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長期置產的人,是這樣看的.
不動產我們是把它當作一種"貨幣".
租金等同是定存.
所以你門存台幣我們存不動產...
妳們把台幣換成不動產來"使用",就像我們把不動產換成台幣來"使用"一樣.
台幣有通膨,不動產有折舊...
不過長期置產的大多都是土地和透店為主,次級才是透天,末梢才是大樓和公寓.
對我們來講,大樓和公寓都是過度產品,也就是小錢..購買壓力小,周轉快,物件狀態簡單.
但總有一天會把小錢匯聚成大錢然後買至少透天或透天店面後結案囤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爛.
so..通常對大樓和公寓的投資計畫,一般是不會超過5年,除非很特殊的地點.
利如我家西屯經貿園區四房,那個會在等他5~8年,正勤也是大概5~8年.
其他的大概為期都是3年後賣掉...
另外,區域性漲幅會大於大環境漲幅.
利如10年前好了....高雄房價整體大概在5年前開始漲,5年以前是平盤.
(6年前我買前金區中古大樓,一坪5.5萬,3年前賣12萬,所以5年前平盤不要跟我解釋)
(大跌是2000年,也就是15年前,13年~5年前整體是平盤,大跌大概跌兩三年就到谷底了
因為那時後97問題造成大移民潮,一整個很恐慌,
我姑姑他們"賤"賣台中別墅移民美國就在那時後,才賣800,現在那邊成交3000,靠杯
可是大家拼移民拿綠卡,先跑在說...)
但是10年前,高雄美術館第一個衝出來開始炒.
(台中七期也大概在那個時後)
之後就是高雄巨蛋,6年前開始炒.
(高鐵大概8年前開始炒,炒了八年連百貨公司都進去了還沒熱.
高鐵是假議題無誤,不如一顆蛋)
所以在5年前高雄整個大環境都低迷平盤下,美術館一樣漲,巨蛋一樣漲.,
也就是說,2000年崩盤,2003年台北Sars點,台中2004年七期,高雄2005年美術館開始漲.
這就是所謂區域性漲幅大於大環境典型狀態.
所以我買在開發重點區域,利多旁邊,無論大環境漲跌,我他媽的都會賺錢..XD
看過崩盤你就不怕崩盤,看過低潮你就知道低潮一樣可以賺錢.
我以前就講,只有大崩盤當下不能買,並且不是要賣掉,是清空貸款就好.
(因為大物件像透店或土地,你賣掉想在買同等級的很困難,一條路可能5~10年沒半間賣)
一崩完結束,就開始可以炒了,外面低迷,你挑著利多買一樣賺錢.
然後持有都不需要賣,你只要控制貸款就好.
崩盤下你沒貸款,一到谷底開始貸款出來買,反正不動產低迷政府一定搶救.
每個低潮點,不動產貸款都是非常簡單的.黑心的甚至一堆人貸款120%...幹..
so...低潮點就用透天透店貸款出來買大樓公寓,然後跟著利多炒.
等到第一波獲利了結,看錢夠不夠買透店,不夠就在買第二波大樓或公寓,在炒一波.
土地因為貸款會被強迫開發,因此他會很吃現金.
所以一般是透店了結後有大錢,才去買土地囤.
so..上等人炒土地,因為你要炒地皮,你要真的非常有錢,並且是可以長期壓在那邊不動用.
(除非你有土地重劃內線,利如有政治背景或是土開或建商,
才有本事玩短期的土地,但那是少數人)
所以基本上我們置產的一直都把不動產當作貨幣,然後不斷的存不動產.
並且一直做所謂的交換.小養肥了宰掉的換大的,大的貸款在分拆買小的養.
因此為啥這邊會漲我還要賣,理由都是我要換去更好的地方更好的物件.
你跟我說啥崩不崩盤..我們自己會看,因為看過崩盤你知道甚麼情況會崩盤.
1990 2000年兩次崩盤,置產的都經歷過.
尤其2000年那次,是台灣中南部有史以來最重的.
不然1990那次,3年後全台灣就漲回來了.
(通常不動產不會崩太久,一下子就拉回來)
高雄1995年還一度衝破天際,85剛蓋下去的時候,高雄人都以為翻天變國際大港都了.
只是沒想到97開始低潮到2000稱不住正式宣告崩盤.
這也是為啥南部人只買透天...因為看過崩盤,並且2000年那次崩太嚴重了.
(其實主要是台北惡性把錢都吸光,不然2003應該會回來,但全都集中在台北
這也是為啥本來高雄台中和台北差價2~3成到今天台北一支獨秀變5倍的主因.
