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Mj9mpt- ]
作者: Resd (不容青史盡成灰)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新聞] 台灣的白色恐怖記憶:遲到60年的絕筆家書
時間: Fri Feb 5 20:57:10 2016
1.媒體來源:
The New York Times
2.完整新聞標題:
台灣的白色恐怖記憶:遲到60年的絕筆家書
Taiwan Families Receive Goodbye Letters Decades After Executions
3.完整新聞內文:
台灣台北——1952年4月,被處決前一個月,郭慶寫信向母親、妻子和孩子道別。
這些信件距離目的地只有140英里,卻花了60年才送達。
經過與台灣政府的一場曠日持久的談判,他的女兒終於收到了父親的告別。那時她已經60
歲,年紀比父親死時大一倍。
「我哭個不停,因為我讀到父親的文字了,」女兒郭素貞說。「如果沒看過他的字,我就
感覺不到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父親的信讓他活過來了。沒有了信,父親就只活在我的想
像中,我對他的設想里。」
過去十年,有177封白色恐怖時期遇害者的信件重現人間,此信就屬其中一封。在1947年
到1987年間,由於被指控為共產主義中國從事間諜活動,數以萬計的台灣人遭到囚禁,至
少有1000人被處決,大多數集中在20世紀50年代初。
失落的書信已於近幾年還給受害者家人。這些書信是台灣幾十年獨裁統治留下的痛苦紀念
,是被淹沒在沒有妥善編目的政府檔案中的一小段歷史。但是,蔡英文和民進黨在1月總
統大選中的壓倒性勝利,可能很快會將那段歷史更多地呈現出來:在競選時,蔡英文曾承
諾要記載和糾正更多台灣獨裁統治時期的不平事。
然而這些信件不只是文獻證據;它們也是逝者臨終前的愛意表達。它們安慰那些從小就無
緣得見生身父母的孩子,也向獨自撫養孩子的配偶作最後的道歉。
信件是在2008年偶然曝光的,當時一名年輕女子要求從台灣的主要檔案館中找出有關她外
公的信息。
申請查看記錄兩個星期後,這位名叫張旖容的女士收到了一疊300多頁的檔案複印件,內
容主要是法庭記錄和裁決。在這些文件中,張旖容發現了外公寫給阿姨、舅舅和母親的書
信,母親在他遇害時尚未出生。
他在給張旖容的母親的信中寫道:「我不久就要和世間永別了。用萬分的努力來鎮靜心腦
,來和你做一次最初而最終的紙上談話吧。我的這心情恐怕你不能想像吧!嗚呼!臨於此
時不能見你一面,抱你一回,吻你一嘴……我甚感遺憾!長恨不盡!」
張旖容說,自從第一次看到這封信後,母親每次看信的反應一直沒有改變過。
「每次看信都一樣,」張旖容說。「念第一個字就開始哭。她從來沒有見過她的父親,就
像他不存在一樣,但是當她看到這封信時她知道自己有個父親,而且他愛她。」
台灣政府對過去的一些傷痛也曾有過審視——包括建立一座博物館,專門記載臭名昭著的
1947年大屠殺——然而研究人員認為,針對蔣介石的國民黨統治下持續數十年的政治鎮壓
,政府投放的資源就要少很多了。中國國民黨自1945年開始以一黨獨裁統治台灣,直到
1996年台灣首次舉行總統民選。
學者說,國民黨的鎮壓手段鮮為人知,並且一直沒有對檔案進行一次徹底而透明的審閱。
雖然研究人員認為許多記錄已被銷毀,但他們相信,仍有一些記錄因為有意的疏忽而保留
了下來。
「我們知道我們可以拿到大量的資料記錄,但一直沒有進行系統性的梳理,」國立台灣大
學政治學教授黃長玲說。「我們看過的百分比是多少?可以是10%,也可以是90%。我不
知道,也不認為有人知道。」
拿到外公的書信影印件後,張旖容一家敦促政府交還原件。起初政府猶豫不決,認為文件
應該存放在檔案館內。2011年,在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的幫助下,書信原件終於歸
還到家人手中。
這家非政府組織座落於台北市中心一座沒有電梯的建築里,負責收集遇害者親屬捐贈的信
件和個人物品。協會執行長葉虹靈希望,這些東西有一天能在專門記載白色恐怖的博物館
裡展出。
紀念品包括曾經屬於被處決囚犯的家庭相冊。葉虹靈說,一些囚犯用精心摺疊的糖果包裝
紙裝點了他們的相冊,這是在利用手頭僅有的材料消磨時間。有些信件的行文中外混雜,
提醒我們當時關押在國民黨監獄——現為台北喜來登大飯店——中的人不諳中文書面語,
這是日本殖民統治50年的結果。
信件內容大多簡短而正式,但訊息的簡單掩蓋了這些信件對家人的重要性。
父親被秘密警察帶走時,郭素貞才三歲,她一生都在搜尋有關父親下落的線索,對她來說
,這些信件是個突破。
她說,母親對父親心存怨恨,認為他把政治看得比家庭重要,恨他不顧一切加入共產黨地
下組織。
「當時她只有23歲,」郭素貞說。「一個上學的小姑娘就跑去結婚了。當時環境很簡單,
然後天就塌了下來。她一直在想,你為什麼這麼做?為什麼要把這擔子留給我?」
信件讓母親釋懷,然而看到信件時她年事已高,有些失智。
在某些個案中,信件再次開啟了一輪情緒化的爭辯。一些學者認為,像郭素貞的父親這樣
的人,並沒有受到不公正迫害,因為他加入共產黨組織的時候,國民黨正在從一場和中國
共產黨的十年戰爭中脫身。
郭素貞說他的共產主義和中國無關,只是對國民黨壓迫的一種反抗。而且她說,無論是哪
種情況,最重要的是檔案記錄能得到妥善的輯錄和公布。
「人們在這個問題上一直保持沉默,」她說。「我們作為一個社會經歷了多大的倒退?多
少人被殺害、被囚禁,產生怎樣的後果?這些都應該展開探討。」
對某些家庭而言,這樣的討論已不可能。張旖容的外婆到死也沒有看到信,丈夫在信中要
她改嫁。在一本關於這些信件的書中,張的母親思考了這些訊息的未能送達造成了怎樣難
以揣度的損失:
「六年的夫妻,換來56年的死別。終其一生,我母親從未見到此信,也不曾再婚。歷史沒
有如果,但如果,信能在當年,送達母親的手中,是不是,母親可能有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中文譯本
http://cn.nytimes.com/china/20160204/c04taiwan/zh-hant/
英文原文
http://cn.nytimes.com/china/20160204/c04taiwan/en-us/
5.備註:
自己的新聞自己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