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pt123 (xp)》之銘言:
: 1989年中國發生天安門學運。當時中國形式上的執政黨領導人是總書記趙紫陽。
: 1990年台灣發生野百合學運。當時台灣形式上的執政黨領導人是主席李登輝
: 趙紫陽算是同情天安門學運的中共派系。但是最後學運失敗、趙紫陽也被鬥下台。
: 李登輝算是同情野百合學運的國民黨派系,最後學運成功,李登輝繼續主導台灣的政治改
: 革。
: 一成一敗有很多因素,政黨體制、政治文化、國際影響...。不過在影響性最大的執政黨內
: 組成態勢因素而言,當時趙、李的勢力都不是定於一尊,毋寧說反對派的勢力其實略大於
: 這兩位「開明派」。趙、李也不是完全不懂政治操作。所以,思來想去,發現有個國、共
: 當時的黨內態勢「差異」:
: 國民黨內在主席之上,至少沒有太上皇之類有力元老(沒力的元老不足為懼),宋美齡也
: 沒有當太后垂簾聽政的影響力。所以李登輝運用政治操作,不讓黨內反對派集中力量鬥倒
: 他。
: 但是共產黨內當時依然有鄧小平這位威望比趙紫陽還高的太上皇般的元老存在,而鄧小平
: 對學運則是厭惡的(厭惡的程度依照學運的時間長度越來越重),所以李鵬等強硬派如果
: 爭取到鄧小平的大力支持,則就有對抗同情學運的形式上黨魁的本錢,將趙紫陽鬥下台。
: 所以除非當時中共黨內的開明派與學運份子更加忍耐、更加願意接受用更慢的速度推動
: 政治改革,換言之就算一開始人民日報秉承鄧小平的意思定性學運是動亂,也就忍了,
: 搭配趙紫陽訪問朝鮮回國後兩次肯定學運是愛國運動的亡羊補牢舉措後,就主動解散,也
: 不要求推翻人民日報對學運的動亂定性,畢竟這是鄧小平的意思。
中國共產黨有個要素是政治問題要在黨內解決
對外姿態一定要堅持黨的領導
用學運這種黨外運動來對黨內政治施壓
對於共產黨大多數幹部來說是不能被允許的手法
而且上一個用類似手法煽動類似學生運動的人是毛澤東
毛澤東搞出的文革是很多存活下來的共產黨幹部 特別是鄧小平的惡夢
他們是無論如何要阻止類似事情再次發生的
回頭來看整個文革之後的中國共產黨歷史
他們最顧忌的就是用黨外運動來影響黨內政治
所以其實那場學運是很難有好下場的
這在經濟改革之後中國共產黨對各種中國所謂"群眾事件"的態度就能看出來
當然 鎮壓六四可以說是確定這種"有群眾運動就先打壓"方針的先聲
但在思索為什麼會如此時 首先應該考慮到就是多數共產黨幹部
對群眾運動的看法 特別是鄧小平
除此之外 在討論類似問題時
負責鎮壓群眾運動的軍警的指揮權力到底是掌握在哪一派手中 也是重要觀察點
動亂之中誰掌握軍警權限誰就有武力鎮壓對手的優勢
這打從法國大革命的熱月政變之後就是一件已知的教訓
鄧小平以下的派系在六四當時掌握了軍隊指揮權
那就有手段可以快速鎮壓學運
在六四之後中國共產黨也重新組織了更適合用來鎮壓群眾運動的武警部隊
這在之後到現在的數十年 都是有效撲滅各種群眾運動火苗的最重要手段
那李登輝為什麼能成功吸收黨外學運轉換成對黨內施壓的政治手段
除了台灣黨外運動已經發展數十年
由於台灣的事實上的保護國 民主國家美國的有限施壓以及保護黨外運動人士
黨外運動的火苗一直沒有被徹底撲滅
同時李登輝在上任之後對於打擊軍系政治力量 掌握軍事指揮權也是成功的
是以在野百合學運之時 並無有力的反對派能夠反對他的方針
甚至出兵鎮壓學運
所以開戰之前李登輝就已經掌握了成功要素了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
總之在談到於一個長期獨裁國家的群眾運動是否真能成事之時
我們還是要考慮容易反對群眾運動的統治階層保守派
跟性質上容易傾向保守派的軍警的動向
這不管在法國大革命還是南韓光州 中國六四 甚至近年的敘利亞或緬甸 香港等等
都是有效的觀察指標
在民主國家可能很難想像 軍隊為什麼上級一句話就出動血腥鎮壓群眾運動
但毛澤東都說槍桿子出政權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
在長期寡頭或獨裁統治的國家
不論是要打倒保守派 還是和平過渡政權
軍警動向都是一個最重要的問題
台灣民主化其實也很有可能弄不好變成血腥鎮壓甚至打內戰
只是因為事情和平演變了 所以大部分人沒有意識到這種風險曾經存在
其實比起討論其他國家的群眾運動為什麼失敗被軍警鎮壓
或許更應該討論台灣的學運為什麼成功而沒被軍警鎮壓
因為後者其實更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