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23-06-29 22:22:12※ 引述《saltlake (SaltLake)》之銘言:
: 古中國有三武一宗這四次著名的大規模滅佛運動,除了當時官方所稱
: 因為許多僧侶不守清規外,論史者一般認為是,寺廟從不務農、不服徭
: 役、不尊王法,另一方面吸收大量年輕勞動力,到處圈地等等。
: 可是為何沒有滅道?
: 僧侶不務農,道士就務農? 僧侶圈地,道士就不圈地? 所謂宗教人士
: 幹的不就是提供宗教開示,向俗世換取供養供俸?
首先要得益於自天師寇謙之,對於天師道改革。
原本天師道因為有五斗米道背景,擁有完整的政教組織,也對所屬宮觀信眾有收租米稅權力。而當時發跡自張魯的張家系統,對整個政教體系也難以掌握日趨腐敗。像是天主教各座堂般日漸失控,而引發宗教改革,只是早個千年。
寇謙之在亂世之時修習五斗米道,道人不外入山修行,下山救世。在深山修煉已有所感,自稱太上老君親授天師之位。
(後有記載有位自稱太上老君玄孫的玄孫的道官牧土上師,授予各種道號。撇開玄學推理,應該是李姓“牧土上師”將他拱上天師位。)
而後寇天師下山救世,以天師位號令天下道教改革,廢三張舊法,廢道官制大量裁撤各種階級稱號道官,取消對道觀信眾徵收米租。五斗米道教組織大幅縮減,成為無害非政教形式。
而時任宰相崔浩也信五斗米道,受寇天師感召改信新天師道,並推薦給一樣不喜佛教的北魏太武帝,太武帝也至此更家崇道。
而北魏當時佛教繁榮興盛,整個北魏境內就高達百萬僧尼,而佛像又多以金屬鑄造,不是銅就是金。而僧尼又號稱出家禁慾超脫世俗,不當兵不勞役也“不生育”不生產。但卻蓄養大量奴僕婢女,說禁慾卻也暗行淫穢。沙門私藏人口手持兵刃山林自保而不臣,不納稅又積蓄財富。
相比之下受寇天師改革的道教,簡直愛國利民模範天下,不喜佛教的崔浩和討厭佛教的太武帝,自然忍無可忍
拆毀寺廟沒收僧田,遣散僧尼和寺內奴僕婢女。單被遣散僧尼據說就高達兩百萬,而融化金佛銅佛和寺內各種佛珠法寶又填滿國庫,幾無一害而利於國強,後世自然還有模仿者。
而雖然張天師一脈,日後一樣傳承發展,但也不再像漢代成為政權威脅
而是成為各政權的合作伙伴,當然也不容易成為被盯上的主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