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oeta (鍵盤詩人)》之銘言:
: 想問一個歷史觀點
: 不是我自創 是忘記在哪本書看過的
: 大意是說
: 中國沒有工業革命那樣 發展機器來取代人力
: 是因為人口太多 反正人的勞動力相當充裕
: 所以就沒有發展工業的動機
: 這是很主流的觀點嗎?
: 或是說在哪裡可以看到這方面進一步的闡述
如果這觀點是對的
那麼中共國現在有14億人口比清朝結束時的四億更多
應該更難發展工業阿
於是立刻被現實世界打臉
我聽過比較合理的觀點是
秦始皇以後的皇權統治, 逐漸壓下統治者不喜歡的各種思想,
上面不喜歡的思想就算沒有被治罪,
也會因為無法升官出人頭地,無法進一步發展,
甚至因為無人願意傳承, 而斷絕
例如華佗得罪曹操被下獄後,本想把他寫的醫書傳給獄卒,
獄卒卻怕得罪上面,不敢接受, 最後醫書只能燒掉, 讓他的醫術不少都失傳
相反的,歐洲的封建社會是 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甚至像英國的貴族還能集結起來, 限制國王的權力, 逼國王簽下大憲章
後面也才有保護個人財產,保護商業,甚至保護智慧專利的各種法律
技術的發展本來就是一種冒險,有很大的風險失敗
不會因為A是國王, B是平民, A就一定能成功
而且技術的發展很多時候是之字形的
有時候F技術比較好, 過一段時間又換成G技術更好
例如 砲管最早都是滑膛炮, 後來發現有膛線,炮彈能飛得更遠更穩定
但是到了上世紀後期 德國又研發出了Rh-120滑膛炮
威力反而又比有膛線的砲管威力更強
以上個人淺見
補充:
歐洲就算是封建時期,由於多國並立,相對東亞都是更為多元,
能夠包容多元,長期下來,就相對不容易在技術上完全走錯路,
但是像東亞的一言堂的情況下,走錯了也更難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