很多理由造成資金全都往台北跑....和政府也有關,並且和老李和阿扁關係很重
反而馬冏2008上任,台中高雄2010就開始大漲
不過可以搞到台北和別人差五倍真的是很厲害的一件事情,之前最高還突破六倍..
這甚麼鬼??...真是用常理無法理解..XD)
然後第一個漲回來的是土地,第二個是透天店面,第三個是透天,第四個大樓和公寓1~2樓.
所以有錢,當然優先買土地,養不起地就優先買透店嚕...
大樓要等確定漲了在進場,大樓公寓這種東西永遠不要太早進場.
(因為物件很多,隨時都買的到...這是最重要因素,流通性高)
切入時間點很重要,你要在價格蠢蠢欲動才切入,就像灣區好,正勤我也是今年初才切入.
吃鐵路地下化的夢皇家我事後檢討都還想說我去年買有點早了,應該可以在等1~2年.
同樣時間我去追剛完工的總圖旁邊,買口碑超爛的諾貝爾都賺的比較多..
當然你說提早買有便宜可以撿,可以挑很好的物件,這我同意..
但投資撿那個小便宜幹嘛,又不是自己要住.
(我夢皇家是挑到高樓層2x樓面北永久視野外加平面車位..
屋主自售,公告欄一貼就被我撿走的...夢皇家最好的物件也不過如此
可是我還是覺得太早,另外同時也幫朋友撿了一間兩房)
我買到最好的東西後面還不是賣掉.賺多少比較重要.
買爛東西賺的多跟買好東西賺的少?我當然要賺的多阿,買甚麼很重要嗎?
(所謂的多少是算上時間...不是單看買賣價格差距)
so.前面小漲一點點讓別人去賺,我賺中間就好,既不要太早買,也不要等到漲到結束才賣.
畢竟大樓和公寓只是過度產品,有賺到中間大漲波就可以跑了..
當然啦,土地要提早5~8年,透店要提早5年這就沒辦法,因為購買競爭問題.
土地和透店的買盤全都是投資者,全都是很厲害的腳色,你晚一點就買不到或是買天價.
(就像我講的高醫這邊老人宅正夯,所以住宅用地透天賣的比舊市區商用地還貴..
大概在2年前就開始漲,現在鐵路地下化還要兩年半,但價格都漲起來放了)
另外,崩盤死最慘的,永遠都是"新大樓",並且是"最貴"的大樓.
跟很多人想的不一樣,老大樓本來就很便宜,你崩盤不會掉多少,新大樓才是最悲情的.
(2000年崩盤,20年大樓平均本來就9~10萬,崩到7~8萬,現在變3x年大樓漲到11~12萬
有很痛嗎?...阿因為早期建築成本低,所以本來價格就低,崩盤不會崩多慘.)
尤其是上一個時代的"蛋黃區"的"新大樓"...你在越高位,跌下來就越痛.
(店面也是,越旺的商圈,時代變遷轉移後,就崩潰的越慘烈)
這也是我不持有新成屋大樓的主因...
我爸台中等中科20年,買的是新透天店面,因為他的新,所以其實少賺了很多.
(還好他是透天店面,所以抗折舊已經算很強了)
新屋折舊最凶....所以風險最高...
最保值的第一土地,第二老透天店面....因為幾乎都是土地價值或商業價值.
那個東西和折舊無關.
土地和這邊以後會不會被整併後蓋新大樓有關.
店面和這邊商圈發展有關.
透天店面通吃兩方,只要他的土地價值或商業價值,有一個起來他就跟著飛.
但是他的缺點也是,他的成本比樓店高所以投報略低,開發的優先順序也排在土地後面.
不過我們通常還是喜歡透天店面,因為四平八穩.....
(也會有特利,利如很看好這區商業發展可以買樓店,這邊將來會整片開發可以衝土地)
贏店面在敗市反而我土地價值會上升.建商不會收商圈透店來蓋大樓.所以有後路可走.
贏土地在我出租投報比你土地搭鐵皮出租高,然後我貸款容易很多,資金利用靈活.
so...其實置產久了,買不動產就是存款,然後買法都是避險.
然後置產一般不會去擠現在最好的地方...
會去擠"很久以後"會發展的地方.
利如你20年前高雄最旺的火車站前站,30年前的鹽埕區..
只要你這個蛋黃區經歷過一次崩盤,你就死掉了..
因為每次新的大多頭起來,就會造就新的王者蛋黃區..
也許你說店面還可以因為老區域所以商圈成熟租金穩定.
但是只要是關於"住"也就是說土地和住宅的蛋黃區價值,就會轉移走.
這也是我都不買農16和文山特區的主因,盛極必衰...
