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從吳橋兵變看毛文龍舊部戰力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4-10-19 21:57:32
近來戰史版因己巳之變進而討論到毛文龍之東江兵將戰力,或有引用
滿洲實錄上耀州三婦之事例 來推論東江軍戰力薄弱至不如滿洲婦女 個人
以為稍有偏頗 因為從明末清初這段大歷史看來 東江兵將如孔有德
耿仲明 尚可喜等 於吳橋兵變發跡而終成滿清順王 征伐先鋒 其功業影響
都不遜於關寧集團的祖大壽 吳三桂等 原遼東督師袁崇煥舊部 因此本文
試從吳橋兵變前因後果 其中細節 來分析原毛文龍東江舊部的實際戰力
1.吳橋兵變前因
崇禎二年六月(西元1629年) 遼東督師袁崇煥以東江鎮總兵毛文龍冒餉
侵糧 偽造戰功 私通外番 大逆不道等罪 用尚方寶劍斬殺毛文龍 但袁氏
卻因為十二月的己巳之變下獄 隔年被棄市
這時的東江鎮在毛文龍被殺之後 劉興祚劉興治因緣際會掌握了東江兵
權 劉興祚本為後金國漢將 為了反正歸明朝 竟然使出詐死計 騙倒後金大
汗皇太極 劉興祚以其弟逃入明朝 向皇太極請罪 皇太極認為與劉興祚無關
下旨要他安心 沒想到劉興祚竟自焚而死 讓皇太極很是傷心 但不久之後
皇太極接到軍報 竟發現他身在明軍之中 這才發現他是詐死 憤怒異常 馬上
派大軍進行截殺 不幸身亡 劉興治以其兄壯烈殉國 卻未受恩撫 忠誠亦遭
懷疑 一時憤起 殺害袁崇煥之前任命的副總兵陳繼盛 掌握島中兵權
這時兵部尚書梁廷棟以孫元化向為劉興治所懼 因此啟用他為登萊巡撫
登萊總兵黃龍 被任命為皮島總兵 總管東江兵權 但黃龍認為皮島局勢
混亂 一直遷延出發時程 崇禎四年三月(西元1631年) 皮島諸將內鬨
張燾和沈世魁起兵擊殺劉興治 劉家勢力在東江瓦解 朝廷有鑑於皮島內亂
不斷 大臣對用島或撤島起了爭議 一時無法決定 六月 皇太極認為皮島
局勢混亂 有機可乘 派出數千步騎 往攻皮島 已到達皮島的總兵黃龍
派遣副總兵張燾戰船百艘出戰 並令傭兵統領公沙的西勞(Gonsale Teixeira
correa)等13名砲手隨軍 發西洋大炮助陣 於是擊敗後金軍 締造"麻線館
大捷" 讓後金再次體會到西洋火器的威力
而在大凌河駐守的祖大壽 因為城池剛修築好 不忍心捨棄 因此拒絕
新任兵部尚書的提議 不向後撤離 堅守孤城 八月 皇太極以數萬大軍圍攻
大凌河城 十月 祖大壽糧盡援絕 斬殺寧死不降的副將何可綱 出降後金
這是他第一次投降 由於皮島內亂不斷 屬於撤島派的孫元化 下令撤回島眾
副總兵張燾率舟師1300人 撤回登州 而刁蠻總兵黃龍藉故不撤 沈世魁也
不願撤離 孫元化無奈 派他們登岸牽制金軍 亦是敷衍 不了了之
十一月 刁蠻總兵黃龍因苛扣兵士糧餉 引起兵變 被叛軍抓起來拷打
甚至傳言被割去耳鼻 兵部尚書熊明遇 認為皮島兵將桀傲不遜 乾脆將
皮島總兵黃龍撤職查辦 廢去東江總兵之設 改由一副總兵負責島事
另派監軍王徵去調查兵變原委 沒想到皮島局勢再變 王徵未到 皮島偏將
尚可喜率兵擊斬叛軍耿仲裕(耿仲明弟) 將黃龍救出 仍尊他為皮島總兵
這時的皮島已經元氣大傷 但福無雙至 禍不單行 閏十一月 山東便發生
著名的"吳橋兵變"
2.為替祖大壽解圍 明廷令東江兵將增援
