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star (Wayne Su)
2018-02-23 20:22:24《戶部·江南白糧》(部份)
江南徵收的糧食所造成危害,如今已到極大,
吳地士大夫只能皺眉對望,卻無法向上反應。
只前朝詹事霍韜曾上書反應當時施政弊端,裏面有一條說:
成化年以前,受徵收戶繳納糧食和物品時,戶部、工部承辦人跟御史一同驗收,
之後才送進宮裏,受徵者不直接跟宮內太監接觸,所以太監無法多拿、民眾不會受害;
弘治年以後,部裏官員要避嫌而不肯驗收,叫民人直接送到宮裏,
以至於徵收一石,結果實際加收到一石八斗才肯收的,
甚至還有要另外拿四百多兩銀子才發給收訖憑證的,
雖然有律令禁止,但小民敢跟太監相抗嗎?
再怎麼哭喊,宮廷重重相隔,也沒有願意幫忙上奏者,
所以希望能下旨修正舊規定,使貪暴者不再虐待、使小民不再受重困,
清除政策弊端、減少民怨。
上奏後,皇帝要各單位商議後回報,但後來弊政仍跟之前一樣。
到了隆慶二年 (1568),蘇州府知府蔡國熙上奏請求:
民間運送白熟細米,每石加收一斗,
供應皇家的白熟粳米、酒醋局白熟糯米,每石加收五斗,
至於其他費用,則每石酌收三分,跟光祿寺祿米倉的白米糙米一起收繳,
請監收者不能要求超過這額度;
戶部回報說應該照他提議實施,皇帝下旨照辦。
所以嘉靖、隆慶兩朝就早知徵糧造成的弊害了,才會同意兩位官員上奏,
但當時一定沒有照規定來,以至於弊害沿襲至今,
甚至加收額度是以前十倍,太監索賄日日增加、沒有停歇,
一被派任負責繳納者,馬上就等著破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