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你的推文和你所推崇的大明最後的下場對照之後其實滿好笑的
推 KINMENKING: 連制度的問題都不去思考,你真的符合一般人的思考模式 05/04 01:10
→ KINMENKING: 嗎? 制度是為人類設計,不是人類要去順應特定的制度 05/04 01:11
之前看到馬伯庸所寫有關明朝黃冊的文章[怎樣讓大明變得透明]
裡面的內容基本上可以把你所愛的大明金玉在外敗絮其中的面貌攤開來檢視
我就來摘錄其中一部分作為說明吧
1.
正所謂「民不勝弊,破資鬻產,逃亡相踵。」
這些放棄戶籍的老百姓成群結隊地離開原籍,四處遊蕩,
形成明中、後期蔚為壯觀的流民大潮。
2.
楊芳在《賦役》裡無限懷念洪武皇帝的時代
說當年老百姓「一年在官,九年在家,故其賦易供,而其民常逸。」
可現在呢?各地官衙不時征派,今天正編,明天加編,巧立各種名目。
他掰著指頭數了數,
有綱銀、辦銀、庫字、夫甲、廩保、伕役、驛傳、兵役、餉費……等等,
隨便就舉出了十幾種名目。
在這種瘋狂的掠奪轉嫁之下,老百姓只剩下疲於奔命的絕望,
大明的流民問題一直愈演愈烈,根源正在這裡。
個人覺得小冰河期的災荒只是讓明朝崩塌的導火線
失能制度造成的問題如果不改,面對其他類型的災難時還是會讓國家倒下
明朝出了這麼嚴重的BUG,連有能力的張居正、道德高尚的海瑞改不過來你卻視而不見
我實在無法苟同你看待明朝與其他朝代的雙重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