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pds1 (莫對惡人慈悲)
2016-09-04 13:29:01內文:
莊孟翰│理財周刊836期│2016-09-01
問: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國情統計通報資料顯示,今(二○一六)年房屋稅的稅收,光是
一至七月累計金額已逾七一四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短短五年之間房屋稅收就多了一百億
元;在政府沾沾自喜稅收增加之際,可曾想過小市民的心理感受?
答:政府自二○一一年六月祭出奢侈稅打房之後,各種稅制改革措施盡出,短短六年間,
大幅調高公告現值、公告地價,另實施囤房稅、調高路段率、大幅拉高房屋標準單價,台
北市則再大幅調高豪宅稅等,政府稅收當然會增加。但政府在「稅收」逐年增加喜形於色
之際,可曾想過重稅之下的四大後遺症?
後遺症一:交易量驟降 殃及關聯產業
相較於房屋稅持續增加的壓力,反映房市交易熱度的土地增值稅與契稅則雙雙呈現低迷趨
勢,就一件房屋或土地的買賣物件來說,賣方繳納土增稅,買方負擔契稅,而今年一至七
月共申報三十一萬三千多件,較去年同期減少七萬八八二四件,使得今年前七月土增稅驟
降至四四三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二三.一%,契稅五十八.五億元,也較去年同期減少
了一六.二%。
房市交易量大減,從一九九六年房屋買賣移轉最高峰的五十.八七萬件,驟減至去年的二
十九.二五萬件,今年恐怕也會再創新低,可能再降至二十二至二十三萬件,而土地的買
賣熱潮也隨之急凍,此一現象雖可解讀為政府抑制飆漲房價的藥方奏效,但急速冷凍,甚
至演變成一灘死水,對經濟發展絕非好事。
因為與房地產的相關產業也將大受影響,如房仲業、代銷業,營造業、鋼筋水泥業、裝潢
業、建築師、設計師、搬家公司、傢俱業、燈飾、磁磚、衛浴及物業管理等等,必然隨著
景氣驟降而逐漸呈現衰退趨勢。
後遺症二:都更停滯 不利國際化
台北市自從提高房屋標準單價,並自二○一四年七月一日以後取得使用執照者開始適用,
造成不少好地段的老屋,原本參與都更意願甚高,卻因都更後房屋稅大幅增加而紛紛撤回
同意書,深恐一旦負荷不起,反而得變賣新屋繳稅,逼得自己不得不搬離原本熟悉的生活
環境。
以我住家附近的延吉街老房子,住戶若想參與都更住新房子,則房屋稅將從原本五、六千
元驟漲至二十至三十萬元,其因在於附近更新後每坪房價一百多萬,除非是坪數較小的自
用住宅而非高級住宅,否則根本負擔不起房屋稅與地價稅,故不想搬離的屋主,就只好繼
續住在老房子裡。
根據內政部所公布二○一六年第一季的稅籍資料,全台屋齡五十年以上老舊住宅高達五十
四萬八七一八戶,而台北市住宅數量共計八十八萬五三四○戶,其中三十年以上老舊住宅
五十四萬二三二八戶,占六一.二六%,四十年以上二十萬三一五七戶,占二二.九五%
,五十年以上三萬九九八八戶,占四.五二%。
有這麼多的老舊建築待都更,但若是房屋稅的問題沒能合理解決,這些屋主都不願參與都
更,一旦遭逢不可預測的地震災損,所付出的社會成本豈非因小失大。
後遺症三:1+路段率 重複課稅
我國房屋稅並不是按房屋造價或市價核課,而是以房屋課稅現值乘以適用稅率計算,計算
公式如下:房屋核定單價×面積×(1-折舊率×折舊年數)×街路等級調整率(路段率)×
適用稅率=應納房屋稅
但台北市新建的高級住宅房屋稅課徵公式是:房屋核定單價×(1+路段率)×面積×(1
-折舊率×折舊年數)×街路等級調整率(路段率)×適用稅率=應納房屋稅
其中新增加的(1+路段率),讓不少高總價的預售豪宅案,面臨新交屋時房屋稅暴增,導
致買方不願交屋,甚至不惜興訟案例頻傳。
