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Qf0iU_E ]
作者: jimmy5680 (想飛的魯蛇企鵝)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波蘭是不是沒那麼廢
時間: Sun Mar 11 00:43:04 2018
※ 引述《a12141623 (台女救世劍)》之銘言:
: 波蘭很喜歡靠外援
: 曾經有一段歷史是跟立陶宛的姻親組成大公國
: 變成波蘭+立陶宛這樣的國家
: 然後讓"立陶宛國王當波蘭國王"
: 沒錯,讓其他國家的國王一起統治自己的國家
: 聽起來很瞎,但是這就是在中世紀的玩法
: 甚至還有聽起來很民主的選舉
: 不過候選人是全歐洲的貴族一起來波蘭競選
: 贏的就可以當波蘭國王...
這個敘述有不少問題。
1.波蘭─立陶宛聯邦之中只有一個王,那就是波蘭國王,
他的頭銜另外還有立陶宛的大公,立陶宛是大公國不是王國,不存在立陶宛國王。
2.此外,波蘭立陶宛聯邦建立後立陶宛大公國被切割一大片土地給波蘭王國,
波蘭是兩國結盟共主後的明顯受益者,不要說得好像被吃豆腐。
波蘭在17世紀曾試圖與莫斯科、瑞典達成共主,也都曾試圖吃掉對方的領土、利益,
這個共主的過程在早期實際上並不是什麼仰賴外部援助或保護,而是侵略性的。
這就像現在的英國王室可以追溯到當年蘇格蘭王室入主倫敦,
你會覺得英格蘭這樣做是非常愚蠢的舉動嗎?
最終結果可是以英格蘭為主,蘇格蘭現在就算想獨立都還逃不走。
3.聯合王國就是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各政權的共主體制;
匈牙利在哈布斯堡王朝入主之前也採行選舉制,鴉王馬蒂亞就是選舉出來的,
哈布斯堡王朝在匈牙利之外也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奧地利、捷克等地區的統治者。
波蘭王位的共主和選舉並不特殊,而且也同樣適用血統繼承,無適當繼承人才會選舉,
否則雅蓋隆王朝和瓦薩王朝如何維持數代都是元首。
唯一的合法繼承人選無法繼承,就是你後面提到的末代君主繼承過程,
但那是因為前代君主不受歡迎、子嗣也無意競爭聯邦政府。
4.並不是所有貴族都能輕易參與波蘭立陶宛元首的競爭,因為有宗教之類的許多條款,
薩克森選侯成為波蘭國王時必須改宗(新教改天主教),就面臨過不少困難。
再加上聯邦政治境況複雜,歐洲大多數的貴族根本不會參選,也很難有勝選的機會。
: 曾經有一個法國王子當選了波蘭國王
: 結果因為波蘭太無聊,"波蘭國王耐不住寂寞逃回法國"
人家離開波蘭明明就是因為「他能夠繼承法國王位」......
亨利三世抵達波蘭半年後就得知自己在故鄉已被認定為國王繼承人選,當然就回家了,
人家又不是波蘭人,波蘭的文化和環境當然比不上老家更舒服,什麼叫做太無聊?!
如果老家沒國王可以當,他哪會輕易逃回老家,這件事情那麼重要怎麼不說?
: 在波蘭的黃金時代大約維持了200年
: 後來也因為上述的選舉方式而沒落
: 因為波蘭變成貴族掌權
: 波蘭打仗打沒錢了,就跟貴族要錢
: 貴族自然會提條件要求減稅
: 減到最後貴族都不用繳稅了
: 然後各國勢力又跟貴族交好
: 希望貴族支持他們王子在波蘭"競選國王"
: 貴族在這種兩邊都拿的情況下當然只想自己爽
: 於是立法案.治國方針都是貴族在指揮
: 各國勢力漸漸入侵波蘭,架空真正國王的權力,最後變成其他國家的魁儡
其實並不是那麼簡單的描述。
波蘭立陶宛聯邦的權力分配經常被描述為貴族架空國王,實際上貴族也不是鐵板一塊,
更恰當的描述是,聯邦政府在17世紀逐漸形成了類似現代聯合國安理會五強的否決權,
這導致只要各派系無法取得共識就無法推動任何法案。
至於否決權為何得到增強,或者國王權力受到壓制,這個情況更為複雜,
這裡不方便詳細說明,推薦兩本書:
Liberty's Folly: The Polish-Lithuanian Commonwealth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After the Deluge, Poland-Lithuania and the Second Northern War, 1655-1660
: 某任俄國女皇還因為想讓男友有個帥氣的稱號
: 於是威脅波蘭貴族支持她的男友當波蘭國王,而還真的就當選了
末代君主斯坦尼斯瓦夫˙奥古斯特出身政治名門「家族(Familia)」,
背後的黨派努力耕耘波蘭立陶宛政壇三十年之久,還考慮過直接政變奪權,
而且凱薩琳二世的支持也包含極高度的政治色彩,並不只是單純的私人情意,
你怎麼可以忽略這些背景因素?
又,凱薩琳二世後來參與了聯邦的瓜分,整個波蘭瓜分的過程相當複雜,
奧古斯特與俄國呈現矛盾的競合關係,要一邊奉承俄國來保護自己和支持王政府,
一邊卻在利誘俄國支持波蘭推動俄國不甚樂見的激進改革,以強化自身、脫離俄國,
忽略這些繁複的細節,只提奧古斯特和凱薩琳之間的私人愛情,
容易讓人誤以為他單純就只是個沒背景並且缺乏主見的人物,實在不妥。
: 14.15世紀後的波蘭差不多都維持著這樣的狀況
: 再強大的國家也不可能支持得下去
: 於是被旁邊的三個國家分成三次瓜分掉了
: 分別就是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
: 波蘭就這樣被消失在世界地圖上123年
: 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各國為了拉攏波蘭
: 於是以支持波蘭復國為條件讓波蘭加入同盟國
: 雖然最後同盟國戰敗,但是波蘭卻趁勢崛起變成真正的國家
早在一戰之前,波蘭就已經存在形式上的政權,但是只是各國的魁儡,
畢蘇斯基等人認為俄國必將戰敗,但德、奧也將步入後塵,
試圖透過在各方之間不斷跳槽來爭取利益。
但是這一派在俄國戰敗後暫時被困在東歐,畢蘇斯基一度被德國關起來。
部分政治人士如德莫夫斯基卻不願支持同盟國,所以原本是支持俄國的,
他們希望俄國能因為戰爭困難,同意波蘭自治,換取波蘭人更積極參戰。
波蘭獨立運動在俄國退出戰局後,逐步整合並得到協約國的進一步支持,
比如說西線就出現了「藍色軍團」,是由大量居住於西歐和美國的波蘭裔,
以及少數在俄國戰敗後成功逃到西歐的波蘭人所組成。
一戰結束時,已經高達七萬兵力的藍色軍團(全部都使用法國軍械、受過完整訓練),
由鐵路返回波蘭,協助正式脫離德、奧的波蘭政府向四面八方爭奪爭議領土,
他們擊退了德國、捷克、蘇俄、立陶宛、烏克蘭等勢力的部隊,成功獨立並擴展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