崇禎四年(西元1631年)八月二十二日 朝廷發文皮島 令皮島副總兵
張燾率兵至旅順旁的雙島 與登州參將黃蜚(黃龍之侄)以及登州遊擊
孔有德部會師 再進軍三岔河和耀州鹽場 希望能在後方牽制敵人
九月二十七日 張燾與傭兵統領公沙的西勞乘21艘戰船出發 但先進的
西洋大炮卻被總兵黃龍扣下 說是要"留以進剿" 張燾於十月十七日
到達雙島 有趣的是 這時的孔有德部已經從三岔河回到雙島 說是碰到
颶風 且三岔河結冰甚堅 無法飛越 於是張燾派人回登州報告詳情
二十八日 張燾收到命令 要他們改到寧遠旁的覺華島上陸
十一月一日 張燾回報說 他也碰到颶風 且從九月底出發之後 已經有
12艘嚴重損壞 其餘9艘勉強堪用 希望能增派14艘船來 還有公沙的西勞
因為碰到颶風時 行李跟兵器都失去 他希望能"見在調理 力乞回澳"
又向朝廷說 希望能多發錢糧 甚至是比照關寧軍的薪水 朝廷知道他們都是遷
延時日 不想遠赴前線與可怕的後金軍搏鬥 而以颶風作為藉口罷了 因為
朝廷也沒有證據證明他們是說謊 因此只能"著兵部看議來說" 總而言之
在祖大壽已經糧盡援絕的十月 張燾和孔有德都還停留雙島上 不願或不敢
上陸救援
其實朝廷兵部因為遲遲得不到消息 早在十月二十三日命令登萊巡撫
孫元化自陸路發兵5000 援助祖大壽 但這時登州兵馬不足3000 因此孫元化
二十五日遣人去雙島取回孔有德和吳得勝之軍 十一月十四日 部隊集合完畢
因為這時恰好皮島總兵黃龍激起兵變 被叛軍扣下 孫元化鑑此把吳得勝軍
留下防備登州 令孔有德率1000軍先行 王廷臣等將隨後出發 後來統計
這批援軍共4472人 馬1061匹 牛154頭 騾551頭 中西大小銃炮1034門
孫元化相當得意的說"從來援兵未必若此之盔甲 器械 鍋帳 輜車悉全者"
但諷刺的是 半個月前 祖大壽已經向後金投降 他們要援助的目標消失了
此時還不知道
話說這個先鋒官孔有德 既然之前從海路就遷延不進 那麼從陸路自然
也是同樣態度 這時他依然"勉強前赴 沿途觀望" 甚至在山東鄒平縣停留
一個多月 以至於出發近兩個月 才到了山東省境 準備行至直隸河間府吳橋
縣時 即將延著大運河至天津 豈料與當地民眾發生衝突 因而激起兵變
3.吳橋兵變之主因
首先來看看記載 明史徐從治列傳:
"...有德詭言風逆,改從陸赴寧遠。十月晦,有德及九成子千總應元統千餘人
以行,經月抵吳橋,縣人罷市,眾無所得食。一卒與諸生角,有德抶之,眾大嘩
。九成先齎元化銀市馬塞上,用盡無以償,適至吳橋。聞眾怨,遂與應元謀,
劫有德,相與為亂,陷陵縣、臨邑、商河,殘齊東,圍德平。既而舍去,陷青城
、新城,整眾東。..."
清史稿孔有德列傳:
"天聰五年,太宗伐明,圍大凌河城。元化遣有德以八百騎赴援,次吳橋,大雨雪
,眾無所得食,則出行掠。李九成者,亦文龍步將,與有德同歸元化,元化使齎
銀市馬塞上,銀盡耗,懼罪。其子應元在有德軍,九成還就應元,咻有德謀為變
。所部陳繼功、李尚友、曹得功等五十餘人,糾眾數千,掠臨邑,凌商河,殘齊
東,圍德平,破新城,恣焚殺甚酷。"
我想從上面的記載 激起兵變的經過是大同小異 然明史記載較詳細 另外
從毛霦的平叛記裡有更詳細的敘述:
"...時屯兵新城鄉紳王象春莊(他在吳橋縣的莊園) 白食雞犬 春子怒 先投其父
名帖 復親講其兵不法狀 有德將兵捆打 貫耳 兵遂將莊焚毀 春子潛逃...
