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dreambreaken (小滅滅)》之銘言:
: 我比較好奇
: 中國軍事幾千年的歷史
: 怎麼好像沒有流傳任何資料文獻?
: 比如坎尼會戰
: 漢尼拔使用半月戰術
: 現在wiki上面基本都還有
: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6%B1%89%E5%B0%BC%E6%8B%94
: 希臘的方陣被羅馬學去
: 到後來維京人也在使用
: 現在戲劇上基本都有忠實呈現
: 反而中國基本甚麼戰術好像都沒有?
: 韓信被講成戰神
: 結果歷史上也只有一句嘴砲多多益善
戰術部分怎麼排兵部陣那些其實都是在基層流傳,
就算有斷絕也會立刻生一套相關規則,
有一段時代流行的陣圖概念,作為上層瞎指揮的疑慮還蠻重的。
但其實問題可能在於,什麼是我們期待的兵法?
一個名將一生能打幾場會戰,每一場都有不同條件,不同部下編成,不同敵人,
總結出來的東西對自己都不一定有用。
產生一些籠統的陳述告訴你大概該怎麼做,但又附加一些但書說什麼情況是例外,
但具體怎麼判斷,光是一個兩軍交戰會發生什麼,就是個只能預測的東西。
由於每個人親身經歷的量都不足以構成太有效完整的數據,
所以某種程度上,這種類型的理論,反而可能更根植於不準確的歷史故事/通論。
在這方面,希臘羅馬的軍事描述細節,給予的優勢很大,
而這得益於尚武精神,還有知識菁英跟軍事菁英之間常常同一群體。
某種意義上等於是寫歷史的人就負責傳述了一些,
關鍵性的軍事概念,歸結一場戰鬥的勝敗因等等。
所以光是讀歷史,就容易產生一套戰爭邏輯的理解,
(就好像三國演義多看幾遍大家也都變成兵法家,
細節是編的,但那也是一套論述。只是實戰可能出各種問題。)
我們認為那些是兵法,並且期待,
在更專業更親身經歷的人士身上,有更完整系統化的論述。
但一個可能性是,可能其實真的沒有。
所以早期西方最接近兵法的東西,維吉修斯的軍事科學,
寫的重點在於訓練與士兵選拔。(這點頗類似紀效新書)
在後勤和攻城戰上面也容易生很多細節來寫,但戰陣相關終究只能模糊。
到約米尼的戰爭藝術這種,有更多細節了,
但除了兵力數字以外,關鍵的概念他也只能強調一個抽象化的內線作戰。
盡量把握後勤和集中兵力等能數字化的觀念等等,
而會戰始終是靠天才的靈感指導。
現代的"兵法"可以分成兩類,
往抽象化的無可避免範圍越包越廣,一路通到戰略與政治,而且用詞越來越模糊,
最後還會遇到孫子兵法在那邊等著。
往具體化的變成類似教條與教範,除了科技兵器需要技術性知識以外,
往往建立在對自己與敵軍充足的情報,
最後構築出一套該怎麼做的兵法,但即使如此,
也會發生預測失準,或拿上一個時代的教範打仗的尷尬。
不管哪條路都會面臨沒用的質疑,不然就是最後變得不像"兵法",
因為說到底,我們對兵法的幻想就很刁鑽。
: 我印象忘了在哪看過曾國藩曾說過
: 中國歷史上的兵書全部都沒有用
: 至少他使用起來都沒有用
: 所以他才會在那邊打呆仗
: 有沒有哪本書有詳細解說中國歷史戰役
: 還有中國軍隊使用的戰術有甚麼?
: 怎麼可能打了幾千年結果任何兵法戰術都沒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