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為, 大家的討論目標失焦了.
自有文明以來, 世界都是三分天下: 政府 財團 窮人
房價的分別點是: 政府有沒有抽到油水, 把油渣倒到窮人區弄一碗豬油飯
香港/台灣: 假打房真財團賺錢
歐美日韓: 政府有抽稅弄豬油飯
一個政府敢收稅, 房價那會好看?
※ 引述《ZMittermeyer (我不是善良老百姓)》之銘言:
: 市場哪有什麼合理價格,今天我認為鬍鬚張魯肉飯65元不合理,因為隔壁才35元
: 又一樣好吃,又更大碗,所以鬍鬚張不合理,必崩,哪有這種一廂情願的看法
: 在討論市場的購買力的時候,拿出基層的薪水去挑戰首都精華區的價格,最過荒謬
: 所謂帕累托分佈,20%的人口擁有80%的財富,或4%的人擁有46%的財富
: 80%的基層工讀生買不起,那不代表什麼,因為他們所擁有消費力只不過是總消費力的20%
: 在社會正義的觀點來看,更不代表什麼,基層在首都可以月租5000~10000生活
: 或在通勤一小時的郊區購買總價500萬的居所,這都是非常符合能力所及的
: 在法國大革命前夕,基層平均花費80%以上的收入在購買食物,社會要到如此才會動亂
: 現在基層的狀況的確是被剝削,但只是一種『想要更多得不到的不滿』
: 以及社會10年變遷中,基層在圈地下逐漸被驅逐出中心精華區的過程感到失落
: 我20年前可住大安區,為何現今不能住大安區,我20年前可住板橋,為何現今住不起板橋
: 但這從不是理所當然,社會改變,地區的價值也被重新定義
: 而跨國性的比較又更是荒謬,日本和台灣的稅率,利率,法規,貨幣走勢,經濟走勢
: 乃至購買的偏好與喜好,購買圈的氣氛,通勤的方式成本都完全不同
: 台灣和只有地上租用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又更不相同,其中的『感覺修正』
: 憑感覺多加多減幾十%,把一堆外部參數加進來複雜化之後又憑感覺修正多少%
: 變成完全沒有根據的直覺喊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