"...次日千總李應元與父李九成縛有德於演武場 首倡反謀 有德從之..."
"...九成初為元化市馬 馬價蕩盡 至吳橋 適與有德遇 遂與應元謀 以為反亦死
不反亦死 不如一逞 叛謀議決..."
在歸納兵變主因之前 我們先來看看李九成 孔有德 尚可喜 以及目前還未
出現的耿仲明到底是何許人也好了 李九成 孔有德 耿仲明原本都是東江總兵
毛文龍的親信 李九成 孔有德主要是典內兵 耿仲明則是主管錢帛 毛文龍在世時
他們都更姓毛 李九成喚作"毛有功" 孔有德為"毛永詩" 耿仲明為"毛有傑"
李九成在崇禎二年(西元1629年)已是副將 而孔有德 耿仲明都為參將 毛文龍
死後 袁崇煥將他們所屬兵分與副總兵陳繼盛 他們不滿而渡海投奔登萊巡撫
孫元化 但不知為何 到了登州後 他們的官職都降一級 李九成從副將變參將 而
孔有德耿仲明則從參將變為游擊 而尚可喜也是毛文龍的部屬 也曾更姓毛 其父
尚學禮是毛文龍最初率領的197勇士之ㄧ 締造鎮江大捷 死後尚可喜代領其兵
尚可喜後來一直在皮島總兵黃龍麾下聽命 直到投降後金為止
介紹完主人公後 接著歸納一下吳橋兵變主因 從上面敘述觀之 "縣人罷市
,眾無所得食" "一卒與諸生角,有德抶之" "使(九成)齎銀市馬塞上,銀盡耗,
懼罪。" 看來是最關鍵三因素 首先最關鍵當是"縣人罷市,眾無所得食"最為
嚴重 無此 則兵士無需到王象春莊園偷雞吃 更不會被李九成有機可乘 這一點
到了最後 孔有德耿仲明寫給皇太極的乞降信都有提到:
"前奉部調西援 錢糧缺乏 兼沿途閉門罷市 日不得食 夜不得宿 忍氣吞聲
行至吳橋 又因惡官把持 以致眾兵奮激起義"
看來事隔多年 孔有德還是覺得很不平呢!
查當時吳橋縣令名喚畢自寅 因為當時遼兵普遍軍紀不佳 駐登遼丁也被抨擊
"剽婦女以為戲" 此外 其兄戶部尚書畢自嚴 與登萊巡撫孫元化因"遼事"而有
不快 更糟的是 其弟畢自肅曾任遼東巡撫 因為寧遠兵變 被亂兵綁於柱捶擊
使其血流滿面 後來畢自肅引咎自殺 所以畢自寅對遼兵可謂恨之入骨 也才有了
罷市一事 恰恰這王象春一家 與畢家為姻親 王象春堂兄弟 有四人配畢氏女
這王象春一族亦不是簡單人物 從"庚戍科序齒錄"中的記載 王象春可是"一家
十進士 一舉人" "祖父孫進士" 典型中國書香世家啊 卻意外捲入這關乎明朝
存亡的兵變中 上面資料兜起來 孔有德說的"又因惡官把持 以致眾兵奮激起義"
似乎不假!
