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連結(附圖) https://goo.gl/LUaPh2
這篇的考古報告我有,有部份簡牘和木人、織機的內容,竹簡全部的釋文可能近期
才會出版
老官山漢墓醫簡新發現:部分為扁鵲派醫書
十一長假,成都博物館成為許多市民的休閒選擇。在展出的眾多寶物中,出土自
老官山漢墓的人體經穴漆木人和醫簡,最為引人矚目。 3年前,這批文物在成都天回
鎮重見天日後,曾引起轟動。因為經穴漆木人是迄今我國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經穴
人體醫學模型,而醫簡中的部分被認為很可能是失傳2000年的中醫扁鵲學派經典書籍。
經過學者們持續研究,醫簡被進一步確認部分是扁鵲醫書的同時,還發現酒在古
藥方中的特色用法:直接用酒服藥,用酒煮藥,更有甚者,用酒和其他食物煎煮後,
取湯汁服藥。
目前,校釋工作已近完成,整理者將推出一部校釋,並完成一部向大眾介紹這批
醫簡的普及性讀物。
漆木人經脈穴位清晰可見
黃金周第三天,天府廣場成都博物館門口,參觀的隊伍排起了長龍。
在博物館二樓,經穴漆木人展區圍滿了人。經穴漆木人為男性身,棕色漆面,有
14厘米高,雙手垂直而下,兩手掌翻向正前方。在燈光的照耀下,漆木人身上的一道
道交錯線條清晰可見。
工作人員介紹,漆木人身上有22條紅線、29條白線,用以標識經脈,與任脈、帶
脈和《靈樞經脈》記載的十二經脈分佈相似。漆木人共有117個清晰可見的穴位點,一
些部位還標有“心”、“肺”、“腎”、“盆”等文字。成都中醫藥大學針推學院副
院長曾芳認為,有文字標記的是針治的重要部位,推斷是用以提示解剖位置,或提醒
針治這些部位時應格外小心。
距離漆木人不遠處,一根根竹簡經塑料殼保護後,掛在牆上。竹簡上的字跡較小,
記者難以辨認。
出土4座漢墓都有“寶”
被評“全國六大考古發現”
漆木人和醫簡,3年前在成都老官山漢墓群中出土。當時,考古人員在這一區域
發掘出西漢時期土坑木槨墓4座,分別將其標識為M1、M2、M3、M4。
負責墓主遺骸研究分析工作的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學系博士原海兵稱,M1
為夫妻合葬,男性骨骼發育較為強壯,遠超西南地區的古代人群。在M1出土的漆器上,
還有“景氏”銘文。據文獻記載,景氏可是“楚之望族”,秦滅六國,楚平王后代也
被迫遷徙,西漢初年有景氏一支遷入蜀地。如此看來,墓主人極有可能就是景氏族人。
名門望族,身材孔武,以現代人觀點來看,M1號墓主人是個典型的“高帥富”。
M2中則出土了4部結構複雜的織機模型,這是第一次出土完整的西漢織機模型,
填補了中國絲綢紡織技術的考古空白。這些織機模型是帶有提花功能的丁橋織機模型。
4部織機中,一部織機略大,高約50厘米,長約70厘米,寬約20厘米;另外3部織機則
略小,大小相近。
M3出土了經穴漆木人和醫簡。醫簡中可考的內容多有屬於扁鵲的經典言論。考古
專家推測,出土的部分醫簡可能屬於失傳的扁鵲學派醫書。
2014年初,老官山漢墓發掘被評為“2013年全國六大考古發現”。
意義 整理出9部醫書 揭開經脈針灸理論意義重大
漆木人和醫簡先來到成都考古研究所,經工作人員的清??理、脫水保護後,又經
過了醫學專家們之手,最終輾轉來到博物館。
漆木人穴位清晰、五臟六腑明確,考古人認為經穴漆木人是國寶級文物,是迄今
我國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經穴人體醫學模型。此前,綿陽雙包山也曾出土過經脈漆
人,可惜左手和雙腳有殘缺,而且沒有穴位點和文字。
出土的醫簡共有920餘支,約2萬字。醫簡剛出土時十分凌亂,考古人員按照竹簡
長度、擺放位置、疊壓次序和簡文內容,清理關係後,整理出9部醫書。這9部醫書在
已知的史料上均無記載。而且,9部醫書除《五色脈診》一部之外,皆無書名,經初步
整理暫定名為《敝昔醫論》《脈死侯》《六十病方》《尺簡》《病源》《經脈書》
《諸病症侯》《脈數》等。此外,還有184支醫簡(含殘簡)組成的《醫馬書》。
老官山漢墓考古現場負責人謝濤認為,“經穴漆木人與大量醫學典籍一同出土,說明
這些遺物可能是墓主生前行醫、教學所用,這也證明在西漢早期我國的中醫針灸學已
經形成了較完備的理論體系,為揭開中華醫學經脈針灸理論的起源和發展具有重要意
