盟津告天。
這次進兵非常緩慢,姬發一步一遲緩,心中猶豫萬分。
正在征討東夷的帝辛接到報告,說姬髮帶兵正朝大邑商而來。聰明的帝辛體會到了姬發內心的掙扎,他不希望傷害到這個年輕人,於是派人通知他:既然你媽媽逼你來打仗,那麼我們就來演出戲好了,我們約戰,然後我假意敗退,你得勝回軍,這樣你不必左右為難了。帝辛為了讓這齣戲足夠逼真,還指定了一個地點——牧野。
其實帝辛不只是為了姬發,也為了自己,他覺得政務太繁瑣了,想借這個機會退位,好好休息一下。為此他事先把國政提前委託為同族的叔叔箕子。
無論是姬發還是帝辛都不知道,在周軍裡擔任副指揮的姜尚有另外一套計劃。
在牧野,帝辛故意沒帶精兵,而是糾集了一批奴隸。他和姬發各自駕著馬車,親自在陣前象徵性地打了幾回合。帝辛佯作敗退,姬發挑著帝辛的甲冑返回。本來這一場假戲已經到了結局,皆大歡喜,可姜尚卻突然發出進攻的命令。
事先得到指示的商軍奴隸並沒有認真作戰,而周軍卻真得大打出手。姬發驚慌萬分,他看到帝辛的座駕在亂兵中消失,連忙發出停戰的命令,可周兵只聽命於姜尚,一口氣衝到了大邑商城下。姬發勃然大怒,親身擋在周兵身前,這才把他們阻止在城牆外圍,並退軍紮營。
商軍奴隸畢竟不是正規軍團,他們在這一場混亂中成了潰軍,湧入城中,帶來了極大的混亂。有人發現,在鹿台上出現一具被燒燬無法辨認的屍體。事先安排好的箕子站出來,說這就是帝辛的屍體。可姜尚也提前在城內安排了一枚棋子,帝辛的兄弟微子。微子跳出來指責屍體是假的,幾乎要攪亂帝辛的計劃。
結果城內局勢變得更加混亂,民眾惶恐,而奴隸軍又不堪用。在微子和叛亂商軍的逼迫之下,箕子只能求助於城外的周軍。
姬發懷著對帝辛深深的愧疚,答應了箕子的請求。他協助箕子平定城內局勢的混亂,然後命令部隊返回西岐,自己只帶少數人留在商邑,與箕子商議善後。
姬發沒想到牧野的這次「意外」,居然造成了如此嚴重的後果。他從來無心要打敗帝辛,更沒想過要毀掉殷商。在大邑商,姬發恭敬地祭祀殷歷代王,憑著謙恭和箕子的幫助贏得殷商貴族的諒解。他甚至連微子都沒殺,而是囚禁起來。
為了挽回亂局,姬發決定設立三監,讓管叔、蔡叔以及霍叔拱衛帝辛的幼子武庚。管、蔡、霍都是自己的兄弟,身上一半是商人的血,一半是周人的血。姬發希望憑藉這三個人來消弭兩族隔閡,守護紂王不在的殷商。
姬發沒有直接讓武庚繼位,在他內心深處,認為帝辛早晚會回來。在那之前,他要把一切都安排得好好,不能辜負信任。
在臨行前,姬發還見到了居住在鹿台的妲己。那是他的人生導師,是他幼年時代最美好的回憶。
姬發回國時,還帶著大量殷人叛亂者的俘虜,其中包括微子。這些商人以為自己一定會被殺死殉葬,微子卑躬屈膝,涕淚交加。想不到姬發在岐山將他們全部釋放,以示寬容和對生命的尊重。
與姬發同行的,還有妲己的小兒子郕叔武。他對政治沒有興趣,反而對技術充滿興趣,他為周帶來了精湛的青銅器鑄造之術。在姬發的鼓勵下,郕叔武做出了天亡簋等一系列精美作品,讓周對商文化更加沉迷。
姬發離開後不久,「去世」已久的帝辛悄悄返回了大邑商。姬發聽說這個消息後,非常興奮,勸他盡快復位。帝辛卻拒絕了,他已經公開死去了,而且還是箕子做的見證。如果他現在復活,等於是打了箕子的臉。帝辛不想傷害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思慮再三,決定和妹妹妲己隱居,王位仍舊讓武庚來坐。
隱居之前,帝辛給姬發寫了一封信,說你別把微子這個混蛋放回來,我一定會殺了他。姬發其實也不喜歡微子,但他心懷慈善,不願多行殺戮,就把微子養在西岐。微子在西岐很快交到了一個好朋友——姬旦,借此進入太姒、姜尚的圈子。
從此,商、周就形成了奇特的對立局面。
沒過幾年,南方的人方、孟方開始叛亂。武庚派出了以熊盈為帥的遠征軍,前往鎮壓。但戰事不利,熊盈面臨失敗,武庚向姬發求助。姬發義不容辭,親自帶兵南下。周軍與遠征軍合流以後,擊破二族。姬發當即把熊盈封為楚王,就地紮根,在南方建立起殷商文化的一片文化樂土。
當時隨軍出征的還有姬發的弟弟姬旦。他從母親那裡學了一手好藥方,在行軍途中趁機下毒。姬發返回西岐以後,重病不起。隱忍已久的太姒趁機出手,將她最痛恨的女人的兒子郕叔武殺死在青銅器鑄造現場。郕叔武的一個弟子僥倖逃脫,後來還鑄了哀成叔鼎,以為哀悼。
姬發中的是慢性毒,身體時好時懷。太姒將他與外界隔離,只通過姜尚和姬旦發號施令,徹底掌握了整個朝政。
帶著對帝辛和妲己的愧疚與眷戀,姬發終於死去。太姒和姜尚安排秘不發喪,把邑姜的兒子王姬誦扶上王位。但最終的勝利者,是太姒暗中支持的姬旦。他雖然不敢公然奪位,但獲得了攝政之職。