再者,根據台北市稅捐稽徵處所發布的「房屋街路等級調整率表」,西門町的漢中街及峨
眉街的路段率為三二○%,但仁愛路與羅斯福路間的杭州南路路段率為一五○%,另青田
街為一七○%,若以房價而論,青田街的單價遠高過西門町漢中街及峨眉街,但後者的路
段率反高過前者,即便是因為後者為商業區,一樓店面的路段率也許三二○%算是合理,
但二至五樓的樓層若調整率差距不大,可就有失公平性了。
後遺症四:轉嫁效應 導致二次屋奴
就政府的角度,縱然房市加稅可以實現「居住正義」,但就民眾來說,卻是「全民加稅」
。
而加稅之後,對一般民眾又有什麼影響呢?結論當然是把「成本」(持有成本及交易成本)
都加到未來要賣的房價上,因此,除非有資金需求,不得不賤賣房子,否則,一定會以高
於「當初買進的價格」委託銷售,故「賣價」一定會高於「買價」,如此一來,對一些想
換屋的人,恐是「二次屋奴」的來臨。
連結:
http://www.moneyweekly.com.tw/Channel/Detail.aspx?UType=114&UID=18964655060&AType=1
其他:苦口婆心講這麼多,政府錢已經拿到手,很難改了。
作者:
kaletra (還沒想到)
2016-09-04 13:37:00這個人是收了建商多少錢
作者:
fuxyou (丫狗)
2016-09-04 13:53:00最後一段結論真的讓人噴飯 哈哈
又拿自住當擋箭牌,我一間一年也只多繳一點不痛不養,但讓套套賠錢無法轉手就是爽
作者:
amury (快馬加鞭)
2016-09-04 13:56:00自住,贊成稅制改革哦。自住,贊成稅制改革哦。
能把稅金轉嫁的基礎是買方所得有辦法負擔才有機會轉手,賣不出去是要怎麼轉嫁
作者:
skj0225 (KJ)
2016-09-04 14:02:00自住沒差。
作者:
morgoth (麥田捕手)
2016-09-04 14:06:00最後一段講得好像以前房屋都平價移轉,賣方佛心來著
作者:
mune (越來越它了)
2016-09-04 14:08:00我自住一年房屋稅從8000漲到15000 無感不要再拉自住客來救援了 很難看
作者:
redmi2 (redmi2)
2016-09-04 14:10:00又是 房產重稅 莊孟翰 這人好像要製造風向
作者:
redmi2 (redmi2)
2016-09-04 14:34:00應該是排球選手吧 要做球給政府殺
作者:
zball (QQ)
2016-09-04 15:15:00莊孟翰先生? 不是當了遠雄獨立董事很多年嗎? 為何要質疑他會對因房屋稅制合理化而受重創的房價跟建商說話?? 很合理啊遠雄大巨蛋孵不出來時他也和柯P在新聞槓上很多次了 奇怪嗎?
作者:
rahim (money making money)
2016-09-04 17:03:00房屋稅才714億元,可是房地產市值應該有100兆吧,怎麼不說這幾年房價漲了多少?「小市民」根本爽翻了,多繳點持有稅算什麼
作者:
chienk (.................)
2016-09-04 19:01:00政府加油 越看這種文章越爽
作者: codehard 2016-09-04 19:13:00
自住沒差
房屋稅如果是只有一間自住應該有優惠,第二間開始應該要進一步調高到1%.敢"投資"不自住的豪宅一年一到三百萬的房屋稅對大家都好事啊.
作者:
AIronKuma (Comment allez-vous)
2016-09-04 22:00:00還好啦 自住沒差
作者:
Joshliu (Josh)
2016-09-05 11:59:00推2樓 麻煩加到跟國外一樣 這樣才先進
作者:
pugipupu (johnsonlalala)
2016-09-05 12:43:00哈哈哈哈哈哈哈好秒的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