當時王象春之子王與文 因孔有德之兵白食雞犬 因此狀告有德 有德基於
軍法 便捆打一番 處以箭貫耳遊營之刑 我初看這刑罰 覺得十分殘忍 但
戚繼光的練兵實紀卻有如下記載:
"申軍紀 平時恃強凌弱 酗酒紛爭 喧驟無禮 蹂取人果稼 作踐人廬器 分別
輕重 處以貫耳之刑"
原來連戚繼光都是如此嚴格 可怖可怖
這下子軍兵們義憤起兵 好死不死碰上馬沒買成的李九成 強押著孔有德
孔有德也就沒辦法 只好跟大家一起豁出去了XD
4.明廷剿撫不定與兵變的蔓延
叛變一起 因為軍兵家眷都在登州 所以一開始叛軍便打算往東打回登州
對外聲稱"即將前鬥赴死 卻行糧已盡 市買無所 不如回登請糧 再圖進止"
因此大掠濟南府各縣 "陷陵縣、臨邑、商河,殘齊東,圍德平。既而舍去,
陷青城、新城" 一出手便攻下4 5個城邑 戰力不可謂不強 但登萊巡撫孫元化
山東巡撫余大成 不知道是覺得此軍戰力甚強 不易壓制 還是因為孫元化一向
對這批東江兵將頗為照顧 不忍殺之 所以極力主張招撫 甚至致書余大成
說:"撫局已定 我兵不得往東一步 以致壞事" 孔有德似乎也有此意 孔有德
下令經青州 萊州不予搶掠 大類北宋招撫梁山宋公明之故事 並且加速趕至
登州
但孔有德到達後 在城南紮營 準備大舉攻城 不知是之前偽作受撫 還是
臨時改變心意 當時城內"鳥銃槍刀皆西洋 藥法彈法皆西洋 又及以西洋人放之"
"有西洋大炮十餘位 西洋鳥銃並自造大炮數十位 又用取西人合藥裝放"
而守軍有原來的關外遼兵以及來自南方的南兵 分由標將張燾(就是之前的副總
兵張燾) 總兵張大可率領 崇禎五年(西元1632年)正月初二 兩軍戰於城東
起初南兵小勝 沒想到張燾手下遼兵突然引退 以致南兵敗於叛軍之手 傷亡
殆盡 張燾之遼兵也有一半降敵 初三日 之前降敵的遼兵 又假裝來歸
沒想到孫元化竟然不懷疑 放他們進來 未免天真過頭XD 回歸的遼兵與耿仲明
商議 密謀內應 夜間 孔有德靠著內應 從東門殺入 也許是耿仲明與皮島
總兵黃龍的恩怨(殺害弟弟耿仲裕) 使得他決定倒戈入叛軍 登州城破之時
登州道宋光蘭 監軍道王徵 標將張燾等被俘 巡撫孫元化自殺未遂 被叛軍救下
總兵張可大自縊死 當時城中有舊兵6000人 援兵1000人 馬3000匹 餉銀10萬兩
紅夷大炮20餘位 西洋炮300位 全部為叛軍所有 以至於戶部尚書畢自嚴(就是
吳橋縣令畢自寅他哥)感慨曰:"登鎮以全齊物力數年布置 甲仗火攻之需無一不備
而叛兵孔有德全俱為助逆之具"
當時城中還有葡國傭兵公沙的西勞及其麾下魯未略(Laurent de Lis Veglio)
拂朗亞蘭達(Francisco Aranda)等12位替明朝捐軀 公沙追贈參將 魯未略追贈
游擊 拂朗追贈守備 這批原本33人的葡國放炮教師 從崇禎三年到五年 他們
參與己巳之變與麻線館大捷 替明朝立下大功 到此灰飛煙滅 更戲劇的是
他們是被自己所訓練出來的東江兵將給消滅的XD
登州城破後 孔有德竟然請被俘巡撫孫元化移書山東巡撫余大成 希望再受
招撫 孫元化答應(想不透為何答應 到底是孔有德口舌厲害 還是孔有德真有
才 讓孫元化如此欣賞??) 致書之後 余大成向兵部尚書熊明遇再提招安
熊明遇本也想再次招撫 但叛軍仍然往萊州方向進軍 毫無受撫之意 因此朝中
大臣皆群起反對招安 這時孔有德仍然想要受招撫(很矛盾XD) 又加上孫元化
平時對遼兵很好 因此孔有德決定將孫元化 王徵 宋光蘭 張燾全部釋放
試試看朝廷反應為何
另外 因為根據地擴大 錢糧亦足 叛軍開始部署營伍 授官爵 鑄都元帥印
