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oreLight (大文)》之銘言:
: 據說清朝末年朝廷無法全國練新軍、搞新政,北洋艦隊規模比李鴻章想得要小得多,
: 不是因為當年朝廷沒眼光或不願意做,而是因為朝廷缺錢。
: 但康熙帝永不加稅後卻沒有聽說雍正乾隆缺錢,反而還搞出來一個盛世。也沒有聽說
: 滿清權貴或八旗要更多錢,所以開支應該沒有特別增加才對,而且嘉慶把和珅打到了
: ,錢應該也很多才對,為何大清會越來越沒錢呢?還是因為練新軍實在太貴,沒有裁
: 掉八旗、權貴優惠或加稅是搞不起來的?
: 但於此同時,地方都還可以跟地方大戶狂收花捐、釐金、截留來自練新軍,中央卻苦
: 哈哈,中央應該可以如法炮製,或命令他們上繳這些稅收的。
清初的所有需求都可以自產,滿洲在努爾哈赤時代,本身就已經是鐵器工業的繁榮之地
供應軍用箭矢與防具武器都不成問題,組織度已經類似日本戰國時代
清末的所有需求都不能自產,全部都需要進口
進口貿易需要交換
國際交換裡,哪一方比較佔上風?當然是生產出別人不能生產的一方更佔上風
清末幾乎沒有能力生產別人沒有的東西
其實清末建軍的費用,多半來自關稅
關稅是什麼呢?是與西洋貿易的徵稅
西洋貿易是什麼呢?消滅本地產業的市佔率的西洋產品
這條財源甚至也不是本地內生的
所以清末缺錢是自然的
清末經濟處在崩潰重組的不斷循環裡也是可想而知的
可以盡量嘗試建立一些對歷史與日常,更泛用的經濟認知模型
這是歷史思維訓練最重要的本質之一
這個模型裡甚至不用去真正查具體有多少錢
這就是所謂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