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蒙a大點出礦場旁設有鑄幣場,並庫存銅錠,而不放在國庫的大方向
這篇接續下去閒聊史書告訴我們的,三國時代四川銅礦產地
在就近鑄幣而節省運送到國庫的時間下,不無可能在短短幾個月之內平諸物價
其精神即為g大說的,控制貨幣流通量來間接影響市場的匯率波動
接著以史料、簡圖輔助理解,相關的歷史地理:
成都
嚴道縣
岷江
岷江
零道縣
岷江
卭都縣 宜賓市
瀘水
南昌縣
瀘水
瀘水
瀘水
瀘水
《三國志後主傳》:"(建興)三(225)年春三月,丞相(諸葛)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
《三國志諸葛亮傳》:"三年春,亮率衆南征",若把裴註引的漢書地理志考慮進去
渡的瀘水最遠可以遠到句町縣這地方,估狗地圖就會發現已經快到越南邊界
今天我們不用那麼遠,就以離成都最近的,古稱瀘水的金沙江,它和長江的會合處來算
差不多是現在宜賓市的地方,亦即蜀軍3月~5月,只花了2個月就從成都開拔到宜賓
我知道會有人拿運送銅錠這種有重量的東西,跟行軍不一樣來反駁
問題行軍也是有所謂載武器、糧草的輜重隊,也是有重量的,再加上:
1.諸葛亮以行事謹慎聞名(子午谷表示:)
2.史料沒特別註明蜀軍意圖輕騎的急行軍奇襲
所以大抵可視為部隊連同輜重隊一起行動
《華陽國志》還寫到南中的銅產地:"卭都縣郡治因卭邑名也,
卭之初有七部後為七部營軍,又有四部斯兒。南山出銅,有溫泉穴.."
《水經注》也有:"靈道縣,一名靈關道。漢制,夷狄曰道。縣有銅山,又有利慈渚。
晉太始九年,黃龍二見于利慈池.."
又"蜀旣定,(鄧方)為犍為屬國都尉,因易郡名,為朱提太守,遷為安遠將軍、庲降都督,
住南昌縣"(三國志楊戲傳),去查南昌縣在現在的位置,再對照零關道、卭都縣兩處
會發現皆為成都往南昌縣算順路、而不會偏太多的方向
則劉備當時既已掌控南昌縣,顯然該兩處銅礦讓劉巴有權動用,亦非離譜推論才是
顯然益州之戰就順便初步染指一部份南中,只不過觸角尚未伸向更偏遠的南中其他豪強
如雍闓等人,一直等到孫權支持、駐紮益州東部的劉璋GG,才以東吳為靠山造反
重點來了!既然蜀軍有辦法2個月自成都跑去更遠的瀘水,那麼成都到卭都縣、靈道縣
往返時間算2個月,應該也是合理估計,在當地鑄完直百錢,並以官市跟民間交易
隨後集中收藏,具體實現"數月之間,府庫充實"的目標
遠的講完講近的,其他銅礦參見《史記》:"(漢文帝)於是賜鄧通蜀嚴道銅山,得自鑄錢,
「鄧氏錢」布天下..",嚴道縣離成都算近了
上述為3蜀的部份,3巴雖沒提到產地,但至少可確定也有產銅,《華陽國志.巴志》:
"其地,東至魚復,西至僰道..桑、蠶、麻、苧、魚、鹽、銅、鐵、丹..皆納貢之"
巴、蜀能發揮的調節時間又更長
意思是南中所採的銅礦,都有辦法不用花很長的時間來回,何況是3巴3蜀這種近的
所以結論是個人認為,劉巴幾個月內鑄銅錢穩定市場經濟,就地理位置來看是來得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