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時常想這個問題
制度好壞不好判定
書看得比較多舉例可以比較生動而已
我覺得只有可不可行的問題 行就是實踐
只要紙上論證公平的制度
怎麼樣明顯的缺點都有人會支持
公平我認為是很好聲稱的
可分配的利益在一階級內均一即可
不一樣的階級就給不同的名 不同的社會義務
階級內就會自我監視互相不得翻轉了
階級之間的歧視也能自我約束
不可行但一直提的 也有 但總要實踐證明
王莽算是實行孔子遺願了吧 恢復周禮
儒家學者可能會說
王莽得位不正啦 其實論語不是這樣說的啦
實際上你哪一個再敢講恢復周禮看看
要說到底王莽能出頭還不是因為西漢尊儒的風向
西漢的政治輿論風向 可以看鹽鐵論
裡面的賢良文學(民代)講沒兩句就是搬出孔子
仁德治國呀 不要打仗呀 不要與民爭利
官僚方面要應付匈奴 西南夷 邊境軍耗
不肯放的就是鹽鐵專賣 尤其鐵器官制
官方統一制農具種類很少
地方說我只是想客製九齒釘耙 國營的都只有六齒
小花鏟多好用 還可以刻花
(以上亂掰的 我沒翻書)
官方當然想要壟斷自己賺
還不用怕你冶金能力太強 做武器 錢幣
西漢的幣制很亂 私鑄官營改來改去的
簡單講就是要錢 要軍備
整體而言 你拿掉皮相的東西
吵的東西跟今天也差不多
鹽鐵換成水電
細節爭點不重要 理由都是可以想的
可行的制度也不具實質意義 只有形式
提供賽局裡博弈的基礎而已 也就是吃相
這種東西是不可能也不需要捧著不放的
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
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
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
曰:「一言而喪邦,有諸?」
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
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
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
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不過孔子的話還是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