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服貿議題,講一下個人的想法。
服貿在中國統一台灣過程中,是最重要的一步。
這件事要分二階段來看,
第一階段是確保國民黨在2016年,能繼續執政。
目前國民黨因為馬英九搞不好經濟,聲勢太弱。
為了確保2016能再當選,需要靠中國幫忙。
而服貿就是這帖藥。
至於服貿要如何做呢?
說穿了就是利用觀光和投資來促進經濟成長,做出政績。
其中航空城就是橋頭堡,也是最有話題的一塊。
航空城目前是馬政府自貿區最重要的一環。
服貿通過了,中國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大舉來台開發。
舉凡購物商場、中國小吃、珠寶禮品店、以及後續的賭場。
香港是購物天堂,澳門是賭客和旅遊重地。
而航空城則會集合二者的特色,這對後續安排很重要。
當中國大舉投資進駐時,自然衝高台灣GDP,老百姓生活自然會改善。
國民黨要選就比現在容易多了,我猜朱立倫會是正副總統的人選之一,
畢竟航空城也是他的主要政績。
其他地方當然也會有中國店家進來,但規模應該不會太猖狂。
因為選前太張揚,對總統大選選情不利。
以上是階段一。
第二階段的任務就是擴大洗觀光客的規模。
中國當然知道,自己的服務業不能和台灣比,
加上飲食口味兩岸差距大,中國服務業要在台灣大幅發展不容易。
所以中國會靠洗觀光客的作法,來養這些服務業。
洗觀光客會採漸進方式,去年300萬,今年500萬,後年800萬。
用觀光客養中國來台的服務業。
觀光客比起一般的消費者來說,花錢闊氣多了,店家自然有錢賺。
這些店家壯大後,連鎖店就一路開。
連鎖店開越多,養的台灣員工就越多,所以不要擔心中國人來台搶工作。
因為這些店能賺錢,台灣人也喜歡到這些店上班,而且老闆薪水也不會吝嗇。
漸漸地,台灣的服務業就被它們蠶食鯨吞,再有一大串的供應商靠它們吃穿。
台灣也變成以中國客為主的觀光大國。
義聯總裁林義守說,台灣服務業只佔63%,港澳都在9成以上。
這就是洗觀光客的威力,洗到你其他產業都滅絕了。
在講總經之前,先說一下華通和南亞電的歷史,
這二家都因Intel這個大客戶生意做過頭,弄得快倒閉。
有工作經驗的都知道,不能讓單一客戶佔公司業務比例太高,
不然客戶跑了,公司就準備倒了。
這種事幾千年前古人就玩過了,去google一下魯梁亡國記你就知道了。
回到台灣總體經濟來看,台灣的科技業和傳產工業,
在中國的競爭下,未來說不定只剩下台積電沒被中國控制。
想想為什麼中國在ECFA時,面板為什麼沒有零關稅,反而關稅從3%提高到5%。
因為中國想削弱台灣的產業實力。
你看在進出口部份,中國已經養到台灣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有4成了。
而佔GDP 7成的內需服務業,如果又被中國佔去一半,
台灣拿什麼去跟中國說 NO。
7,8年後,在習近平即將卸任前,他開口要統一中國。
台灣拿什麼來拒絕?
看看你身上背的房貸,還在上學的小孩,
你知道一說 NO,工作馬上沒了。
要換其他工作,不好意思,那些產業已經滅絕了。
要引進其他國家觀光客,不好意思,中國味太濃人家沒興趣。
包租公為了租金會說YES,中國店家的供應商為了生意會說YES。
在中國做生意的大財團和大企業會說YES。
你為了小孩,會說YES。因為大人什麼都可以省,只有小孩不能省。
OK,統一計劃就完成了。
至於過程中,店面價格是否會漲、中國店家會不會賠錢等問題,
中國政府是不會在意的。
想想台灣總體資產有120兆,它花個10兆來投資,不過份吧,投報12倍耶。
更別說習近平的歷史定位了。
這樣講的話,服貿要簽?
個人是主張貿易自由化的,覺得還是可以簽,
但是在觀光客人數的部份要有限制,就像一般公司限制單一客戶訂單比例那樣,
為了不讓人控制,有些錢就是不能賺,這是國家安全層級的問題。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