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老子化胡-史上最大同人戰爭

作者: ted5566 (ted)   2015-12-24 00:36:5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1ee4750102w2bl.html
馬伯庸
道教和佛教作為中國歷史上兩個最優質的IP,兩家粉絲在大部分時候都是和諧相處的。全真祖師王重陽教導我們說:
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
紅蓮白藕青荷葉,三教原來是一家
可是兩者的粉絲群太龐大了,圈子一大,什麼鳥都有。在創作同人作品的時候,不免會產生一些衝突。其中有些衝突曠日持久,吸引了無數大手大觸參與,成為一場橫跨道、釋兩大圈子的千年同人戰,令人歎為觀止。
這事得從《史記》說起。
《史記》裡記載,老子西出函谷關,應關守邀請留下五千言《道德經》,然後欣然出關,「莫知其所終」。這個結局,留給後人無窮的遐想。
到了釋教在漢明帝時傳入中土後,一直積極融入中國文化,其中不免有攀附中土典故與釋典之舉。而中土人士對佛教理論也不是很熟悉,久而久之,傳了一則奇怪的流言:「老子出函谷關後,化身為胡佛,去了聯邦調查局……哦,不,是去了印度,又開一教。」
比如漢桓帝時,襄楷上書提到:「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愛,精之至也。」 到了三國時期,《魏略》又稱:「浮屠所載與中國《老子經》相出入,蓋以為老子西出關,過西域之天竺,教胡。」
這則流言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始作俑者是和尚還是道士?這些已不可考。但至少可證明這個說法頗為流行,已成俗論。
到了晉惠帝時,出了一位天師道祭酒王浮,他與和尚帛遠辯論,卻總是贏不了。王浮面子掛不住,遂腦洞大開,根據這些傳言編了一本同人文,叫做《老子化胡經》。
這部經文是這麼寫的:
是時太上老君寄胎為人……爾時老君鬚髮皓白。登即能行。步生蓮花。乃至於九。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而告人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
我令尹喜。乘彼月精。降中天竺國入乎白淨夫人口中托蔭而生。號為悉達。舍太子位。入山修道。成無上道。號為佛陀。襄王之時。其歲乙酉。我還中國。教化天人。
看看,老子轉世成人的異象,完全是釋迦降生的那一套。更狠的是,釋迦牟尼居然只是區區函谷關的守官尹喜轉世,比老子低了不止一個等級。
按照這個說法,整個佛教的根源就是中原道教,現在不過是從天竺回傳中土罷了。
大約也在同時,道家又宣佈了另外一部同人作品《老子西升經》的預售。這部同人作品,可以視為《老子化胡經》的一個remix版。它的成書時間不詳,但肯定在漢晉之間。這部經文以尹喜的口氣記述老子教誨,開頭即開宗明義:
「老君西升,開道竺乾;號古先生,善入無為。」
其中心思想跟《化胡經》差不多。
佛家教主,反成了他教低級化身。這兩本crossover的同人小說OOC實在太狠了。導師們很高興,和尚們確實嬸可忍,叔也不可忍!歷代高僧一聽「老子化胡」四個字,就肝火上升,一波接一波地犯嗔戒。
和尚們崇尚和平,他們的反擊方式也很文藝。和尚們說,你們寫同人?好啊!我們也寫!看誰的影響力大!
先是東晉(或著劉宋時期偽稱)的一位佛教大手,寫了一部《大灌頂經》,裡面開了一個腦洞:
佛語阿難葬法無數。吾今當為略說少事。示現未來諸眾生也。我此國土水葬火葬。塔冢之葬其事有三。閻浮界內有震旦國。我遣三聖在中化導。人民慈哀禮義具足。上下相率無逆忤者。
你不是說老子去天竺傳的佛教嗎?那我就反著寫,是佛祖早早就派了三聖來震旦(即中國)護法傳教!
