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這篇文章,滿有意思的
https://www.atlasobscura.com/articles/los-angeles-loquat-fruit-trees
Los Angeles Is Covered in Delicious Fruit and No One Is Eating It
A story of immigrant populations, gentrification, and the free loquat bonanza.
by Dan Nosowitz May 26, 2021
裡面提到洛杉磯(尤其是東區)
Silver Lake、Echo Park 及 Atwater Village 這些地區,
不管是公有地、私有地,路邊、人行道、停車場
都長滿了大量的枇杷樹(loquat)。
每到三月末,開始出現結實纍纍的枇杷
重到枝條都下垂了,卻沒有人想去摘來吃。
文中提到為何洛杉磯會有大量的枇杷樹:
枇杷原產自中國南部,後傳至日本
葡萄牙人從日本將枇杷帶回歐洲
傳遍整個地中海盆地、再傳到中東、部分的西亞地區
其中,西班牙人發現枇杷非常適合種在他們拉丁美洲的殖民地
常綠、耐旱、不用太費心照顧就能長出很多果實,CP值非常高
就在拉丁美洲殖民地大量種植枇杷,西班牙語叫 níspero。
1970年代,來自拉丁美洲的移民,特別是中美洲,來到了洛杉磯東區
包括宏都拉斯、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尼加拉瓜
他們也把枇杷帶來洛杉磯,種在他們的庭院裡,
而洛杉磯的氣候正好非常適合枇杷生長。
後面提到1990年代開始,之後這二十年
洛杉磯東區這一帶經歷「gentrification」
也就是居民的結構改變:變得更白(白人)、更富裕、更年輕
這些新來的居民不吃枇杷,也許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是什麼植物
但也不特別花錢移除它們,只把這些枇杷樹當成景觀。
曾經有一位叫 C.P. Taft 的農民
於二十世紀初在橘郡致力於栽培與推廣枇杷
但因為種種原因,包括容易碰傷、不利於運輸與儲藏、不能在未熟時摘下等它熟
枇杷最終不受美國人青睞,不合美國水果市場的胃口
https://assets.atlasobscura.com/article_images/82719/image.jpg
1905年的水彩畫
美國農業部的「果樹水彩畫典藏」計畫 1886~1942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s Pomological Watercolor Collection)
也就出現了文中所提到的洛杉磯東區每到春天
枇杷樹上滿滿的枇杷,卻都沒有人會想去摘來吃
(中間有提到在洛杉磯,長在私有地的果樹,若枝幹垂到人行道上
路人是可以隨意摘下果實來吃的,不必問過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