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太后與我》

作者: mayaman5566 (貝里斯天團)   2014-07-07 18:55:38
※ 引述《winchin (撼動宇宙的第一小步)》之銘言:
其他恕刪
: 巴恪思在1943年寫了《太后與我》之後,就把手稿交給賀普利
: 賀普利擔任編輯,在1946年為這本書寫了後記
: 在後記當中,賀普利清楚提到:
: 他的人力車伕是滿族人,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
: 這位車伕第一次見到巴恪思爵士時就告訴他說,這位老人曾是太后的情人
: 而說此話的時間,遠早於《太后與我》成書之前
: 換言之,巴恪思的經歷尚有其他人可以為證
: 但Hugh Trevor-Roper卻略過這些不予採信,也未去取證
親歷者的口述、回憶,或時人傳聞、街談巷議,
都是很寶貴的史料,也是最可怕的東西,
尤其是直接把它當作「史實」的時候,
因為裡面還是會有錯誤、矛盾甚至是假造的地方。
近代史的例子,太多了-
戊戌變法期間光緒曾在頤和園召見過張元濟,
但張元濟晚年的〈戊戌政變的回憶〉、〈追述戊戌政變雜詠〉卻說是在西苑,
面對翦伯贊的詢問,張元濟還很堅持是在西苑;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說清宮內有四十八處太監,
但光緒朝的《宮中現行則例》明明就記載著太監分布在六十九處,
朱家溍先生考辨這個問題的時候,寫道-
他也聽到不只一個太監說「四十八處」,
有次,他拿著《宮中現行則例》開列的各處,
一個一個數,讓原來在寧壽宮的太監耿進喜確認,
當他數到六十多處時,耿進喜笑說:
  「我們當差的各管各的事,誰知道別人的哪兒算一處?哪兒不算一處呢?人都那
   麼說嘛,唱戲不是也有四十八處都總管老陳琳嗎?」
四十八處都總管,那成了《貍貓換太子》呀;
民國19年《故宮周刊》曾訪問「目睹」珍妃入井的太監唐冠卿,
然而唐冠卿和「實際動手」的崔玉貴,雙方的說法卻有些矛盾;
(崔玉貴的「回憶」見諸於《宮女談往錄》)
德齡《御香縹緲錄》有約三分之二的內容,
是說陪著慈禧,回一趟避暑山莊,再搭火車去奉天的過程。
但是,在咸豐十一年回到北京後,慈禧就再也沒去過承德,
更別說是奉天 - 去都沒去過。
《瀛台泣血記》裡又說李蓮英一向懷恨光緒,
然而,李蓮英和光緒的關係其實是不錯的,
王照都寫過「膝前嗚咽老黃門」這樣的詩句。
朱家溍先生引述過徐文璘的回憶,很有意思-
  「常有人跟我(徐文璘)打聽,光緒最恨李連英,李蓮英也常給光緒穿小鞋,這
   些事是真的嗎?我瞧見過的那種情景可不是這個意思。譬如那當兒,光緒住南
   海的日子,李蓮英住的那所房子叫福祿居,在中海。光緒還常帶著隨侍太監到
   福祿居找李蓮英聊天。每次去的時候,李蓮英到門外跪接,然後跟著進屋。光
   緒坐在前檐炕上,賞李蓮英坐,李蓮英叩頭謝座,就坐在炕下的腳踏上,陪著
   說話。光緒叫他「諳達」。光緒喜歡西洋鐘錶,並且愛拆卸再安裝。李蓮英也
   喜歡鐘錶,有時拆卸了,他們都裝不上,就叫我去。」
     
徐文璘是造鐘處的工匠,還負責到皇帝住所給鐘錶上發條。
而造假第一名,莫過於康有為「事後」對戊戌變法的諸多回憶了,
連奏摺都能偽造呢。
近代史料看多了,你會很習慣這種現象。
其實,史料出現問題、錯誤、矛盾,甚至是偽造,
並不表示它沒有價值,或者我們便能全盤推翻、不值一哂,
端看要用在什麼地方,如何剪裁、考辨與敘述,
像《我的前半生》或《瀛台泣血記》,
即使出現讓人吐血的錯誤,還是有參考的價值;
(《瀛台泣血記》裡都有「做御史的人,同時又是朝廷的史官」這樣的話,厲害吧)
康有為造假諸處,也是反映出一些東西。
總是要先經過論辨考證,而不是直接看作「史實」,
尤其是在面對口述、回憶、傳聞的時候,
更需有堅實的檔案、文獻做基礎,彼此參照。
會寫這些也不是針對誰,只是這幾年來直到最近,
常常看到這個版、別的版上,因為口述資料的引用而發生論爭,
有些感觸。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4-07-07 19:03:00
有點好奇,馬雅人5566和馬雅人是同一個人嗎XDD?
作者: outlookXP (outlook)   2014-07-07 19:50:00
回憶會有掩蓋、或弄錯。
作者: shyuwu (El Cid)   2014-07-07 20:14:00
馬雅人也懂中國近代史?!
作者: LoCoCo ((′▽`) -o█ 錦囊)   2014-07-07 20:57:00
推這篇,把這些都並列來看,好有趣 :)
作者: Lorenzia (爆走金魚)   2014-07-08 01:40:00
馬雅是有穿越時空的技能的
作者: Pietro (☞金肅πετροσ)   2014-07-08 01:54:00
拆到裝不回去WWW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