義。”
奇特 用酒服藥煮藥 34劑藥方將酒作為溶劑
此前,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西漢古墓中也出土過醫書。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和中
浚認為,老官山出土的醫簡,介於馬王堆醫書和中國第一部醫學典籍《內經》之間,
涉及醫學的各個方面,學術價值極高,其中醫簡的藥方“相比馬王堆醫書更有中醫方
劑的特點,很多藥現在仍在臨床上使用。”
出土的9部醫書中,《六十藥方》因涉及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皮膚科、五官
科等疾病的60條治療方劑,引起了眾多學者的關注。
近日,和中浚及其他三名學者發表了研究成果指出,在《六十病方》中,藥物組
成比較精簡,其中酒的用法頗有特色。
研究論文稱,在《六十病方》中酒的使用率非常高,涉及34方,以內服製劑為主。
病方中,酒的名稱有“酒、醇酒、淳酒、美酒”等,醇酒指味厚的美酒,美酒指色香
味俱佳的酒。
在涉及酒的34種藥方中,大多將酒作為溶劑服藥,也就是說,將藥放置酒中立即
飲用。學者認為,這充分保留了藥性。此外,酒還時常被用作溶解其他物質的媒介,
或者用酒來煮藥,或者用酒與其他物質一起煮後,取其汁送服藥物。學者認為,將酒
作為溶媒製備藥劑,有助有效成分的溶出。
爭論 扁鵲學派經典書籍?
醫簡出土後,專家們認為部分很可能是失傳2000年的中醫扁鵲學派經典書籍。對
此,一些質疑聲音拋出,網友們認為,認定為扁鵲醫書,依據不夠紮實。 3年來,
“扁鵲之爭”沒有停過……於是,專家們繼續研究醫簡,找出更多證據。
扁鵲,原為上古神話黃帝時期的神醫,史書中記載的“扁鵲”原名秦越人,又號
“盧醫”,為春秋戰國人,因為醫術高超,當時的人們便藉用神話裡的“扁鵲”稱呼
他。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著有《內經》和《外
經》,均已失傳。留下“扁鵲換心”、“起死回生”的軼事典故,為後人瞻仰。
最開始,考古專家指向扁鵲的主要依據在於,竹簡中多次出現“敝昔”二字。他
們稱,“敝昔”在古代就是“扁鵲”的通假字,然而網友提出質疑,認為醫書中目前
並未識讀出“扁鵲”二字;而且據史料記載,扁鵲並未去過四川。
面對網友的質疑,考古學者謝濤曾表示:“此前我們邀請了專家多次論證,從內
容分析認為是扁鵲學派書籍的可能性很大,但考古研究有時難以蓋棺定論,更多的論
證還需要我們對出土簡牘的進一步識讀補正。”
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商周教研室副教授董珊表示,中國的古文字體系非常複雜,流
傳至今,讀音和字體的變化很大,加之方言的原因,“扁鵲”二字在古漢語中並非只
有一種寫法。 “敝昔”在以往的古籍中也有出現。
論證 是“大古扁鵲學派”
隨著對竹簡文字的進一步校譯,專家們更加堅信了出土的醫書跟扁鵲的關係。
荊州文保中心研究員武家璧,是老官山漢墓出土的這批920餘支竹簡和50餘片木
牘的“第一讀者”,武家璧說,扁鵲以診脈聞名,這與醫書中許多內容相符。
中國針灸學會經絡分會劉澄中稱,老官山漢墓出土了失傳兩千多年前的扁鵲派經
典,是不可否定的事實。但他認為這些醫書應該是“大古扁鵲學派”的經典,並非秦
越時期扁鵲的失傳醫書。
何謂“大古扁鵲”?就是指上古傳說裡,軒轅時期的扁鵲。劉澄中引出《漢書》
裡的記載,“大古有岐伯、俞跗,中世有扁鵲、秦和,漢興有倉公,今其技術暗昧,
故論其書……”其中的“岐伯”就是大古扁鵲,“故論其書”意指,雖然循脈診斷治
療的技術失傳了,但有“其書”流傳下來。
劉澄中考證認為,岐伯也稱為“伯岐”,與“敝昔”及“扁鵲”通假。
劉澄中進一步列舉出自濟南的畫像石說明,循脈診斷治療技術傳於上古扁鵲。他
說,在該石像裡,岐伯手裡握著一個短棒狀物,就是用來“按脈致氣”的器具,而
“致氣”就是引發出經脈循行的感覺。
整理者和研究者表示,如果將老官山漢墓醫簡與傳世的有關文獻結合起來,加以
系統研究,展開分析比較,將可能取得更為豐富的收穫。而深入揭示這批醫書的價值,
還需要較長的時間。
(原文刊於:《華西都市報》2016年10月4日第0a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