(美術館是因為格局很大,還在發展,所以他還有成漲空間,農16和文山特區發展快結束了)
而當下一次大多頭再起,你已經是過氣的住宅,過氣的建築.
甚至過氣的都市規劃,並且因為發展完整所以政府很難在當地丟重大建設.
而新區域,人家有更新的建築和更人性化的格局,自然很簡單就幹掉你這個老骨董.
so..一堆人整天在講蛋黃蛋黃...吃大便拉..XD..將來死最慘就這一票.
很多人講甚麼20年後才回本,你仔細去看他的屋齡,都馬是20年屋.
甚麼新屋最保值..XD....一定沒經歷過崩盤才會講這種話.
今天去看31期,當年31期開賣多少??..16~17耶..8年後才終於要準備漲了...
所以如果我現在才切入,八年屋增值反而是最舒服的...
so...我一向只知道新屋漲最少,並且崩盤死最慘.
除非你是豪宅,豪宅是另外一種生物,就像店面和住宅是不一樣的產品.
不然一般住宅,新屋其實獲利很少...當然如果你貸款9成和中古屋7~8成.
你槓桿多一倍現金投報賺的多...納是另外一種思考.
(因為你漲一成,現金投爆就是100%,就算你5年只漲一成好了...現金投報逼近20%
而像75重劃區的哲林,一年大約一成,1200漲一年變1300..可是你只出120萬賺100萬
新屋投資就是要高槓桿,沒高槓桿不要買新屋)
但對我們低貸款的買法來看...我不碰新屋,因為總價漲幅太低不可口.
至於為啥我會回頭去切入老市區的大樓...
那是因為他們崩盤的時後會跌過頭,這時後逢低買進等補漲.尤其我都買到垃圾價.
這又是另外一種算盤...
新屋另外一個大缺點是,最便宜的物件價格都那樣,你很難買便宜..
中古屋就會混亂,所以我可以賺混亂財...價格越混亂我們就越多技巧可以使用.
太通盤的東西,只能無腦等增值.
另外講到建物折舊.
因為建築成本一值上升,最大的差異點在土地的容積上面.
你看18年前諾貝爾那種1600戶的蓋法,現在根本絕種.
因此同樣坪數的建築,建坪單坪的土地成本大幅拉高.
所以建物會折舊,可是因為政府修改了容積,先修轉移在修獎勵,造成土地成本大幅拉高.
所以相抵之下建物相對價值不但沒折舊反而大漲.
另外921以後新式建築耐震度要求大幅拉高,消防法規也大幅拉高.
逼建商蓋一大堆高公設的蓋法..所以實坪價值也被大幅拉高.
(以前30坪就是正三房,現在正三房要40坪,所以當你有三房需求下,房子當然更貴
因為你被逼著只能接受灌了更多公設的建案)
所以為啥房子都不折舊,你要怪政府阿,是他把建物價值拉高的,高到抵銷掉折舊.
像今年七月又大動作改了容積獎勵...所以房子成本又在往上攀一層,敬請期待.
不過當然政府這樣改,土地是會被影響到,所以最近土地平盤也是這樣來的.
因為土地的價值被政府砍一刀,所以本來要漲的都被砍掉了,並且成交低迷.
也因此新建案,大多數建商應該就不太推,因為推出來會突然貴很多,市場還不接受.
所以預估賣不掉不如先不要蓋....會賺錢建商才蓋房子,不賺錢幹嘛蓋..
反正一堆建商土地也都馬金主出的,很多都不是建商自己買的..
(當然金主也因此賺最多,建商的股東賺的其實很少,因為建商利潤本來就不高.
真正賺錢的是土地,不是建商...建商是品牌,建築是代工
不過大型建商倒是會自己買,但是通常他們很多也是現買現蓋,...
至於建商高層有沒有跟地主套好高價購入後分紅包..那個我...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因此今年928檔期推案量大幅縮水,只有高雄在那邊衝破300億.
(台北推一百多億,高雄房價是台北的1/5,代表高雄推案量是台北的10倍)
不過高雄推案量爆增是跟建管處貪汙案有關,建管處整個被大裁撤,全都換新人.
所以去年高雄推案量很低,因為建照塞車,全都新人從新審核.
去年下半年的案子都拖到今年才通過.造成今年推案量大增...
只是我發現沒有一篇新聞寫出實情..馬的新聞都在亂寫....XD
算了反正一般人亂看亂信開心就好.
人要有信心,沒有信心人生會很黑暗痛苦的.
因為你看到社會真面目後,才會了解到.
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
每個人都要想要你手中的鈔票..
真像大家還是不要知道,人生才會比較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