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中國四千年生不出物理化學之父

作者: reinherd (浣熊提督萊茵哈特)   2018-07-01 00:47:19
小弟我不是歷史學家, 但是對科學史很有興趣. 而我自己以後找到教職也想
要開科學史相關的課程. 所以我想先分享一下我對此議題的看法. 歡迎批評
指教阿.
我認為科學史, 應該要分割成兩個部分. 古代科學以及現代科學.
古代科學其實各個文明都有. 流傳到今天的繼承比較少. 除了數學以外. 因
為數學的進步相對於物理化學生物比較慢一些. 而從上古時代數學就已經開
始發展. 所以我先不太著重於數學發展. 而是從物理開始. 為什麼科學要先
發展數學? 原因很簡單, 因為農業需要. 農業需要計算曆法. 否則不知道耕
作時間. 因為古代沒有Google Calender也沒有氣象預報. 你怎麼知道什麼時
候該播種? 所以古人農業社會比今天比今天更渴望氣象預報. 最基本原始的
氣象預報是什麼? 就是一年有四季. 我知道春天什麼時候來可以播種. 知道
秋天什麼時候來可以收割, 冬天什麼時候來要準備收藏食物過冬. 所以, 農
業需求製造出最基本的科學, 天文學和數學. 利用天文曆算可以做最基本的
氣象(季節)預報. 這也就成為古人對於天文的著迷和迷信. 認為天上的星星
位置可以決定氣象, 到可以決定人世間的一切. 而數學的發展又有助於農地
面積的估算, 土木工程的規劃計算. 商業金融的會計. 這種古代科學, 我認
為其實稍微複雜的文明其實都發展得不錯. 不管是歐洲 中東 中國. 因為沒
發展好就要餓肚子, 這是需求問題.
(所以大家可以理解為什麼是香港天文台負責播報氣象,英文的氣象學是用
meteorology這個充滿天文學的單字)
那今天的物理化學比較尷尬的是, 牛頓三大定律或是電磁學/化學合成分析.
其實在一開始是沒有那麼大的需求. 那怎麼又會發展而來. 並且過去400年可
以發展的那麼快呢? 這就是很有趣的問題了.
以下是我個人的看法, 可能我因為是一個英國粉絲. 很崇拜英國和英國史.所以
我的偏見是英國文明乃現在世界文明的中心. 所以可能很偏頗.
我認為英國剛剛好在那個時代突然因緣際會下, 促使當代科學的出現.
這純粹是一個歷史的巧合以及機緣. 或許沒有這個機會發生今天也不會有這麼
快的科學進步.
關鍵是17世紀末期的時候. 歐洲因為軍事需求. 加上王權的建立.所以天文學
重新變成各國政府重視的學科. 只是這次關鍵不是氣象季節預報. 而是測繪
我覺得這是中國科學和西洋科學的一個轉折點. 中國的天文學太重視曆算.而
西洋的天文物理因為有的軍事以及殖民需求開始用天文學測繪地圖.例如1669
年,義大利天文學家卡西尼被法國國王請去, 建立巴黎天文台. 巴黎天文台的
工作在當時不是什麼和平的氣象預報曆法計算. 而是以天文星象計算經緯度.
測繪整個法國的軍用地圖. 講白了, 天文學變成軍事情報學. 這刺激英國開
使反映, 英國的哈雷以及牛頓兩大天文物理學家開始崛起. 而天文物理打下
今天現代科學的起源
作者: vandervaal (kensu)   2018-07-01 00:52:00
作者: kuninaka   2018-07-01 01:12:00
作者: PrinceBamboo (竹取駙馬)   2018-07-01 01:37:00
不只有英國 近代化學之父是法國人拉瓦節遺傳學之父孟德爾是奧地利人 當時科學是多國並進的
作者: duriamon (亞門)   2018-07-01 03:58:00
講得不錯!同樣身為科學家給你個推,講到測繪也不要忘記德國的高斯,雖然他比較晚。當然牛頓跟萊布尼茲發展近代微積分(講近代是因為阿基米德、劉徽和祖沖之都是很可惜的例子)的確是科學方法的創舉!歷史有趣的是有時候就是差那麼臨門一腳,牛頓也是有他的生長背景跟機遇才能慧眼視英雄,這個箇中醍醐味特別是科學家能感同身受。當然只靠牛頓其實是不夠的,因為牛頓真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辦得到。有研究科學史就知道科學的發展是有醞釀期的,沒有前人的思想和研究幫忙開闢視野,僅靠一人是很難辦到的。沒有哥白尼、伽利略、克卜勒這些人的研究,牛頓很難完備他的運動定律。愛因斯坦也是如此,沒有牛頓、馬克士威、倫琴、普朗克等科學家,愛因斯坦也很難發展他的相對論跟光電效應,尤其是他又不“動手”做實驗。
作者: fayever (yesman)   2018-07-01 06:22:00
英國人這麼做不就是為了殖民與掠奪,簡單講就是為錢,沒什麼高深的道理
作者: hollysee (聖城)   2018-07-01 07:09:00
樓上這樣講,哪裡人做事不為利益? 只要為了利益都沒什麼高深的道理,那很多東西都不用討論了。
作者: allgod (歐尬德)   2018-07-01 08:49:00
言之有物的好文
作者: verdandy (無聊人)   2018-07-01 09:03:00
不過當時的通信和日記來看,牛頓站在巨人肩膀那句話應該是在酸他的對手是矮子XD