道教的反擊也很快。劉宋末年,一個顧歡的道士發表了《夷夏論》,劈頭就是一句:
尋二教之源,故兩標經句。道經云:「老子入關之天竺維衛國,國王夫人名曰淨妙,老子因其晝寢,乘日精入淨妙口中,後年四月八日夜半時,剖左腋而生,墜地即行七步,於是佛道興焉。」此出《玄妙內篇》。
這個《玄妙內篇》,估計是《老子化胡經》的另外一個版本,繪聲繪色地把釋迦出生的故事,加了一個老子投胎的前綴,添加了好多細節。
顧歡借此宣稱,佛、道同源,而道是源頭。中國人學什麼佛法啊,正根就在中原。
這篇同人一出,佛教界立刻炸了毛。各位高僧紛紛撰文予以反駁,更有一代同人大手站出來,把《大灌頂經》「三聖東來」的設定又發揮了一下,寫成了一部《清淨行法經》。
這《清淨行法經》是這麼說的:
佛遺三弟子震旦教化。儒童菩薩彼稱孔丘,光淨菩薩彼云顏回,摩訶迦葉彼稱老子。須那經云。吾入滅千載之後。教流於東土。王及人民。奉戒修善者眾。
這次的反擊比《大灌頂經》要更犀利,腦洞更大:
什麼老子化胡,我告訴你,你們引以為豪的老子、孔子、顏回,其實都是咱家菩薩轉世,是佛祖派來中原地。孔子前世是儒童菩薩,顏回是光淨菩薩,有名有姓。
至於老子,前世乃是迦葉,是如來的弟子。所以道士見和尚,自動矮一輩!
這個影響頗大,據說在溧水縣之南七十五里處,相傳有儒童寺,本為孔子祠,後來就因為這個傳說,給改了。
儒家欲哭無淚,你們兩家打架,我真是躺著也中槍啊……
從《清淨行法經》開始,佛家的同人創作一發不可收拾,朝著玄幻小說的路子一去不回。
隨便摘錄幾段哈。
《涅槃經》有云:「三皇、五帝、孔、李、周、莊,皆是菩薩化身。」
這是橫掃了人界的大賢,有一個算一個,全是西天菩薩化身。
《須彌圖經》有云:「寶應聲菩薩化為伏羲,吉祥菩薩化作女媧,儒童化作孔丘,迦葉化為李老。」
這個設定的腦洞更是突破天際,連女媧伏羲這種神祇,都成了佛家座下菩薩轉世。
除了這些OOC同人,也有從側面予以烘托的作品:
比如梁代的慧皎,寫過一部 《高僧傳》,裡面記載了一個王浮和帛遠的小同人:有一個叫李通的人,死而復活,說在陰間走了一圈,看到帛遠在給閻羅王講楞嚴經,而王浮卻被鎖械起來,向帛遠懺悔自己「作老子化胡經以誣謗佛法」的惡行。
在往下來,和尚們出的同人文就更傳奇了。
有一本《周書異記》,講的是周昭王在位的時候,忽然天降異象。周昭王一算,是西方有賢人出世,早晚會來中土,於是立碑銘記。他感應到的異象,正是釋迦牟尼出世。
這部《周書異記》看似溫和,其實暗藏了一個邏輯陷阱。周昭王比老子出生的年代早得多,釋迦牟尼既然在此時出世,自然比老子要生得早。老子化胡,也就不攻自破了。
可是和尚們猶嫌不夠直接,很快在《周書異記》的基礎上出爐了一部同人的同人——《漢法本內傳》。
這本《漢法本內傳》可以說是集同人YY之大成,開頭就講了一個很傳奇的故事。
話說漢明帝忽然心有所感,派人去迎回來佛家的四十二章經,安置在白馬寺,又請來一個叫摩騰的高僧說法。結果這個舉措,惹出了五嶽十八山觀太上三洞的諸多道家弟子,聲稱這是邪教,要跟和尚在白馬寺鬥法。
接下來的劇情,和車遲國差不多。六百九十人的道士,拿了靈寶真文太上玉訣三元符籙等五百九十捲,置於西壇;又把茅成子許成子黃子老子等二十七家子書有百三十五卷,放在中壇。摩騰大師只把佛舍利和經像放在東壇。
道士們說,如果道經火焚不壞,則道家是真。結果一把火燒過去,道教經典登時灰飛煙滅。圍觀群眾大驚失色,紛紛稱讚佛法無邊,於是……
時佛舍利光明五色。直上空中旋環如蓋。遍覆大眾映蔽日光。摩騰法師踴身高飛。坐臥空中廣現神變。於時天雨寶花在佛僧上。又聞天樂感動人情。大眾感悅嘆未曾有。皆繞法蘭請說法要。
這故事破綻不少,比如漢明帝時連五斗米教都沒有呢,哪來的那麼多道士和典籍?
