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文章:農業義勇團(二戰日軍於中國戰場)

作者: shinshong ( )   2014-11-02 00:22:34
《臺灣學通訊》第80期 2014年3月
http://www.ntl.edu.tw/public/Attachment/43279531140.pdf
鋤頭博士 ── 農業義勇團
文/張靜宜(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助理教授)
  中日戰爭初始,日本陸續占領上海、南京、徐州、安慶、武漢等地,但國民政府在被
占領區採取焦土政策,驅離農民,使得日軍無法在占領區取得物資,支援快速移動的軍隊
。1938年,中支派遣軍決定在現地生產糧食、蔬果,以解決日軍的補給問題,要求臺灣總
督府協助。
  此時的臺灣總督府為避免在戰爭體制下被邊緣化的危機,不斷的強調臺灣40年來的殖
民經驗,以及臺灣供給人員和資材的重要性,希望藉此將臺灣農業技術及臺灣農民勢力移
植到中國。1938年2月臺灣總督府派遣臺北帝國大學教授磯永吉、奧田彧先到中國實地調查
,完成「軍用蔬菜栽培書」、「軍用蔬菜栽培指針」等計畫書。4月1日,中支派遣軍透過
臺灣軍正式要求臺灣總督府「派遣農業指導員數名及農夫約1000名」,到上海附近栽種軍
用蔬菜。
  臺灣總督府與臺灣軍及各州協議後,將此團體稱為臺灣農業義勇團,負有臺灣人海外
發展先驅及大陸農業開發指導者的使命。農業義勇團設有團長一名,由臺灣總督府技師熊
澤三郎擔任團長,下編成臺北、新竹、臺中、臺南及高雄等隊,隊下設有小隊及班。各隊
設隊長一名,由各州職員擔任,為提升工作效率,除編制和日常起居管理施行軍事化管理
外,也進行各隊團體競賽,每月由團長和隊長針對各班作業進行審查,連個人服務成績也
在評分中。
  團員招募條件是年齡約20歲左右,具備農業經驗的青年,大部分是公學校畢業生,其
中多是農業傳習所的畢業生,據畢業於農業傳習所的陳金和言:「由於戰爭的緣故,許多
後期農業傳習所的學生成為『農業義勇團』的成員,在『日支戰爭』開始不久後,陸續被
日本派往中國大陸,在戰地種田,種菜,以供應占領區下日本軍人吃食之需,並指導農耕
。」
  1938年4月25日在團長熊澤三郎技師率領下,進駐上海大場鎮農場,由於受戰火波及,
農業經營所需的農舍、灌溉系統遭破壞,首要任務在於整地,尤其是水利設施的修復,並
且利用肥料改變地力,並在農場設有醃漬工廠,將農產品加工成醃漬品。
  由於上海農場成效頗佳,當戰線推進南京時,同年9月下旬又分派出100多名在南京市
內開拓新農場;1939年月派遣指導員及軍農夫至武漢開拓新農場。
  由於雇用期限為一年,在1939年6月又從臺灣徵調1,000名第二期農業義勇團,分別至
南京、上海、安慶、武昌、漢口等地農場,通常400名軍農夫必須負責20萬名將兵的糧食。
但由於生產費逐漸減少,改以中國苦力代替,並且開始由義勇團員指導委託當地農民栽培
軍需蔬菜,再以適當價格購買。因此,有必要調整生產模式,1940年3月時,決定廢止除
上海、南京的加工場及家禽家畜飼養工作外的各農場栽培工作,也使得農業義勇團團員在
1940年7月上旬至 1941 年 2 月陸續回臺。
第一期農業義勇團員大約有七成以上的人在約滿一年後回到臺灣;三成留在中國的團
員中,15%表現較優異的被留在農場,6.2%年紀較大的擔任警備隊或其他部隊的通譯,也
有到國策機構任職者,如華中的棉產改進會16名技術員全部都是農業義勇團出身。第二次
團員留在中國的人員除擔任農場職務外,擔任軍隊通譯、事務員的人數增加,約占全體的
35.5%。
  除至華中協助栽植外,1939年2月中支派遣軍再度透過臺灣軍要求臺灣總督府派出30名
農業熟練者到廣州,指導廣東農民栽種稻米、蔬菜等農產品。此舉被臺灣總督府認為是臺
灣與中國華南農民實際接觸的第一步,自1939年3月開始至1942年7月共派出七回,共有技
術員16名及指導農夫130名,負責廣州占領軍需要的米糧及蔬菜及軍馬用的牧草,並且著手
進行碾米業務,以期能在短期間供應大量的白米,亦開始指導中國農民農耕技術,以求農
產品的增產。
為經營供給海南島駐軍蔬菜農園,及指導農園附近農民栽種蔬菜技術,臺灣總督府從
1939年9月至1940年5月也派遣指導團,指導海南島農民農業技術。隔年3月開始,又陸續以
「農業義勇團」、「農業指導挺身團」等名義,送出100多名農夫到當地栽種臺灣的在來米
與蓬萊米。其中農業義勇團從1942年1月出發後,以海南島南部榆林為中心,實施臺灣米栽
種,也因栽種成效不錯,海南島北部實施糧食增產計畫時,也要求臺灣總督府派遣「農業
挺身團」協助之,為求達成目標,也從臺灣運送農耕需要的農具,包括除草機及碾米機等

而後隨著戰局的擴大,總督府又以各種名義招雇臺籍軍屬、軍夫到中國戰線擔任物資
運輸、占領區農工業建設等工作,包括:農業指導挺身團、臺灣特設勞務奉工團、臺灣特
設勤勞團、臺灣特設建設團等。
總之,臺灣總督府統治臺灣時累積的殖民經驗,隨著日本進占中國華南、東南亞地區
,該經驗為日本軍方所依賴,尤其是農業栽種技術、經驗及知識,以及派遣農業義勇團協
助生產軍需糧食、蔬菜及指導當地住民生產所需農產品。且由於人員需求量激增,臺灣總
督府透過拓士道場、農事試驗場培養南進拓士,直接指導占領地原住民耕作方式。
作者: darksnow   2014-11-02 00:55:00
搞不懂,這些團隊是徵調還是聘僱?
作者: shinshong ( )   2014-11-02 01:39:00
這些農夫的身分是軍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