姬旦做的第一個決定,就是把薑商封到了遙遠的東方,遠離政治中心,只留一個老太龍鍾的召公在側。等到局勢穩定以後,姬旦藉口隱居,偷偷前往楚地,找到熊盈。熊盈認識當年跟隨姬發的小傢伙,熱情接待。姬旦故意設下圈套,請熊盈向商要求更多軍隊來開發南疆。
三監和武更不知是計,把主力都派去南下。微子則趁機潛回大邑商,利用自己的人脈開始鑽營。姬旦認為時機成熟了,親率大軍,開始進攻空虛的大邑商,開始了二次克商的行動。
姬旦出兵以後,太姒心神不寧,於是又找到貞人永,請她再次占卜。永聽說姬旦大軍要去偷襲大邑商,大為震驚。她瞭解姬旦這個人,如果不及時阻止,恐怕殷商的歷史將會徹底終結。她連夜找到駐在西岐的殷商時臣中行氏,向他說出自己的擔憂。中行氏也大驚失色,一路從西岐瘋狂地趕回大邑商。
周軍先封鎖了城南,防止他們與在楚地的南方遠征軍產生聯繫。然後微子打開了城門,裡應外合。中行氏趕到的時候,正撞見周軍湧入大邑商屠城。情急之下,他詐稱四方諸侯的代表,獻上玉圭,以換取姬旦不屠城的許諾。姬旦被唬住了,答應他不會屠殺殷民,而是以遷移代替。
城破之後,武庚並沒有屈服。南方被封鎖,他就帶著一批忠臣一路向北而去,在東北的密林中得到了喘息的機會。姬旦沒有絲毫鬆懈,他一邊處置了三監,一邊派召公追擊。召公連續取得了幾場勝利,卻無法徹底消滅武庚。姬旦乾脆把他封在燕地,封鎖了武庚歸國的道路。
東北氣候惡劣,武庚沒有別的辦法,只得率眾北上,度過白令海峽進入美洲,一路到了中美洲,形成瑪雅文化。(書裡原話說的,我也沒辦法……)
殷商終於滅亡,太姒的仇總算假姬旦之手報了。帶路黨微子立下汗馬功勞,被封宋國。姬旦沒有片刻停留,繼續帶軍向南征討,滅掉殷商最後的遠征軍。
現在擋在姬旦面前的,只有最後一個對手——成王姬誦。
姬旦無法正面挑戰成王,他採取了迂迴的策略,開始在商地營建洛邑。 姬旦先後兩次邀請成王來洛邑,卻都被太姒所阻擋。至於這個老女人是良心發現還是另有圖謀,不得而知。
此時姜尚已死,他的女兒、成王的母親邑姜遠在東夷,眼睜睜看著姬旦對自己的兒子數次出手,卻無能為力。她焦慮萬分,聯絡上了貞人永。貞人永告訴她,卦象顯示唯一的辦法是改嫁。邑姜為了兒子,毅然趕往洛邑,改嫁姬旦。
太姒終於去世,至孝的姬旦深受刺激。再加上邑姜的各種小手段,姬旦終於一病不起,也撒手人寰。邑姜終於成為攝政王,把成王安全地接到了洛邑。
邑姜並沒有忘記貞人永的功勞,她問永想要什麼。永請求她善待殷的遺民,重建殷商文化,哪怕要披著一件周的外衣也可以。邑姜答應了。
邑姜已經從一個弱女子成長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她深知商周交替的齟齬不可公之於眾,便下令對這段歷史進行遮掩和修改。在一系列修飾之後,歷史變成了後世所熟知的那副模樣。
永跟隨太姒四十餘年,對這段密辛知之甚多。她眼見事實面目全非,痛感五銘。恰好邑姜希望周也能有一部和夏連山、商歸藏同等級別的卜書,以宣揚周文明的先進性。這個工作,需要一位熟稔前代典儀占卜的顧問來做,永是最佳人選。
永打著編寫新卜書的旗號,把自己知道的這一切秘密都用隱晦的文字藏在書中,並打亂次序。邑姜沒看出書中隱藏的秘密和怨恨,很滿意這份成果。出於宣傳的考慮,她奪取了永的著作權,把這本卜書的起源說成是姬昌被拘禁在羑裡所做,是為《周易》。
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結尾還有大段抒情文字,請看原書。作者扯得我腦袋都要炸掉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同一位作者,還出版過一本書叫《孔子的周公》,同樣的論證手法,但結論卻和這個故事大相逕庭。作者認為周公姬旦其實是個女人,而且就是妲己,是殷商文明最後的占卜師。她和太姒、帝辛、姬發、成王等人演繹出另外一段愛恨情仇,講述了一個偉大女人如何隱藏自己性別,為了理想和愛情與敵人宮斗的曲折故事……
兩本書一前一後,要麼是這位作者用新的學術成果徹底推翻了自己的舊論,要麼這個名字根本就是一個公用馬甲,至少被兩位同人作者所使用。
真相到底如何,恐怕要留待後人考證了。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447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