作者: kuopohung ((風之過客)在場的缺席)   2018-07-01 09:14:00
十九世紀時英國沒有博士制度要念博士還要跑去德國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1403要說科學研究制度,十九世紀時首推德國
作者: duriamon (亞門)   2018-07-01 09:40:00
不過身為科學人還是要提醒你,科學雖然很有趣,但科學跟哲學只是人類發展歷史的一個事件,人類根基於其天性組成社會,人類的本能及慾望才是一切的動力來源,科學跟哲學並不是人類社會的必需品。我並沒有反駁科學跟哲學不好喔,我也讚同你說的求知也是人類的本能,依照人類歷史時常會出現相似的發明或發展,就算今天西方沒有在17-19世紀發展出來,也有可能在更後面被發展。我只是客觀敘述科學跟哲學並不是人類“社會”的根基,綜觀人類的歷史,人類發展出科學及哲學畢竟算是很晚才出現。
作者: Sinreigensou (神靈幻想)   2018-07-01 10:06:00
當然是為了賺錢,全世界人類不都是這樣頂多就是有沒有發現背後商機的差別
作者: kuopohung ((風之過客)在場的缺席)   2018-07-01 10:08:00
不一定是為了賺錢在資本主義還沒出現前,做研究很多都是家裡很有錢不少人是貴族
作者: kuninaka   2018-07-01 10:10:00
那是貴族的興趣
作者: Sinreigensou (神靈幻想)   2018-07-01 10:11:00
嗯也是啦 我更正。不如說有興趣的做研究,但賺錢心態會讓商人出錢支持更多研究。畢竟研究都要花錢
作者: fayever (yesman)   2018-07-01 10:14:00
呵呵,為了錢或興趣就可以奪人土地滅人族群,還自言真理,真是好偉大
作者: kuninaka   2018-07-01 10:15:00
為了錢就屠殺原住民
作者: duriamon (亞門)   2018-07-01 10:15:00
會認為科學和哲學很重要是因為我們活在現代,所以產生先入為主的觀點,另外我前面有提到就算是現代也只有少數人真的在實行或探討科學和哲學,這個世界上的多數人只是利用科學發展的成果,對他們來說科學只是一種有利的工具,其實與古代人使用火、石器、四大發明等諸多發明是一樣的。
作者: SidChen (喜德陳)   2018-07-01 10:50:00
講到近代科學,奠定科學實驗標波以耳也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個人推《利維坦與空氣幫浦》實驗與理論科學爭論也很重要
作者: hit0123 (@@")   2018-07-01 11:01:00
薛平的書又要推一下了嗎? XD
作者: SidChen (喜德陳)   2018-07-01 11:02:00
英國式的實證主義與歐陸式的理性主義間的交鋒與結合,算算是奠定西方科學思想重要的過程,我不認為這全然是英國的東西,現代科學比較像是兩者混合的產物。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間只差一撮孜然)   2018-07-01 11:07:00
回應d大 事實上確實如此商朝人不管掌握了青銅冶煉技術建立了新朝代遊牧民族馴化了馬掌握了機動性也曾經稱霸一時建立相對先進的政治制度的古代各王朝野也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長期的相對和平和穩定的社會新的時代總是需要各式各樣不同的新技術只是現代的我們意識到透過邏輯和科學方法能夠更快速的量產並推進新技術的更迭並持續推動社會演化但是很明顯的由科學和其所伴生的科技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我們在政治經濟甚至人性的心靈層面都需要持續的演化改進投入科學參與科學的發展當然很好 但要記得這不是全部問題的答案 我相信這是綜觀歷史的人特別能注意到的重點自己重看一遍才發現多打漏打打錯字一大堆 抱歉
作者: alantsuei (alantsuei)   2018-07-01 19:29:00
其實歷史上很多成就是意外產生的,什麼火藥都是煉丹、鍊金或是巫術產生的,這些本來就不是儒家這個不論鬼神所在意的;就好像地理大發現一樣,都是無心插柳下的結果,要硬用結果論回推是沒什麼太大意義的,只能說我們從這個歷史學到什麼的話,就是凡事盡力,不必太在意一時的成果,宇宙是個充滿可能性的地方,放開胸懷吧…
作者: lbowlbow (沉睡的小貓)   2018-07-03 14:53:00
所以到底為什麼中國四千年生不出物理化學之父?本來以為終於要回歸原本命題了結果提出了一個完全不相干的命題帶過了?請問英國的科學發展史跟中國的物理發展史在英國艦隊撞進來前到底有什麼交集啊?
作者: vandervaal (kensu)   2018-07-03 14:58:00
樓上如果想渾水摸魚的話請省省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