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福建狀元多的原因?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2021-02-28 20:18:43
※ 引述《A6 (短ID真好)》之銘言:
: 你這個主題蠻好玩的
: 所以我去查了一下 發現你這個結論可能忽略政策問題
: 特別是宋代之後採用了"解額制度"
: 宋明清的鄉試 秀才都採用分區配額制
: 明代採用北中南劃分 35:10:55
: https://storystudio.tw/wp-content/uploads/huishifenjuan.png
: 雖然這個做法 當初的立意 是因為南方秀才太多 壓縮到北方的名額
: 是為了保障北方而設立的 但結果就是解額制度後 南方的額度是一定大於北方的
這張圖就我畫的啊,畫的時候遺失了一張底圖,所以有些地方的省界怪怪的,是用幾個府
拼起來的。> <
既然提到制度面,提供一些明清時期的圖表給大家參考。
一、明代各地的鄉試解額
https://i.imgur.com/b5UIgP8.png
https://i.imgur.com/tJRCJsv.png
https://i.imgur.com/GJNoiAJ.png
出處:吳宣德,《明代進士的地理分布》,頁94-96。
明代的解額分布,福建始終是在高額區,明代後期被浙江反超,變成第五名,不過差距仍
非常小。錄取的舉人多,進士與狀元的機會自然較高。
二、明清時代進士的地理分布
https://i.imgur.com/wggqKv7.png
https://i.imgur.com/kUU39vU.png
https://i.imgur.com/MwhafFG.png
出處:吳宣德,《明代進士的地理分布》,頁56-58。
這個表可以看到進士數量最多的是南直隸、浙江、江西,而福建的進士數量2337人,排名
第四。會試分卷的比例,本來是南六十北四十,正式實施時多一個中卷,由南北各退五,
形成南55:中10:北35。
https://i.imgur.com/449YHqy.png
https://i.imgur.com/FVf0fz7.png
出處:何炳棣,《明清社會史論》,頁227-228。
此外,早期何炳棣也有做過統計,由於南北直隸中的國子監生不是本地人,所以重新統計
,得到的結論是一致的,福建也是第四名,到了清代則掉到了第八名。
三、平均百萬人的進士數量
https://i.imgur.com/tkg3lKG.png
出處:何炳棣,《明清社會史論》,頁229。
何炳棣提到這幾個進士領先地的背景,由於北方在朝代更替時受到戰亂較多,令文化重心
向南移動的緣故。幾個靠海的省分,受惠於海外貿易,使得財富聚集在部分的家族上,這
些家族設置義田、書院,提供了子弟良好的就學條件。
另有研究指出環境困難的地方,由於農業難以維持生計,也成為鼓勵科舉出頭的誘因。且
一旦歷史上出了一些地方名人或學術流派,如:朱熹(福建)、王陽明(浙江)、歐陽脩
(江西)等等,都會激勵當地後代的讀書人向學。
四、明清時期進士領先的府州縣
https://i.imgur.com/C6sg7Lp.png
https://i.imgur.com/lKcTJ4K.png
出處:何炳棣,《明清社會史論》,頁246-247。
進士數量領先的府州,可以看到都是江西、福建、江蘇、浙江霸榜。其中福建的集中在福
州、泉州、興化等靠海的地方。明朝的福建狀元中,福州就出了六個。
五、逸聞
明朝的福建進士因為鄉音太重,很少被提拔入閣,《明史‧李廷機傳》記載:「閩人
入閣,自楊榮、陳山後,以語言難曉,垂二百年無人。」廣東也有類似的情況,霍韜原本
兼任御前日講,他以鄉音太重,自行請辭該職。科舉軼聞可參考拙作《我要上京當官》(
臺北:悅知出版社,2020)。
清朝的福建進士雖然不少,不過狀元一直到清末道光年間才開張,當地鄉民流傳一個
魔咒:「五眼開,狀元來。」意思是說要湊齊五個榜眼,才能召喚一個狀元。
本文徵引書目
1.何炳棣,《明清社會史論》,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1962。
2.吳宣德,《明代進士的地理分布》,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 nnnn (嗯~嗯~嗯~嗯~~~)   2021-02-28 20:34:00
推這篇數據真詳細想問一下,浙江通行吳語,也會有鄉音太重難以入閣的現象嗎?
作者: x23x (xxxx)   2021-02-28 22:07:00
記得有種說法是 吳語文讀層主要來自明代南系官話若這種說法有可信度 或許可認為吳人因此較易掌握官話
作者: freesoul (No place like home ￾)   2021-02-28 22:09:00
不過福建在進士/每百萬人遙遙領先第二名的浙江(428/307)請問這點主流的解釋是什麼呢?
作者: KangSuat   2021-02-28 22:11:00
五眼開狀元來的故事出自泉州晉江縣其實晉江5個榜眼中間夾了1個探花張瑞圖才有狀元莊際昌福建沿海的興、泉、漳 到了清朝 文進士數量都是衰退的只有福州在大家退步時,接收了福建進士的版圖 增加100人福州清朝出了4個榜眼 才有狀元林鴻元、王仁堪浙江不是每個府都強棒 像溫州府也靠海 但科舉不突出明清時期溫州進士不多
作者: dosoleil   2021-03-01 00:28:00
民氣文風應該很重要吧 一樣有錢了之後 有人是供子弟學習考試 也有人是直接賺錢捐官比較快(反正多數人考上也是個小流官 還不如買閒差官名) 再不然就是冥冥之中就是如此(就跟臺灣兩一中拼榜單一樣 就是很難解釋呢
作者: A6 (短ID真好)   2021-03-01 07:12:00
竟然還釣到作者了y其實我原本在猜會不會是會試盤費銀補助的影響 後來我懶的/查不到 福建明清一般人或私塾先生的平均收入
作者: kojiro   2021-03-01 11:23:00
或許跟海商發展有關係吧??去海外做生意,也是要有基本學識小孩小時候讀書,成績好的考科舉,次之的當海商,出路很清楚也相對不錯,經濟誘因造成文風鼎盛,跟他地相比,閩人經營海外商業相對興盛很多,知識份子需求大造成文風鼎盛吧
作者: bcs (= ="frailty..gggg XD)   2021-03-02 00:04:00
清初海禁,明鄭又常上岸補充資源。
作者: nerevian (I GET YOU)   2021-03-02 00:34:00
朋黨政治是一大因素嗎 各個環節提拔鄉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