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之銘言:
: 嘉南大圳的優點 大家都很清楚
: 完工後灌溉面積多達16萬公頃 糧產量大增
: 嘉南平原原本缺水 土壤含鹽量偏高
: 完工以後卻一舉變成糧倉
: 八田與一也因此奠定了他在日本治台時期的歷史地位
: 在農業時代,水利可說是最重要的建設
: 然後把糧食從台灣運補內地呢?
: 即便技術上有限制
: 但至少『在嘉南平原大規模興修水利建設』的想法,應該要有吧?
: 沈葆楨等人難道沒想過嗎?
: 大家怎麼看?
這個我剛好在陳信安助教推薦的 <未竟的殖民>中找到答案
因為清代當時聚落不需要 而日本因為拓殖政策的需要所以要修建
日本修水利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殖民村
日本人為了避免移民被台灣人沖淡
所以當年日本的拓殖設開始往台灣移民的時候會選一些人少的地方
前幾批到了一些 很詭異的地方 例如沙山莊
顧名思義 那邊就很多沙
當時日本移民的慘烈程度
可以這樣說說沙山沒人知道 但是叫日本乞丐村當地人都知道
後來日本為了避免重倒這種錯誤
開始在移民村 修建水利設施
例如嘉南大圳等水利設施
另外比較典型的就是 花蓮吉安鄉 就是當時的殖民村
經過新城事變(花蓮版霧社) 當時花蓮的住民是比較少的
(太魯閣族)
當然有人有疑惑 為什麼不趕走原本的台灣人就好了
其實原因很簡單 有的地方有 如吉安就是七腳川事件後遷番社給日本人的
(阿美族)
但是多數的殖民村 一開始只是為了舒緩日本本身的人口壓力
來的都是底層人民
而且前面有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當時日本殖民政策 保持日本村主體性 避免被當地人沖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