不過這個故事的畫面感挺強,於是流傳頗廣。後來唐太宗李世民路過白馬寺,還看見裡面有個焚經台,還吟詩一首:
門徑蕭蕭長綠苔,一回登此一徘徊。
青牛漫說函關去,白馬親從印土來。
確實是非憑烈焰,要分真偽築高台。
春風也解嫌狼藉,吹盡當年道教灰。
有一次,北魏孝明帝召集了一個叫姜斌的道士和法師曇謨,討論老子化胡。姜斌手裡有另外一部同人作品,叫做《老君開天經》,兩邊就開始辯論起來了。這段聊天記錄,現在還保存著:
帝曰。佛與老子同時以不。
姜斌曰。老子西入化胡。佛時以充侍者。明是同時。
法師曰。何以知之
斌曰。案老子開天經。是以得知
法師曰。老子當週何王幾年而生。周何王幾年西入
斌曰。當週定王即位三年乙卯之歲。於楚國陳郡苦縣厲鄉曲仁裡。九月十四日夜子時生。至周簡王四年丁丑歲。事周為守藏吏。簡王十三年遷為太史。至敬王元年庚辰歲。年八十五。見周德凌遲遂與函關令尹喜西入化胡。斯足明。
法師曰。佛以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生。穆王五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滅度。計入涅槃後經三百四十五年始到定王三年老子方生。生已年八十五。至敬王元年。凡經四百二十五年。始與尹喜西遁。據此年載懸殊。無乃謬乎
這算是一次比較理性的辯論,不過兩邊引用的都是偽書偽經。姜斌引《老君開天經》、曇謨引《周天異記》、《漢法本內傳》。兩邊都是同人,就無所謂誰是官方了……
老子化胡這個話題太過熱鬧,後來連蕭衍都來起鬨,以天子身份給佛教發了個糖。
舊事老子宗尚符圖。窮討根源有同妄作。(梁武)帝乃躬運神筆下詔舍道文曰:「……老子、周公、孔子等,雖是如來弟子,而化跡既邪,止是世間之善,不能革凡成聖。」
當然,在佛教埋頭創作同人的同時,道教也沒閒著,開印了大量同人作品,故事層出不窮。
有一部叫《老子消冰經》的書,裡面講了一個十分重口的故事:
老子對尹喜說:你要學道,就得先去五情:一父母。二妻子。三情色。四財寶。五官爵。尹喜回家裡,殺了七個親人,提著他們的腦袋去見老子。老子笑著說:我是在考驗你而已啦,沒讓你幹這麼狠的事。尹喜低頭一看,原來七個人頭化為佛家七寶,七具屍體化為七隻禽類。回家一看,七個親人還活著。
這本同人吧……我實在看不出這是在謗佛還是在謗道,到底黑的是哪邊,搞不清楚,說不定是個看熱鬧不怕事的反串黑!
