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nnnn ()》之銘言:
: 古代韓國跟越南的部分疆域,都有很長一段時間是中國版圖的一部份
: 因此古代華人應有為數不少的移民進入朝鮮半島與越南
: 加上朝鮮半島與越南在沒被中國統治時期的政權也高度漢化
: 韓國人跟越南人至今也採用漢姓漢名,只不過是廢除漢字書寫改成當地的拼音
: 據我所知,駢文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流行於朝鮮半島
: 越南就比較不了解了
: 不過越南跟韓國都有歷史名人參加過中國的科舉並且在中國任官過
: 那我想問的是,古代韓語古文、越南語古文,跟華語古文相比,
: 除了發音不同之外,純閱讀的情況下,有什麼本質性的區別嗎?
文言文一大好處就是消除了地域界限,
無論是官話、廣東話、上海話甚至是韓語和越南語的母語人士都可以以文言文溝通。
越南歷史上舉足輕重的文言文「平吳大誥」
「蓋聞仁義之舉,要在安民,吊伐之師,莫先去暴。惟我大越之國,實為文獻之邦。山川
之封域既殊,南北之風俗亦異。……」
朝鮮世宗朝崔萬里諺文創製時的批評:
「自古九州之內,風土雖異,未有因方言而別爲文字者。唯蒙古、西夏、女真、日本、西
蕃之類,各有其字,是皆夷狄事耳,無足道者。」
(題外話,你說的這些例外也太多了吧,顯得朝鮮才是例外)
日本也有用文言文,不過跟韓國和越南有一些分別。
韓越讀文言文是用本地語言的漢字音逐字讀出。
可是日語是用漢文訓讀體,依日語文法讀文言文。
以杜甫的春望為例,
國破山河在的韓語就是「guk pa san ha jae」
可是日語是唸做「国破れて山河在り(kuni yaburete sanga ari)
除了「山河」一詞之外都是本土的訓讀音。
所以有人說日本人作的文言文明明文法沒錯,但總有一種日本的味道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