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star (Wayne Su)
2017-07-18 11:38:56兩篇。
《列朝·觸忌》
古來人君都有一些忌諱,本朝世宗嘉靖皇帝特別厲害,
當正德十六年 (1521) 繼位時,因身上龍袍有點長,就一直低頭看、不太滿意,
首輔楊廷和說「這是代表陛下垂衣裳而天下治。」,皇帝聽了才覺得舒服。
嘉靖晚年,在西苑找太醫院掌院徐偉來把脈,皇帝坐在小椅子上、便衣拖地,
徐不敢靠近,皇帝問他怎麼了,徐說「皇上龍袍在地上,臣不敢接近。」
皇帝才拉好衣服、伸出手腕給他診察;
之後手寫詔書給內閣「徐偉剛才講『地上』,可見他忠心,因地上是人、地下是鬼。」
徐才知道還好剛才沒講錯,既高興又害怕、像逃過一次大劫一樣。
嘉靖四十四年 (1565) 會試第一題為「綏之斯來,動之斯和」,
原文後續是「其生也榮,其死也哀」,皇帝已經覺得不爽了,
第三題出《孟子》,又有兩個「夷」字,
當時西北外患頻繁,他最痛恨看到「夷」「狄」字眼,因而大怒、準備重重處置,
該次主考官是高拱,還好靠徐階用話術繞過才沒事。
早年時向皇帝講經史,講到《論語 泰伯篇》時,曾跳過「人之將死」等句子,
皇帝說「死生是常理,有什麼好避的?」,要求補上,看起來豁然無忌諱,
當時講官是徐瑨,皇帝那時還剛繼位、正年輕,所以什麼都能接受,
還怕臣子隱瞞、所以很優容豁達;
但到此時已經六十歲 (虛歲),而且身體不適已有一陣子了,開始因倦勤而多疑,
那幾年寫到「夷」「狄」等字皆必須特別縮到極小,詔書或上呈奏章都一樣,
要尊天朝、卑外夷,但高拱出題卻犯了忌諱,再加上前一題,所以懷疑高是蓄意詛咒。
高拱得以沒事,全都是靠徐階幫忙。
高拱在穆宗隆慶年間寫給徐階的和解信,也曾引起皇帝懷疑,
也是徐幫忙解釋而沒事,可見徐實在還記得些天理。
宋朝南渡之後,皇帝都把「金」字寫成「今」,因與完顏家有大仇、不寫他們國號,
宋高宗的劉貴人、宋寧宗的楊皇后都是如此寫,可見後宮也如此遵行,
故世宗如此避諱,也不算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