還有一本《造立天地記》更痛快,說老子化胡,胡王不服,直接被老子打殺了……
至於爭論的本源《老子化胡經》,王浮只寫了一卷,到了元代時已經增至十捲,中間不斷有作者添加作料,構想越發宏大,堪稱玄幻小說。
比如第十捲,十分詳細地闡述了老君的一十六變:
一變之時。生在南方亦如火。出胎墮地能獨坐。合口誦經聲瑣瑣。眼中淚出珠子[石*果]。父母世間驚怪我。復畏寒凍來結果。身著天衣誰知我
…………
四變之時。生在東方身青。出胎墮地能瞳舂。合口誦經聲雍雍。白日母抱夜乘龍。崑崙山上或西東。上天入地登虛空。仙人侍從數萬重。當此之時神氣通。
…………
十六變之時。生在蒲林號有遮。大富長者樹提C有一手巾像龍蛇。遣風吹去到王家。國王得之大嘆吒。興兵動眾來向家。離舍百里見蓮花。國有審看一月夜。王心惡之慾破家。忽然變化白淨舍。出家求道號釋迦
這十六變講述了老子從老聃變成釋迦牟尼的過程,非常複雜而華麗。道士們的心情很明白:你們編故事,我們也編,看誰編得精彩!
道、釋兩家為這事撕逼了很久,互相寫了許多同人文,然後他們發現一件事:其實分輸贏很簡單,只要搞定皇上就成了。
梁武帝當政,老子就成了如來的弟子;到了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手裡,釋迦就是老子弟子。宗教意識形態,最終還是要歸結到政治上來。
於是到了唐顯慶五年,和尚靜泰、道士李榮拉拉扯扯,一起進了皇宮,當場辯論《老子化胡經》的真假。
這個李榮,是個非常有趣的人。他是唐初道士,而且是道士裡少有的擅長辯論的高手,文思敏捷,嘴特別欠,「屢遭勁敵,仍參勝席」,尤其特別喜歡損和尚。有一次他跟一個叫法軌的矮和尚辯論。和尚做了一首詩嘲笑他:「姓李應須李,言榮又不榮。」李榮立刻接了下兩句:「身長三尺半,頭毛猶未生。」 後來興善寺起火,佛像都被燒光,尊像蕩盡。李榮卻寫了首詩:「道善何曾善,云興遂不興。如來燒亦盡,唯有一群僧』。這就有失厚道了,結果掉粉無數……
李榮的口才,在這場顯慶年間老子化胡的辯論中沒得到發揮,惜敗給了靜泰。這次失敗影響巨大,「由是失厝,令還梓州。形色摧恧,聲譽頓折。道士之望,唯指於榮,既其對論失言,舉宗落采。」
道教士氣大挫,佛教算是出了一口惡氣。
後來到了天冊萬歲二年,福光寺的高僧慧澄正式上書,要求把《老子化胡經》禁毀。朝廷商量了一下,覺得證據不足,沒有准許。
和尚們可沒死心,不弄死這本經書,他們不肯幹休。到了神龍元年,僧道兩界終於再一次聚在皇宮,辯論《老子化胡經》真偽。
要知道,和尚要學因明學,從佛祖開始就講究論辯之術,道士講究清靜自然,不倡巧言。兩邊對上嘴皮子,道家根本有輸無勝。
於是道教大敗虧輸,朝廷下詔禁毀《老子化胡經》,從官方給定了性——不過這個沒有得到認真執行。民間依舊故我,該撕就撕,該打就打,
這場漫長的同人戰爭還沒完。
大家應該還記得,《射鵰》、《神雕》裡有一個重要的武林門派,叫全真教。
小說裡的全真教是抗元義士,史實上卻和元代統治者聯繫緊密。自從丘處機跟成吉思汗接觸過之後,全真教發展十分迅猛。尤其是在尹志平的悉心發展下,到了元代初期,完全力壓其他宗教,一門獨大。
此時尹志平已去世,接替掌教之位的是他的師弟李志常。
李志常被大好形勢沖昏了頭腦,做了一個十分有挑釁的決定,刊行《太上混元上德皇帝明威化胡成佛經》和《老子八十一化圖》,打算進一步打壓佛教。
這個決定一出,佛教界直接就炸毛了。第一個跳出來的,是少林掌門福裕。他宣稱要跟李志常一決勝負——不過和武俠小說裡的華山論劍不同,這兩位的決鬥方式是辯論!而且是在蒙哥大汗御前辯論。