眾推原本官職較高的李九成為都元帥 孔有德為副都元帥 耿仲明為都督
吳橋初叛 主謀實為李九成父子 後來攻打各城邑 他也都做先鋒 所以孔有德
雖為帶兵官 卻以"九成父子材武 且有首事之勳" 讓出首位 況李九成號稱
"三大王" 對火器鳥銃很擅長 可以擇人而中 因此眾人以為首 很合情合理
我們知道成書較晚的清代文獻 大多以孔有德為首 李九成為副 也許是因
李九成早死 孔有德後來封王 遭到有心人士竄改
接著 叛軍為擴大事端 撥出萬金犒賞其餘東江鎮各島 如鹿島 石城島
等 均響應叛軍 皮島總兵黃龍遂出兵平叛 收復各島 直達旅順 因此廣陸島
副將毛承祿 旅順將領陳有時 率領7 8000人來登州投奔 原吳橋兵變諸軍
多為陳有時舊有部屬 因此孔有德決定攻破萊州後 所得盡歸其眾
崇禎五年正月十三日 叛軍又攻陷黃縣 無所作為的山東巡撫余大成 被朝廷
革職治罪 二十九日 朝廷令總兵楊御蕃發通州兵 王洪發天津兵 與叛軍在
掖縣80里外之新城鎮作戰 當時叛軍有騎兵5000 步軍萬餘 明軍總共才
5000人 最後明軍戰敗 楊御蕃率殘兵300退抵萊州
崇禎五年二月一日 副都御史徐從治 登萊巡撫謝璉到達萊州 初三日
叛軍抵達 在城周駐紮 展開圍城 萊州守軍約4000 三月二十七日 兵部侍郎
劉宇烈調集薊門 密雲援軍 共25000人 四月初二日 崇禎帝特遣中使送紅夷
大炮6門至沙河給援軍使用 沒想到劉宇烈不懂兵事 還未交戰 輜重已被焚毀
終在沙河兵潰 大量火器又落入叛軍手中 四月十六日 徐從治中炮而死
此時叛軍兵勢大振 以致孔有德曾說:"殺山東兵如刈菜 雖數十萬 無奈我何!
各鎮兵咸非吾敵 惟慮關外兵耳!"
5.兵變的平息
不知道明廷是有順風耳 還是大臣們也跟孔有德一樣 深知關內兵積弱不振
在六月初九日 崇禎帝下旨 調派關外夷漢精銳4800餘人入關 由總兵金國奇
下轄靳國臣 祖大弼 祖寬 張韜 吳襄 吳三桂等 其中入關的夷丁部隊 都是由
滿洲蒙古等民族所組成 為了平叛 明廷首次將他們調往關內
其實在四月二十九日 萊州府已派出推官屈宜揚到叛軍營 再次向叛軍講撫
但直到叛軍聽聞關外兵之消息 才向屈宜揚表示願受撫 於是兵部侍郎劉宇烈
一方面準備招安事宜 一方面也準備"勵集援師 亟解萊圍" 七月初七日 叛軍
與明廷已達成協議 派出萊州知府朱萬年宣讀聖旨 登萊巡撫謝璉親自面見叛軍
首領 沒想到叛軍依然毫無誠意 朱萬年被殺 謝璉則被囚禁 山東巡撫朱大典
立時督諸將進剿 二十二日 旅順叛將陳有時戰死 二十三日 崇禎帝將被叛軍
釋放的孫元化 張燾棄市 宋光蘭 王徵遣戍 熊明遇革職 劉宇烈解至京城究問
八月十三日 朱大典於昌邑誓師 合21000馬步兵 分三路進軍 十九日 在距萊州
80里的沙河再次會戰 叛軍大敗 遂東遁登州 是役殺敵不多 但叛軍有潰散之勢
只有十分之三回到登州 並且擄獲叛軍兵籍簿 列有九萬多人 萊州圍解 萊州城
的堅守 是弭平兵變的重要關鍵 八月二十二日 李九成聞萊州兵敗 便殺害被俘
的登萊巡撫謝璉 三十日 官軍進抵距黃縣二十里的白馬塘 叛軍傾巢來戰 號稱
十萬 馬兵萬餘人 叛軍再度大敗 13000人戰死 800人被俘 墬海而死不計其數
九月初一日 明軍到達叛軍大本營登州 開始圍城 築起長達30里的圍牆
東西兩端都抵海(登州三面環山 北面向海) 陳洪範 劉澤清率步兵守西牆
吳襄 靳國臣率騎兵接應 劉良佐等率步兵守南牆 金國奇 祖大弼率騎兵接應
牟文綬率步兵守東牆 祖寬 張韜率騎兵接應
