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time3Q (緣分落地)
2021-07-04 17:32:02※ 引述《poeta (鍵盤詩人)》之銘言:
: 想問一個歷史觀點
: 不是我自創 是忘記在哪本書看過的
: 大意是說
: 中國沒有工業革命那樣 發展機器來取代人力
: 是因為人口太多 反正人的勞動力相當充裕
: 所以就沒有發展工業的動機
: 這是很主流的觀點嗎?
: 或是說在哪裡可以看到這方面進一步的闡述
這就是「明清人口內捲化」的論點(黃宗智、杜贊奇?),應該算強勢論點,主流與否
則不確定,茲引述甘懷真、陶晉生兩位學者所闡述人口太多扼殺技術進步與工業革命
1.甘懷真的《中國通史》(1994三民版,頁188-190):「由於(明清)耕地面積增加速度
趕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因此地狹人稠、人口過剩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農業上:)明清以來每個(農)人所能分配到的所得反而減少,也就是說
每個勞動力的每日平均產量正在遞減中。影響所及,人民的貧窮危機日益嚴重。~~
(商業與紡織上:)明清時期商品化的動力之一,不是追求更高的利潤,而是
解決人口過剩的問題,使家內多餘的勞動力能被充分運用,所以明清時期棉花與蠶桑的
勞工薪水大多低於一般的工資報酬,因為這些勞工是家中人口過剩的老人、婦女跟兒童~~
(工業技術上:)明清時期,中國的農業問題是如何安排每個勞動力都有工作
可做,其結果之一就是降低生產技術,如以前(宋代)使用獸力、水力的工具,現在都改成
人力。南宋以來中國的農耕技術就出現停滯,人口過剩妨礙了機械化的耕作。於此同時,
西方的科技卻正在突飛猛進,18世紀以後的工業革命大方向正是以機器取代人力,而
(明清)中國的發展方向卻背道而馳。」
2.陶晉生的《中國近古史》(1979東華版,後更名"宋遼金元史新編"),頁168:
「(宋代)沒有產生工業革命,原因約分以下幾點:一、宋代沒有出現私人資本主義。由於
統一帝國壟斷了重要工業、控制了商業和貿易,只有政府集中了大量資本;民間則由於
缺乏政府的鼓勵和保護,加上家庭的分產制度使資本分散,所以缺乏企業精神。二、煤鐵
的生產在北宋雖然達到相當數量,但是開採和運輸困難,加以南宋時北方被金朝占領,
失去了煤鐵的來源,所以不能加以利用和擴展,造成了工商業發展的中斷。三、機械化的
生產在人口過剩的社會裏得不到鼓勵。最起碼,宋元中國的傳統農業和工業生產都已達到
自給自足的狀態,而不需要利用機械來生產更多的消費品。四、我國(中國)傳統政治思想
不注重功利,尤其在科舉制度之下,士大夫不認為從事科學實驗是正途,紛紛求取功名,
所以科學思想並未領導高度的技術走向工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