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yqhyou (minstrel)》之銘言:
: 中國的姓氏文化可以說是源遠流長
: 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
: 還有流傳大量的家譜宗祠之類的,姓氏
: 伴隨著甲骨文起源於黃河流域以及華北
: 平原,在中國真會有姓劉的,姓李的,
: 姓朱的人認為自己是劉邦,李世民,
: 朱元璋的後代?現在還有檢測DNA
: 來驗證自己到底是誰的後代的,可信度
: 如何?
dna檢測父系祖先的話,理論上是可行的
對岸有一家基因公司叫23魔方,就有提供父系基因類型的檢測
由於y染色體只透過父子遺傳,且每隔一代或幾代會固定產生一點突變
故可透過兩個人y染色體的差異性,來判斷兩個人具有共同父系祖先的大致年代
並透過y染色體的突變點,來分辨不同的y染色體(父系基因)類型
明清皇室的父系dna類型,因為年代較晚近
所以基因公司23魔方,有交叉比對明清皇室有祖譜的幾支後人,
推斷出明清皇室的父系基因類型
因為明清年代較近,所以這個可信度應該是比較高的
至於隋唐~宋代皇室的父系類型,目前尚無定論
23魔方對宋朝皇室的類型有過猜測
(從同年代y染色體繁衍出人口較多的支系中,挑一支底下趙姓佔比較高的支系,
猜測該支系對應宋朝皇室
但23魔方對趙宋父系類型的推測,爭議性很大,被不少人認為可能不準確
)
至於成吉思汗/元代皇室的父系類型,目前也無定論
(據聞有測過成吉思汗幾個後裔墳墓裡的屍體,但幾支後裔測出的父系類型不一致)
23魔方也使用過同樣的方法,對漢代皇室的父系基因類型,有過猜測
由於漢代y染色體支系中,在中國繁衍人口數最高的支系類型,後裔有約20%姓劉
且該支系在各省都有廣泛分布,後裔人口數也大大高過排名第二的分支
所以該y染色體支系被23魔方猜測可能為漢代皇室的類型
23魔方推測,因為漢朝四處分封諸侯王,
且皇族有更大的財富與資源,留下數量較大的父系後代
我認為這個推測算有較高的可能性,但沒有測過古人屍體的基因,所以仍無法100%肯定
至於姬周王室的類型,有古人墳墓屍體的類型,可以提供一個猜測
2021年中國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出版的 "長子西南呈西周墓地"報告中
有提及對 山西長子西南呈墓地內 屍體的y染色體(父系基因)類型
長子西南程墓地,是西周貴族的墓地,推測該墓地可能為姬姓封國黎國王族的墓地
長子西南呈墓地,這與另一處黎國高級貴族墓地,測出y染色體(父系基因)類型也是一致的
所以該墓地測出的y染色體類型,有可能可以代表姬周王族的父系類型
不過這仍然不是全無爭議,因為墓地的具體性質,墓主是否確定是姬性貴族?
仍然不能完全肯定
而且只比較一處封國,沒有多重比對,仍然可能有誤差
所以總體來說,使用dna測試,來檢測 父系基因類型,是可行的
基本上不論是歐美還是中國,提供溯源服務的基因公司,
每一家都會提供測試y染色體類型(父系基因類型)的服務
(也會提供測試粒線體(母系基因)類型的服務)
唯不同的基因公司,測試y染色體(父系基因)的精度不同
例如有些公司,可能只檢測到共祖時間一萬多年的y染色體分支,不會具體到歷史時期的類
型
有一些公司(主要是中國的公司),y染色體測的較細,能具體到歷史時代的類型
但這些y染色體類型,是否對應古代的皇族或名人,
大部分只是可能性或高或低的猜測,通常是無法100%肯定的
至於如果不局限於父系祖先,考慮所有父系母系祖先的話
超過十幾代的,基本上難以用基因測試,來判定血緣關係,
因為人的總體祖先數量,每往上一代,數量就會翻倍,導致常染色體被大幅稀釋掉
第n代祖先的總量 有 2的n次方個
舉例來說
第一代祖先(父母)的數量有 2個 ,每位祖先平均提供 50% 常染色體
第二代祖先(祖父母)有 4個 ,每位祖先平均提供 25% 常染色體
第三代祖先(曾祖父母)有 8個 ,每位祖先平均提供 12.5% 常染色體
第十代祖先 有 1024個 ,每位祖先平均提供約 0.1% 常染色體
第二十代祖先有 1048576個 ,每位祖先平均提供約 百萬分之一常染色體
第三十代祖先有 超過十億個 ,每位祖先平均提供 十億分之一常染色體
假設每三十年為一代
第三十代祖先生存的年代,約距今一千年 (相當於中國的北宋時代)
但十億顯然已經超過一千年前地球人口總合了
所以實際的祖先數量,當然不會那麼多
因為有大量的祖先是重複的
但儘管如此,距今千年以前的祖先數量,仍然可能會是一個極為巨大的數字
任何有留下後裔(不論父系母系)的古人,都可能是住在同一地域的現代人的祖先之一
某個外國影片,就提到了這方面的議題,並提供了數篇探討相關議題的學術論文
(是否所有生活在某個年代以前,有留下後代的古人,
都是所有現代人(或同地域現代人)的直系祖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5Uce4fG4R0
但實際對人的性狀(包含智力 個性 體質 長相)有影響的,是常染色體,
由所有父系母系祖先提供
y染色體與粒線體對人的性狀影響遠小於常染色體,但因為不參與常染色體重組,
且分別只來自直系父系與母系祖先
所以在學術上經常用來作為溯源工具,用以探討人群的起源與遷徙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