因為叛軍有20多門紅夷大炮 加上李九成勇敢善戰 雙方都以數千馬步兵加
上火炮助陣 互有勝負 另外叛軍對城上火炮防守嚴密 明軍幾次想攻城都失敗
只能加緊圍困 十二月初三日 善戰的李九成竟戰死城下 李九成與之前戰死
的陳有時 都是叛軍中勇敢善戰的 大部分戰役都是叛軍先鋒 這兩人死亡 對叛軍
士氣有很大打擊 崇禎六年(西元1633年)正月 明軍在登州城旁新築銃城 加上
明廷又趕運4 5門大炮過去 所有火炮齊向登州城轟擊 這時登州城糧食已不足
孔有德與耿仲明等人商討後 於二月十三日 先率大部乘船自海路逃向東江鎮
耿仲明與毛承祿殿後 於十六日乘船出海 十八日 登州水城被明軍攻佔 叛軍
千餘人被俘 投海者4 5000人 山東全境終於收復
6. 叛軍最後的反撲與流向
失去了登州孔有德 耿仲明等人 並不失去信心 反而想起昔日毛文龍的模式
攻占東江鎮 希望能建立一個"結滿挾鮮"的第三方勢力 於是二月二十二日
孔有德突襲旅順 沒想到被皮島總兵黃龍用西洋炮痛擊(大概是之前從公沙的
西勞那裏扣下的火炮) 連毛承祿都被抓獲正法 三月 孔有德在東江鎮諸島與
副總兵周文郁會戰 五戰五敗 又明廷下旨朝鮮 派兵自陸路阻截叛軍
叛軍無法建立第三勢力 似乎只剩投附後金一途 但叛軍副帥耿仲明 曾為金國
逃人 不敢貿然降附後金 因此暗通周文郁 聲稱願"修築南關 恢復金州"贖罪
周文郁答應 招撫已成 沒想到叛軍靠近時 明軍有人開炮 叛軍認為被騙
只好下定決心投附後金 再不反顧 原來放炮之人乃是黃龍手下金聲桓 因為當
時明廷認為黃龍能力不足 想以周文郁代替他 黃龍一想 周文郁這次招安成功
他官位不保 於是下此毒招 斷了朝廷之想 四月十一日 自號"總提兵大元帥"
的孔有德與"總督糧餉總兵官"耿仲明 致書皇太極乞降:
"本帥見有甲兵數萬 輕舟百餘 大炮火器俱全 有此武備 更與明汗同心協力
水陸並進 勢如破竹 天下又誰敢與汗為敵哉? ...汗若聽從 大事立就 朱朝
之天下轉眼即為汗之天下矣"
另有 孔有德麾下將軍名王子登 也致書皇太極 建議先取旅順 次攻北京
"大事若成 朝廷讓與汗做 吾帥主(孔有德)只願封安樂王 同享富貴榮華而已"
說也奇怪 這王子登何人哉? 竟也能致書皇太極? 查了一下 這王子登似乎有
參與毛文龍歸降後金事宜 毛死後 也曾與耿仲明討論降金事宜 看來是個早
有二心之徒!
四月十五日 孔有德與耿仲明率眾於鴨綠江出海口降金 金國也派重兵保
護 投降時 船百艘 男女一萬兩千餘人 含副將 參將 游擊107員 官兵3643人
家小7436人 水手448人 家小624人 槍炮軍器俱全
六月 皇太極率諸貝勒出瀋陽城十里迎接孔有德耿仲明 並不顧眾人反對
用抱見禮相待 抱見禮是滿洲人最高會見禮 雙方互相抱腰接面 表示平等
無行受禮之分 會讓皇太極如此重視這支軍隊 主要還是因為寧遠 錦州
麻線館等諸多戰役 讓他體會紅夷大炮的威力 孔有德叛變後 至少擁有
27門紅夷大炮 但因登州被攻占 投金時似乎只帶出最精良的12門 但是對
金國來說 這12門 已經是全後金重砲加起來的總數 而且這些東江兵都是
經過葡國教師調教過的 在萊州攻城時 被明軍稱其放砲"準如設的" 這樣的
軍隊 無怪乎皇太極如此重視
7.最後的復仇
同樣在六月 皇太極迫不及待要試驗孔有德部的戰力 一方面孔有德耿仲明
想報屢敗黃龍之仇 因此兩人願為先鋒 配置西洋炮12門 配合貝勒岳託 德格類
率金軍進攻旅順 結果黃龍不像以前那般常勝 數戰皆敗 最後被迫自殺 後金國
還得到了10門紅夷大炮 這黃龍從公沙的西勞那扣下的還真不少!
