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主要有幾種選拔官吏的方法
一、察舉
察舉即「考察推舉」,由公卿列侯和地方郡守推舉,經由策問(口試或筆試)任用
幾個有名的科目如:
孝廉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
師古曰:「孝謂善事父母者。廉謂清潔有廉隅者。」(漢書‧武帝紀)
秀才(東漢避光武帝諱改為茂才)
(元封五年)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等(應劭曰:「舊言秀才,避光武諱稱茂才。
異等者,超等軼羣不與凡同也。」)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漢書‧武帝紀)
明經
(金)涉之從父弟欽舉明經。(漢書‧金日磾傳)
賢良方正
(文帝二年)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以匡朕之不逮。(漢書‧文帝紀)
察舉制度化大多在武帝朝,西漢初期雖然有察舉,但非常態
明經在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雖然有些例子是以明經取才,
但制度化成為察舉的一環,要到西漢後期儒士勢力強盛方有可能,
東漢時期更成為顯學,成為士家大族的基礎
此涉及西漢到東漢,儒生與法吏在上層政治角力的結果
並非一次到位,而是儒生逐步進逼取得主導權的過程
是非常大的題目
二、徵辟
由皇帝或官府徵選賢能或毛遂自薦被上層賞識破格錄取
武帝初即位,徵天下舉方正賢良文學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師古曰:
「不拘常次,言超擢也。」),四方士多上書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數,
其不足采者輒報聞罷。朔初來,上書曰......朔文辭不遜,高自稱譽,
上偉之,令待詔公車,奉祿薄,未得省見。(漢書‧東方朔傳)
以上大多是上層高官大吏的途徑,地方小吏有另外的門道
三、給吏(此從黎虎先生之說)
地方一直有小吏的需求,但不可能像上面兩種方法這麼大張旗鼓,並且小吏
錢少事多,還有很多責任要扛,因此官員會從地方任命或選拔小吏,小吏的
資格跟現在差不多,身家清白通文書,給吏有點類似現在的約聘制
衞青字仲卿。其父鄭季,河東平陽人也,以縣吏〝給事〞侯家。(漢書‧衛青傳)
蔡義,河內溫人也。以明經〝給事〞大將軍莫府。家貧,常步行,資禮不逮
衆門下,好事者相合為義買犢車,令乘之。數歲,遷補覆盎城門候。
(漢書‧蔡義傳)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貧,少時〝給事〞縣為亭長,好客少年,捕搏敢行。
稍遷為功曹。(漢書‧朱博傳)
王尊字子贛,涿郡高陽人也。少孤,歸諸父,使牧羊澤中。尊竊學問,能史書。
年十三,求為獄小吏。數歲,〝給事〞太守府,問詔書行事,尊無不對。除補
書佐,署守屬監獄。久之,尊稱病去,事師郡文學官,治尚書、論語,略通大
義。復召署守屬治獄,為郡決曹史。數歲,以令舉幽州刺史從事。而太守察尊
廉,補遼西鹽官長。
(漢書‧王尊傳)
翟方進字子威,汝南上蔡人也。家世微賤,至方進父翟公,好學,為郡文學。
方進年十二三,失父孤學,〝給事〞太守府為小史,號遲頓不及事,數為掾史
所詈辱。
方進自傷,乃從汝南蔡父相問己能所宜。蔡父大奇其形貌,謂曰:「小史有
封侯骨,當以經術進,努力為諸生學問。」
方進既厭為小史,聞蔡父言,心喜,因病歸家,辭其後母,欲西至京師受經。
母憐其幼,隨之長安,織屨以給方進讀,經博士受春秋。積十餘年,經學明習,
徒衆日廣,諸儒稱之。以射策甲科為郎。二三歲,舉明經,遷議郎。
(漢書‧翟方進傳)
怎麼選呢?大多會做小吏能上史書都是家貧或家道中落,共通點是通文墨,
小吏是個吃不飽餓不死的職位,
最有名的小吏自然是開國高祖劉邦
(高祖)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史記‧高祖紀)
小吏能否往上爬?從史書的例子明顯是可以的,大多隨著功勞(此為漢代考核
一部份,有專屬的功勞薄,〝功〞、〝勞〞是兩種日常考核方式)累積緩慢上
升,而上升到一定限度就上不去了
要再更往上,就要通過察舉或徵辟,如同王尊或翟方進一般
能像劉邦或衛青一樣的是特例
另外還有兩種方式
任子、納貲(買官)
任子
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驕驁,不通古今,至於積功治人,亡益於民,此伐檀
所為作也。宜明選求賢,除任子之令。(漢書‧王吉傳)
具體內容可以看二年律令‧史律
史、卜子年十七歲學。史、卜、祝學童學三歲,學佴將詣大史、大卜、
大祝,郡史學童詣其守,皆會八月朔日試之。
試史學童以十五篇,能風(諷)書五千字以上,乃得為史。有(又)又以八體
試之,郡移其八體課大史、大史誦課,取最(第一名)一人以其縣令、
史殿(最後一名)者勿以為史、三歲壹并課取最一人以為尚書卒史。
納貲
張釋之字季,南陽堵陽人也。與兄仲同居,以〝貲〞為騎郎(蘇林曰:「雇錢
若出穀也。」如淳曰:「漢注貲五百萬得為常侍郎。」師古曰:「如說是也。」),
事文帝,十年不得調,亡所知名。(漢書‧張釋之傳)
(司馬相如)以訾為郎,事孝景帝,為武騎常侍,非其好也。(漢書‧司馬相如傳)
以上是西漢常見幾種任用官吏的方法,大多為後代所繼承,只是方法或名稱
略有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