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黃俊傑教授《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第三章
四、孟子易姓革命思想與日本政治體制的緊張性
宇野哲人(1875-1974)
「中國社會之所以不振,或起因於彼國自古以來民主主義思想發達,由於形成易姓革命之
風,缺乏在一定之主權下統一團結之性格。」
「我國王政維新之際,上有萬世一系之皇室,可使人心歸一,而於中國,打倒滿清王朝以
後,又有誰人能夠取而代之。每念及此,吾人感謝我日本國體之尊,又轉而哀憫中國國體
易姓革命之不幸。」
《支那文明記》(東京:大東館,1912)
吉田松陰(1830-1859)
「如湯武,依義討賊,稱承天命。在本邦則不然,天朝天日之嗣,照臨宇內,不奉天朝之
命,若擅問征夷曠職,所謂以燕伐燕者也,所謂春秋無義戰者也。故讀此章者,若不審辨
,適足以啟奸賊之心。」(原文為日文,後經黃教授譯為中文)
《講孟餘話》
伊東藍田
「湯武,非放伐也。[…]何言乎非放伐,篡弒也。湯武聖人也,曷為篡弒。篡弒也,臣
殺君之謂弒,下奪上之為篡,尺地莫非王土也,一民莫非王臣也。成湯,夏后氏之諸侯也
;周武,商之西伯之子也。雖聖,然臣也;桀紂雖失道,天子也。夷、齊扣馬語,可以見
也。故成湯假上帝誓師,既勝夏,唯有慚德;周武載文王木主,自稱天子以伐殷,示不敢
自專,則雖湯武,亦心知其為篡弒矣。」
〈藍田先生湯武論〉(1774年)
高松芳孫
「茲《孟子》之書,善與聖人之言相似也,以是古來亂聖人之道者,無如《孟子》之甚,
實覆利口之邦家者也。其書全是後人偽造所成,白然也。雖然天下盪盪之碩儒,咸沉醉其
說,更不知其非,雖少有知其非而誹難者,即被視之為狂客。[…]以而後世弒君者,必
食《孟子》之言,假令受萬人之譛,深惡《孟子》者,必誠忠之徒也。」
「軻是仁義之賊,聖人之大罪人,君子宜誅討之也。然倭漢之儒者不尊信其書者,古來甚
希,是何故哉?倭漢儒者,一同沉醉文字,悉盲失心眼,惟奔走言語文字之間,未探索事
之實地,讀之雖數數,更不知其是非,不解其愚論。[…]吾皇邦係隨天地遂君臣無窮之
有道神國,何喋喋病哉?然去歲天保八年之頃,有浪華賊起表,雖不足畏,然彼賊全深信
軻之說,卒成右等之亂暴者也。是故予投身命以破卻軻說,噫!吾齡七旬餘,伏惟冀以忠
信烈士之愛憐。」(原文為日文,後經黃教授譯為中文)
《正學指要》
山鹿素行(1622-1685)
「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十聖人,其德其知施天下,而萬
世被其澤,及周衰,天生仲尼,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孔子沒而聖人之統殆盡,
曾子、子思、孟子亦不可企望。漢唐之間,有欲當其任之徒,又於曾子、子思、孟子不可
同口而談之。及宋,周、程、張、邵相續而起,聖人之學,至此大變,學者陽儒陰異端也
。道統之傳,至宋竟泯沒。[…]」
《聖教要錄》,收入《山鹿素行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