最倒楣的是尚可喜 金軍破旅順 害得他一家數百口全殉國XD 可是衰事還
沒完 接替黃龍當總兵的沈世魁 一向忌妒黃龍 沈的女兒本為毛文龍之妾 沒想
到卻一直沒撈到好處 本來黃龍被革職 也該換他出頭 誰想到尚可喜楞頭青卻
在平定譁變時 又把黃龍拉出來當總兵 這次沈世魁當了總兵 第一個拿尚可喜
出氣 欲殺之後快 這尚可喜無奈啊 只好大掠廣鹿 長山 石城 海洋等島 率
軍民萬人降金 對於害死自家數百人的後金 也只得認賊作父!
8.後記
這樣一場關乎明清命運的兵變 帶出了很多後來效命滿清的急先鋒 三順王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 還有吳襄吳三桂父子 原本吳襄在大凌河之役逃陣被革職
卻在弭平吳橋兵變中立下大功 又恢復原職 為後來投清打下基礎 另外在這場
兵變中也可看出遼兵戰力強勁 僅次後金軍 這遼兵當然是包括關寧以及東江兵
所以認為東江兵將不堪一戰的說法 對他們來說 其實是不盡公平的 應當還他們
一個公道
9.參考資料
1.黃一農: 吳橋兵變:明清鼎革的一條重要導火線
2.黃一農: 紅夷大砲與皇太極創立的漢軍八旗
3.清史稿孔有德列傳
4.明史徐從治列傳
作者: GilGalad (狂想は亡國の調べ)   2014-10-19 22:02:00
這篇發在戰史版討論不好嗎 囧?!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4-10-19 22:40:00
推,因為hgt在戰史板目前水桶中呀~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4-10-20 00:07:00
這篇寫得不錯,但最後的結論跟前文的邏輯連結性有問題關於吳橋兵變的始末說得頗清楚,但要連結到東江兵戰力?你恐怕要有更清楚的論述跟資料佐證
作者: 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   2014-10-20 00:09:00
其實重點就是孫元化把三順王西洋火器化了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4-10-20 00:10:00
樓上說到重點了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4-10-20 00:31:00
其實我只是想說明東江兵雖然不能打後金軍 但也沒有不堪一戰至少明廷跟孔有德也認為 關內兵更糟
作者: marcohpsh (卡比羅西 )   2014-10-20 02:04:00
內鬥內行外鬥外行
作者: mshuang (竹碳烏龍)   2014-10-20 02:58:00
HGT你寫得這篇很不錯,只是你把我的牌都掀光了某謂舉的滿文老檔可是說尚學理等一百多位勇士,以經殉職僅毛文龍一人逃脫阿XD
作者: calebjael (calebjael)   2014-10-20 11:01:00
吳橋兵變跟毛文龍舊部戰力的聯結很低。沒有孫元化請來葡萄牙人﹐還教遼兵學會制造操作火炮﹐東江兵不會翻身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4-10-20 11:21:00
關寧軍也是因為火器運用的好,戰力得以提高,加上關寧軍還有夷丁部隊,比東江兵稍強合理遼兵在明軍本來素質就比較高,沒道理關寧軍很強,東江兵不堪
作者: 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   2014-10-20 11:26:00
夷丁不是甚麼特別的東西 一般主將豢養家丁就喜歡夷人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4-10-20 11:26:00
一撃之理,像李九成除了鳥銃好,馬上突殺也很好恩,東江也有降韃(諸申人)不過這些降韃在劉興治被殺時一起被除掉
作者: easycompany (知之為知之)   2014-10-20 13:12:00
東江兵堪戰更證實袁安給毛的罪名不是嗎?推這篇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4-10-20 13:39:00
其實我認為毛文龍並不糟,這從他死後,皮島內亂不斷就可知道表示他雖然冒餉冒功向朝廷拿錢,但東江軍民他還是照顧的不錯
作者: aaa8841 (匡國軍節度使)   2014-10-20 17:11:00
整理推
作者: macassans (Rel4x)   2014-10-21 08:52:00
請看遼海丹忠錄沈有容才是又有腦又忠義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4-10-21 15:40:00
記得遼海丹忠錄立埸是傾向毛文龍的,之前也看袁殺毛那部分,普通,算不上精釆其他部分尚未讀過
作者: 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   2014-10-22 22:36:00
這篇怎麼沒m
作者: dennis99 (dennis99)   2014-10-23 11:29:00
歷史版的M文標準比較奇怪,不是很懂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