少林、全真兩派掌門大戰一場。福裕當面質疑,老子化胡典出何處?為什麼中原未靖,他卻要跑到天竺去傳教?李志常卻沒有正面回答。蒙哥當時對全真一教獨大有些不滿,遂判定福裕勝出。《老子化胡經》要銷毀,全真教侵佔的佛家寺產也要歸還。
不過李志常並沒照章執行,全真教那會兒太牛逼,該幹嘛還幹嘛。
福裕嚥不下這口氣,又邀請了曹洞宗的宗師至溫,要求在蒙哥御前進行第二次辯論。可惜李志常已於當年去世,缺席了這次辯論,釋家不戰而勝。不過這勝利不夠理直氣壯,全真教雖有損失,但根基未動。
李志常死去,接任者是張志敬。張志敬擔任掌教後面臨的第一個大挑戰,就是第三次來自釋門的挑戰。
決鬥在哈喇和林的萬安宮舉行,主持人忽必烈,裁判是姚樞。
這一次,釋門可謂是精銳齊出,而且是禪、密兩大宗派聯手。除了少林掌門福裕之外,還集結了當時江湖上的諸多宗師,有那摩國師為首、白教教主二世活佛噶瑪拔稀、河西國師、外五路僧、大理國師師、少林寺長老、五台山長老、圓福寺長老等300餘人。
為了幹掉《老子化胡經》,釋門真是下足了力氣。
而張志敬也帶了教內高手十七人,前來應戰。雙方約定,誰輸了,就要皈依對方法門。
開戰之前,全真教氣勢如虹:「時先生每亮躍鶴列,藍袍錦袖,攘臂爭前。 」
全真這邊十七位高手原地站定,蓄勢待發。不料釋門這裡,居然只派出了一個二十三歲的年輕喇嘛。
這小喇嘛面對全真教的諸位高手,夷然不懼。辯論一開,他便朗聲發問道:「老子留下的根本經文,是什麼?」 全真教回答:「道德經。」 他又問:「還有沒有別的根本經典?」 全真教回答:「就這一本。」
小喇嘛說:「那麼《道德經》裡提過老子化胡的事情嗎?」 答:「沒有。」 小喇嘛追問:「那你們的憑據在哪裡?」 答:「我們漢地的典籍裡有。」 小喇嘛連續追問哪裡有提,全真教卻答不上來。小喇嘛連連發問,引經據典,用《莊子》裡的論據,來證明老子其實死於漢地,所謂「化胡」之說,除了《化胡經》之外沒有任何證據能佐證。
小喇嘛一人峙立,奇招迭出,全真教步步退縮,完全處於下風。其中一位道人逼急了,聲言你們是在誹謗老子。你引用莊子來證明老子實死,卻不知道莊子寫的都是寓言,根本不能當證據。
這個破綻,露得太大,引得少林掌門也悍然出手:「哎?你們道家不是尊崇老莊嗎?如果莊子的都不能當真,那你們道藏還能要嗎?」
結果這一場辯論下來,全真教被那小喇嘛一人一嘴,打得大敗虧輸。十七位參與者被迫削髮為僧,皈依佛門,顏面掃地。
帝問張真人曰:你心要持論否?張真人日。不敢持論。上曰:你每常說,道士之中多有通達禁咒方法,或入火不燒,或白日上升,或攝人返魂,或驅妖斷鬼,或服氣不老,或固精久視。如此方法,今日盡顯出來。張真人並無酬答。時逼日沒,閣中昏暗。帝曰:道士出言掠虛,即依前約,脫袍去冠,一時落髮。
從此之後,全真教雖然仍舊存在,但風光不再,由盛轉衰。
他們輸得不冤。因為那一位小喇嘛,可不是尋常人。
他的本名叫洛追堅贊,不過還有另外一個為後世廣為人知的名字——八思巴。他乃是薩迦五祖、一代帝師、蒙古新文的創製者。《神鵰俠侶》裡的金輪法王,即以他為原型。
當年光靠金輪法王的弟子霍都,就能壓制整個全真教。張志敬一個三代弟子企圖單挑金輪法王,結局可想而知。
這場失敗,一是道士們的對手太強;二是因為元廷本來就有打壓全真教之心。這次論辯,就跟現在的民生聽證會似的,走走過場罷了,上頭早就定下調調了。全真道教敗得不冤枉。
(整個過程記錄在《至元辨偽錄》,雖然這是和尚寫的,傾向性比較明顯,不過還是記錄下了詳細的論辯過程,很有意思。
有人笑,就有人哭。最後,貼一首全真道士在這段失意時期寫的《新水令:我在這門中》。作者不詳,但這令寫的超級超級超級萌,
原文很長,姑且摘一段:
【滾繡球】千家飯足可求,百袖衣不害羞,問什麼破漫漫遮著皮肉,傲人間伯子公侯。我則待閒遙遙唱個道情,醉酸酸的打個稽首,抄化聖湯 仙酒。攀杖瓢缽便是俺的行頭。我則待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無錢明日求,到大來散祖無憂。
真是又慘又萌呀。
不過「老子化胡」這一部同人,雖然屢遭禁毀,已成了一個固定的梗,不是行政命令可以徹底消滅的了。所以到了明代,很多神魔小說裡還能看到這些固定橋段。尤其是《西遊記》裡,孫悟空大鬧天宮時,觀音菩薩和太上老君在一旁觀戰,是這麼描寫:
菩薩道:「你有什麼兵器?」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左膊上取下一個圈子,說道:「這件兵器,乃錕鋼摶煉的,被我將還丹點成,養就一身靈氣,善能變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諸物;一名金鋼琢,又名金鋼套。當年過函關,化胡為佛,甚是虧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丟下去打他一下。」
多虧《西遊記》是一部神話小說,由著作者發揮。若是按照真實歷史上道、釋兩家撕得那麼兇殘,太上老君敢當著觀音面提這個事兒,觀音怕是直接就翻臉一瓶子砸過去了。
作者: bobju (枯藤老樹昏鴉)   2014-01-01 02:22:00
有歷史常識就是有這好處 可以看透宗教神棍在玩什麼把戲
作者: ps20012001 (開始想明年新計畫)   2014-01-03 01:52:00
可是歷史告訴我們的是 人還是會持續地犯相同的錯誤
作者: gfdsa (假扮的大仁哥)   2014-01-03 15:23:00
因為當權者患有歷史失憶症
作者: hazel0093 (heart-work.info)   2014-01-03 18:49:00
這倒不是,中國歷史上史書獨最多的一個是朱元璋,另一個是老毛,讀書不代表能活用,劉邦啥歷史也不懂照樣能開啟大業XD
作者: gfdsa (假扮的大仁哥)   2014-01-03 20:53:00
老劉的首席參謀是蕭何和張良啊...中期還有驪食其、張耳
作者: charlly (風塔的高度)   2014-03-06 22:17:00
當小說看好看
作者: youtien (恆萃工坊)   2015-12-24 01:27:00
大吉利是
作者: ckshchen (尖酸苛博文)   2015-12-24 01:42:00
老子:滿天神仙都是我一人,不信我換個帳號來 佛祖:....話說我比較無知,想問為什麼都會稱儒為一教?風格差多啊
作者: PrinceBamboo (竹取駙馬)   2015-12-24 02:08:00
佛道之爭之前看過大陸的節目就把始末講得很詳細了這篇寫全真教在金庸小說裡抗元 明明是抗金 不專業
作者: vajra0001 (閒邪存誠)   2015-12-24 07:05:00
作者: asakucarlos (迷惘龜)   2015-12-24 07:47:00
寫手之爭
作者: gred121 (自由行星同盟楊威利元帥)   2015-12-24 08:36:00
"妖眼看西遊"這本書裡 認為孫悟空鬧天宮是老君安排的政變作者認為觀世音菩薩跟老君應該有某些程度上的利益交換書中觀點博君一笑 別太認真 但真的滿好看的
作者: diablo81321 (流月城七殺提督)   2015-12-24 10:22:00
如果以政治小說來看的話有可能啊?
