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科舉取士之後的人才素質有提升嗎

作者: csi9507121 (Corydoras)   2021-07-11 23:15:08
※ 引述《mshuang (竹碳烏龍)》之銘言:
: ※ 引述《gary76 (gary=yrag)》之銘言:
: : 推 ocean11: 我怎麼印象中明代科舉出身的父母官都不懂刑名錢糧 07/11 14:08
: : → ocean11: 都嘛要另聘師爺 07/11 14:08
: 並不是不懂,而是刑名錢糧在多數的縣都是主官必須自己負責
: 你根本忙不過來而實際上師爺的成熟是要到清朝
: 刑名來說一個案子你必須兼顧情理法,法死東西,但是情理就很麻煩
: 你必須要有專門的人去搞懂這裡面的關係,是不是有甚麼隱情?過去
: 大老怎麼判等等需要有專門的人去閱卷追蹤,讓官員自己去搞死定了
: 錢糧更複雜魚鱗冊清點田畝地主是誰那些該收要怎麼收等等,去年上稅
: 一萬兩今年年景好是要收一萬兩呢還是按照往例,這些都要有人去研究
: 和打交道的
: 前面這一堆都是官員自己要掏腰包,其他還有一些護衛甚麼的
: 明清官員面臨到的問題就是,要處理的事務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但是
: 佐貳官就那些,政府開的位置和工資不足阿,僅僅如此還好人也不夠
: 一個縣,縣令以下有縣丞、主簿、典吏、巡檢、教喻等等,經常性缺官
: 不少下等縣都是縣令一個人擔好幾個位置根本玩不起來阿
: 因此科舉最重要的地方是為政府提供充足的官員,而不是選出名臣
: 講白了它們要的是一堆N,R的人而不是去抽一個SSR
借題問一下,科舉制度為國家整體提供個穩定的取材途徑
而且因為制度上看似公平
只要不是賤籍或罪臣出身,理論上人人都有機會考取科名
又能提供一個地方豪族/望族進入中央分享權力的途徑
提升中央與地方的聯繫,間接減少叛亂的發生
因為望族/豪族可以出資栽培同族子弟,待其考取功名即可參與中央政務
可是另一方面,考試內容過度偏重在儒家經典
而忽略實務治理最相關的典章制度及行政技術
卻也導致考上功名的新科菜鳥,在任官初期不易掌握政務運作
且由於科舉登科的官員基本上都是空降到各地當高階政務官
又間接進一步放大了官員不熟悉第一線政務的問題
這讓小弟覺得很奇怪
既然科舉制度有這樣的問題
明清以來歷代皇帝、官員只要稍有治理經驗都能覺察到
但另一方面,胥吏是基層公務員
對於第一線的日常治理及相關的典章制度最熟悉不過
對國家而言,只要其能通過科舉競爭考取官職,
胥吏出身的官員相比其他儒生,稍加訓練就是立即可用的即戰力
而且讓胥吏有參加科舉的機會,也能提升胥吏的光榮感
讓其因為有了被重視感而減少自暴自棄擺爛貪腐的可能
這對朝廷不是很好嗎
那為何科舉制度卻刻意排除胥吏參加科舉考試的機會呢???
如果說怕已高度世襲、宗族化的地方胥吏
掌握了第一線庶務後又透過科舉進一步掌握地方政務
會對中央權力造成威脅
那中國官場本來有官員迴避出身地任官的潛規則存在
按照原來就存在的體制,不讓胥吏出身官員回原鄉任職不就好了
為何明清兩代反而要限制胥吏參加科舉,只有極少數特例存在呢??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21-07-11 23:26:00
明清那種薪水,不管怎麼取才,貪汙都是必須的手段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21-07-12 00:32:00
你沒看到我說的嗎,明代科舉要考御製大誥的,本身不熟悉法條和判例就很難考得好八股就算成績好能進翰林院掛職,你朝考成績不好或者沒法從翰林院畢業,就會被外放地方或者安排到各部做事務實習,累積夠經驗,朝考成績好了,就能外派地方擔任知府測試能力,也有一些人會選擇在地方的事務官職位,例如兵備道這類的途徑開始工作中國的知府是集地方行政事務司法大權在一身,要親自過問處理的事情非常多,不是人人都懂司法審判,這時就會倚重他們的師爺來提供法律意見
作者: bcs (= ="frailty..gggg XD)   2021-07-12 00:58:00
有差嗎,翻譯哥直升北美政治組長,沒當縣長直升總統
作者: Odaman (odaman)   2021-07-12 02:35:00
其實可以參考英國政治制度,國家中堅是不需要透過選舉的事務官,但事務官的上司則是用來扛責任的政務官。鐵打的衙門,水流的官。官員不是派去處理事情的,是喊話和扛責任用的。事務官的培訓才是國家的重頭戲。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21-07-12 03:01:00
中國官制,執行權力的大小和職位高低是不相稱的,然而知府老爺除了要負責要資源和背鍋,拍板和提案的勇氣也很重要沒有背負政治責任的決策人,只有事務官是不會讓國家在危急時做出快速的反應
作者: dosoleil   2021-07-12 13:00:00
官就要找那種家大業大 出事逃不走賴不掉的再說 地方大小事怎可能都是政府執行 動員人力物力也是有賴地方鄉紳 那只會考試or文書 而無政治力的也別想升遷了
作者: bcs (= ="frailty..gggg XD)   2021-07-12 15:23:00
實情87%像鵝城,決策都是跟鄉紳商議好,人和政通。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21-07-12 15:51:00
鄉紳勢力還是看各地不同情況,畢竟有些縣很小,知府容易壓服,但有些縣人口多得跟州一樣,那就非常不好處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