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appyner (唯物論的時代)》之銘言:
: 臉書上看到一個勵志故事
: 內容提到明朝的一對吳子恬夫婦
: 三個兒子 竟然都考上了進士
: 現實生活曾遇過醫科雙胞胎
: 而且還是台大的
: 但三個兒子都進士
: 實在厲害的不可思議
真的很難考,著名的日本學者宮崎市定(1901-1995) 有一本專書,叫做《科举:中
國の試驗地獄》(東京:岩波書局,1993),他把科舉形容成考試的地獄,倒也十分貼切
。我簡單的列出明代幾個時期的鄉試的解額總數(入取名額):
洪武三年 510人
景泰七年 1145人
萬曆十九年 1195人
崇禎十五年 1389人
解額是各省的總和,每個省不一樣,以景泰七年為例,北直隸135 人、浙江90人,貴
州10人。北直隸應考人數1800人,錄取率7.5%,這算是高的。因為北方人才比南方少,名
額又多一點。當年浙江剛好沒資料,參照前幾屆,大約2200人應考,錄取錄4.1%,綜觀整
個表,排除邊遠地區,錄取率大概都在3~5%左右。
從簡表可知自景泰七年(1456)大幅增加解額後,至明末都沒有太大的變動。考中了
鄉試,再來就是會試。以前落榜的不必從頭考起,所以來考會試的不是解額人數喔,考試
的人數到明代後期不斷增加,最高到達5000人,至於錄取人數大約固定在 300人,有時會
多一點。
天順元年 3000人應考 錄取300人
弘治六年 4000人應考 錄取300人
嘉靖十四年 4000人應考 錄取320人
萬曆十一年 4600人應考 錄取350人
至於殿試,因為宋代有人殿試沒考上,跑去投效敵國,所以後來有「不黜落」的傳統
,只是重新排定名次,決定後來的出路,第一甲、第二甲前段班可以留在翰林院當庶吉士
,將來要到內閣服務,是最高級的人才。第二甲部分的人可以當觀政進士,去中央各部實
習,以後也是要重用的,其他的就分發到各地當府推官、知縣。
我要去買便當了,不能多寫。本文參考書目為吳宣德,《明代進士的地理分布》(香
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9)。這是我看過最好的一本科舉研究,數據、表格清清楚楚,
可以修正很多學者引用原始資料數字抄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