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廟號?

作者: KDSKY (貓茶)   2014-10-27 05:18:51
※ 引述《ac71 (ac71)》之銘言:
: 今天和同事聊歷史,忽然有個疑問,從秦開始稱皇帝,之後的皇帝都稱號為XX帝,為什麼
: 從唐朝開始變成了XX宗呢?
由於秦朝不准皇帝有諡號,因為臣不可議君,所以皇帝以代數計。
  但秦朝以二世而亡國。秦末亂戰與楚漢相爭之最終的勝利者漢朝又開始
使用諡號、廟號~所以商廟與周諡的制度就延續下來~
漢朝皇帝的通諡為孝,除了兩漢開國皇帝劉邦與劉秀分別是高帝與
  光武之外,其他的漢朝皇帝除了被廢與特殊原因,只要有諡號就會有孝
  字,但一般多略去,例如漢文帝諡號其實全稱是孝文(皇帝),漢獻帝
  是孝獻(皇帝)。如果加上十六國漢趙追封蜀漢皇帝的廟諡,也就是說
  整個漢朝(含蜀漢)除了漢三祖(太祖高皇帝劉邦、世祖光武皇帝劉秀
  、烈祖昭烈皇帝劉備)之外,所有的有諡號的漢朝皇帝都是遵守著以孝
  為開頭的原則(劉禪被漢趙追諡為孝懷皇帝)。
另外在漢朝,並不是每個皇帝都會獲得廟號,相對的漢朝對於皇帝
廟號之給予是非常嚴格的,甚至部分本來有廟號的漢朝皇帝最終被撤除
廟號。例如西漢元帝本來還有廟號稱為高宗,但最後被移除,其他還有
  漢統宗(孝成帝)、穆宗(孝和帝)等皇帝的廟號後來也因為這些皇帝
  被認為在位期間的功績不足以擁有廟號而去除,最後能保留廟號的就只
  剩那些有偉大功績的皇帝,如漢太祖,漢太宗,漢世宗,漢中宗,漢世
  祖等。就連文景之治的漢景帝也並未獲得廟號,所以帝王是否建廟在漢
  朝是很嚴格的。基本上這種不輕易給皇帝廟號的狀況一直到東晉/十六
  國時代才打破~
然後一直到唐初之前,有諡號的皇帝通常不會超過兩個字,例如東
  晉太宗簡文皇帝,隋高祖文皇帝,但是大約到玄宗天寶年間,不知道李
  隆基是覺得無事可做還是怎樣,開始把初唐五帝的諡號加長。例如以唐
  太宗李世民為例,唐太宗一開始的諡號是文(皇帝),之後高宗咸亨年
  間加長為文武聖(皇帝),三個字還好,但到了天寶年間最終變成文武
  大聖大廣孝(皇帝),已經變得有點難記了。
長諡號最終變成風潮,例如明太祖朱元璋的諡號是開天行道肇紀立
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就算記得住唸出來也太花時間,
雖然有主諡,但也是顯的冗長。反之廟號卻沒加長的,依然是一個字,
於是基於方便就改以廟號稱皇帝了。 所以說唐代以前的皇帝多以諡號為
慣稱,如漢(孝)靈帝、魏明帝、齊武帝等等。唐以後則多稱廟號,如
唐太宗、周世宗、明太祖等等。
至於明朝之後,因為明太祖規定一世一元制,也就是正常情況下,一
  個皇帝只能有一個年號,後來的清朝也承襲的這個制度。所以從明朝開始
  到清朝結束這五百多年間的明清皇帝,常常是用年號稱呼,例如民間多稱
  明太祖朱洪武、洪武君、稱清高宗為乾隆皇、乾隆爺。
其中比較不常用年號代稱的明清皇帝。一是因為土木保之變被下臺又
  復辟重祚,因而有正統與天順兩個年號的明英宗,二是改金為清,正式稱
  帝的清太宗。這兩位因為情況比較特殊所以後人比較少用年號代稱。
作者: ac71 (ac71)   2014-10-27 08:27:00
精彩,受教了!
作者: Ayukawayen (亞布里艾爾發芽>//<)   2014-10-27 11:35:00
泰昌帝似乎也少見 這個年號的出場率太低 難以深植人心
作者: dennis99 (dennis99)   2014-10-27 12:00:00
:
作者: ofnfline (文貓)   2014-10-27 12:42:00
一下謚號一下廟號一下年號的真亂,以後直接叫他們名字好了﹙?﹚
作者: ocean11 (深海)   2014-10-27 12:47:00
名字更少人知道,很多人知道文景之治,漢文帝、漢景帝可是一問名字就莫宰羊了
作者: PrinceBamboo (竹取駙馬)   2014-10-27 13:39:00
最好記的自然會成為慣常通稱 都是順其自然簡單 不是刻意繁複 像堯,舜,子路,柳下惠 硬稱姓名反而不方便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4-10-27 15:01:00
不用記,維基查一下就知道了不然去維基書庫查查史記之類也行
作者: bilice   2014-10-27 15:52:00
只有"唯一" 沒有"唯二" 用噓比較醒目,作者才看的到。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4-10-27 16:07:00
"唯二"雖然不合文法,這邊看得懂就好
作者: vajra0001 (閒邪存誠)   2014-10-27 23:04:00
原來侯孝賢 張孝全的典故都是皇后的諡號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