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nnnn (嗯~嗯~嗯~嗯~~~)
2021-05-24 23:24:25古代韓國跟越南的部分疆域,都有很長一段時間是中國版圖的一部份
因此古代華人應有為數不少的移民進入朝鮮半島與越南
加上朝鮮半島與越南在沒被中國統治時期的政權也高度漢化
韓國人跟越南人至今也採用漢姓漢名,只不過是廢除漢字書寫改成當地的拼音
據我所知,駢文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流行於朝鮮半島
越南就比較不了解了
不過越南跟韓國都有歷史名人參加過中國的科舉並且在中國任官過
那我想問的是,古代韓語古文、越南語古文,跟華語古文相比,
除了發音不同之外,純閱讀的情況下,有什麼本質性的區別嗎?
作者:
purue (purue)
2021-05-25 00:04:00無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21-05-25 00:30:00文言文這種書寫格式,對各種方言都是兼容,當然閱讀起來也不容易,就像現在即使稍微有點教育都不見得能完整解讀
喃字跟諺文啊 漢文本身就不是當地語言體系的東西 不能這樣比吧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21-05-25 00:32:00韓國知識份子掌握漢文書寫,控制政局一開始也不會想要特別去創作自己文字,畢竟有門檻更有利
作者:
moslaa (萬變蛾)
2021-05-25 01:06:00你問的不太清楚,如果是指正式的文章,就我所知沒啥不同,以越南來說,下面這篇文章你一定看得懂你去找維基 平吳大誥朝鮮的話,很多年前,我在圖書館翻過李朝時代的小說完全就是中文小說。簡單說,當時中式文言文地位類似現在英文知識分子寫文,特別是正式文章,都是用那套在寫無關你的出身。雖然你沒問,不過日本情況也類似你可以找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方廣寺鐘銘事件 的鐘銘原文,你會發現你能看懂
題外話,個人覺得「國家安康,君臣豐樂」真的是秀賴為了表達對家康的不滿而作。雖然只是我的個人感受啦
作者:
moslaa (萬變蛾)
2021-05-25 01:26:00嗯,關於這個歷史公案,我覺得如果是發生在中國那麼德川不爽可能真的有點道理,不純是找碴不過也只是不純,仍然有找碴藉口的成分。因為舊中國是滿講究避諱日本我就不知道需要作到什麼程度
作者:
Odaman (odaman)
2021-05-25 05:19:00日本對偏諱的計較也不遑多讓吧。雖然形式相反,看看他們拜名的比例。對於取名用字的規矩不比中國少。
作者:
saram (saram)
2021-05-25 13:28:00中國也一樣的.讀書歸讀書,方言歸方言.韓國文人會讀寫漢文,懂內容,甚至會摹漢音,但不會全套用在生活語言上.老百姓不懂文字,自然不會跟他談這些.對知識份子來說,他們是雙語教育.就好像我們有些大學生能講英文寫英文.最後大學生還是要用中文在生活.雙語教育很常見,但國家遲早會有主要語言.俄羅斯帝國時代,也流行法文.不懂法文的是沒水準.後來俄羅斯文學興起,許多巨著都是俄文.使朝鮮文學興起的是諺文發明.從此有了白話文,所謂民俗文學.中國都放棄文言文,何況朝鮮?
作者: giniand (我的兔子在等我回家) 2021-05-26 01:45:00
那就是他們寫的中文文言文,不是韓語越語了
作者:
saram (saram)
2021-05-28 22:26:00許多韓國漢詩是中文加韓文的.不重押韻,因為韓國語音不同漢音.也沒有四聲分明.但句子總要有段落感,就在句尾加上i-o irse來表前後句或ha 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