作者: ckshchen (尖酸苛博文)   2015-12-24 10:35:00
不意外,老君的青年就屌打悟空了,竟然會被他偷丹吃
作者: justice79 (indyfan)   2015-12-24 10:42:00
這可以轉到C_Chat了www
作者: gtfour (朱兆蘭)   2015-12-24 12:19:00
金庸小說裡的全真教雖然沒有公開抗元.但也不算是依附朝廷
作者: gred121 (自由行星同盟楊威利元帥)   2015-12-24 12:48:00
作者提出好幾個證據 例如悟空被關進八卦爐 老君只用木炭去燒他 煉個丹都要用三昧真火了還有 最會做奇珍異寶的就是老君 定海神針是特別訂做
作者: IBIZA (溫一壺月光作酒)   2015-12-24 13:09:00
這個觀點不如西遊記倒看的觀點更有趣
作者: FantasyRyu (眩惑之龍)   2015-12-24 14:30:00
鉅作
作者: ariadne (壞人)   2015-12-24 16:09:00
丘處機從山東到穿過沙漠到帕米爾高原會鐵木真當入幕之賓返回後官方免除全真教賦役,算不算有所依附?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5-12-24 17:11:00
是的 丘處機確實歸附成吉思汗 丘處機寫給成吉思汗的陳情表裡有"...前者南京及宋國屢召不從,今者龍庭一呼即至,何也?伏聞皇帝天賜勇智,今古絕倫,道協威靈,華夷率服。是故便欲投山竄海,不忍相違....."
作者: gfdsa (假扮的大仁哥)   2015-12-24 21:08:00
依照涂爾幹的定義,儒家的確有像宗教啊,聖人、儀軌、典籍
作者: ilha   2015-12-24 21:09:00
請問哪裡有出土<老子化胡經>跟<老子想爾注>?
作者: gfdsa (假扮的大仁哥)   2015-12-24 21:12:00
《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今有敦煌抄本S.2081存世
作者: ilha   2015-12-24 21:15:00
真真不錯,感恩請問要到哪本書去翻查呢?
作者: tcancer (Vairocana)   2015-12-25 10:24:00
東方的同人戰爭辯輸也才燒書而已 真是客氣
作者: dambosrx (333)   2015-12-25 15:48:00
有趣!
作者: s9341097 (海蛇)   2015-12-26 09:10:00
快點寫《筆靈》!(敲碗)
作者: rgx (teddybear)   2015-12-27 04:31:00
作者: ilha   2015-12-27 13:20:00
非常感謝
作者: Pietro (☞金肅πετροσ)   2015-12-28 13:19:00
封神演義種可是讓一眾佛教菩薩多了個中原起源
作者: liiu (鯉魚不能吃)   2015-12-29 15:25:00
那太乙金華宗旨跟榮格心理學派的故事呢? (敲碗)
作者: PrinceBamboo (竹取駙馬)   2015-12-29 17:13:00
我一直覺得封神榜最神奇的是 東周春秋的李耳都還沒出生就有道德天尊了哪招?!
作者: neomozism (好風入室)   2015-12-29 22:56:00
三清是道教的宇宙論,宇宙誕生的時候就有道德天尊啦老子只是他在人類世界的化身(講得好像耶穌)
作者: PrinceBamboo (竹取駙馬)   2015-12-30 04:25:00
道教沒認為宇宙誕生時就有老君吧 而且我在說封神榜封神榜裡三教教主都是鴻鈞道人的弟子 雖然都是仙人但既然有師徒就有先後 那三位天尊就不是最早存在的
作者: neomozism (好風入室)   2015-12-30 09:22:00
嚴格說,道教裡,老君誕生在宇宙出現"物質"的階段(太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鴻鈞是道,老君是三不過小說的設定當然不用照道教來啦...
作者: PrinceBamboo (竹取駙馬)   2015-12-30 10:43:00
然後說到降世化身 釋迦牟尼悉達多也被說是毗濕奴的轉世化身之一 是否也是印度教對佛教的同人戰爭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