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龍門石窟首次發現唐代景教墓葬遺迹
龍門石窟刻著十字架的洞穴。﹝洛陽網﹞
洛陽龍門石窟研究院一月十二日宣布,在龍門石窟西山紅石溝北崖發現一處當時自稱「景教」的聶斯托流派的墓穴。雖然目前暫無法確認是否比著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時期來得早,但專家認為該墓穴的發現,已經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景教墓葬遺跡,將提供學界對景教以及絲路的最佳研究材料之一。
據《中華網》報道,這是繼佛教、道教遺迹後首次在龍門石窟發現的另一類型宗教活動遺存。
另據台灣《聯合報》報道,龍門石窟研究院研究員焦建輝指出,景教墓穴的發掘地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以及時代特徵,為景教文化在中國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考古證據,也為探討洛陽與絲路之間的關係,提供了全新的材料。
「當我看到這個上方刻著十字架的洞穴時,頓時覺得它和其他洞窟不一樣。」已在龍門石窟從事考古工作十五年的焦建輝表示,此墓穴是在二零零九年發現,當時他正在龍門西山進行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不經意看到刻有十字架的洞穴。
在經過近十次的現場研究及考察相關資料後,認為應該是一處景教墓葬遺跡,墓穴中還有一處依稀可辨的「石」字,石姓作為唐代西域昭武九姓之一,可以作為唐代的佐證。
此後,北京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羅炤以及退休多年的龍門石窟研究院副研究員張乃翥,一起前往實地查看,確認了這是一處唐代早期景教墓葬遺跡。
中國歷史上僅有著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和零六年出土的洛陽《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經幢等少數證據能證明景教的存在。
龍門石窟管委會副主任李隨森認為,墓穴的發現,印證了洛陽景教遺物的真實性,可輔助學界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研究基礎,對當時的中西文化交流、景教在唐代的傳播、景教與中國本土文化的融合,以及當時景教信徒的社會習俗等,都可以提供珍貴的研究材料。
據穆啟蒙編著的《中國天主教史》一書指出,唐朝才有福音傳入中國的確實證據,由天主教分裂出來的聶斯多略教派。由於創教的君士坦丁堡主教聶斯多略(Nestorious)而得名,在中國被稱為景教。景教與天主教傳統信仰有差別,景教認為耶穌基督有兩個位格,一是天主的第二位格聖子,一是人位格;瑪利亞祇是耶穌人位格的母親而已,這是天主教無法容忍的教義,但對其他的天主教信條,他們尚嚴格遵守。
景教的傳教士前往波斯傳教,極盛一時,當時被稱為「波斯經教」或「大秦教」,其後隨著中亞的商隊進入中國傳教。
他們傳教的成績驚人,他們進入了印度、錫蘭、中國的蒙古及黃河流域。景教極盛時在亞洲有兩百位主教。進入中國後,他們以景教自稱,因「景」有光明之意,與當時的祆教、摩尼教並稱唐代「三夷教」。
一六二五年在西安附近發現一座唐朝(781年)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碑文中陳述唐太宗貞觀年間(636年)傳入中國,是景教傳入中國的最佳明證。公元九世紀後,景教便在中國日益減少,原因為何,因史料缺乏,無法考證。
【完】來源:《新華網》、《聯合報》及《中國天主教史》,天亞社編輯
http://china.ucanews.com/2014/01/14/洛陽龍門石窟首次發現唐代景教墓葬遺迹/
http://bit.ly/L8bzSW
===========================
連結內有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