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
台北市前副市長張金鶚今日表示,自己擁有的三間房子持有稅,
今年總共才增加一千元左右,99%的人增加的持有成本並不高,如今少數極端的案例充斥,
混淆視聽、積非成是,應該要再拉大自用與非自用間稅額差距,才有利健全房市。
15日台大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舉辦「落實台灣居住正義政策工具座談會」,
邀集學界對宅政策工具提出建言。張金鶚透露,
自己在台北市文山區總共擁有三間舊公寓,一間自已住、一間父母住,一間出租,
出租這間之前被市府以1.2%課房屋稅,還是自己主動去更為出租2.4%的稅率,
每間市價約千餘萬元的房子,今年的持有稅總共僅增加不到一千元。
張金鶚表示,沒有人去關注稅基偏低的不合理和這十幾年來房價增值那麼多,
極端值的少數個案卻被放大混淆輿論,那些房屋稅繳上千萬、地價稅從30萬變80萬的人,
資產市值有多少?對於少數被加稅者可以設立更健全的審查和申訴機制,
但制度精神一點問題也沒有。
張金鶚認為,台灣現況是「大市場、小政府」(指市場機制大於政府政策影響力),
目前台灣房市的問題在於「市場失靈」,資源分配在手數人手裡,
不動產應健立以「居住為主」的價值觀。
張金鶚表示,市場擁屋數量結構大約是無屋族占二成、擁有一房的占六成、
二房的占二成,僅有1%的人是多屋族,目前房屋稅率自住和非自住最高差三倍、
地價稅差五倍,自住和非自住稅額差距仍太低,應要拉大,才有意義,擁多屋、囤屋、
大地主等少數人負擔更多。
對於住宅政策工具目前面臨問題,與會學者普遍認為,在於「資源分配不均」,
崑山科技大學房地產開發與管理系副教授顏聰玲表示,
住宅政策可建立更多元的管理工具,例如公私協力辦理的住宅政策、
擴及交通費用補貼的住宅補貼,行銷「以租代買」,均有利於健全目前住宅市場。
國土規劃及不動產資訊中心副執行長江瑞祥表示,
目前政府措施如不同經濟地位給予相同補助,不論身份的社會住宅租期相同,
即是未充份考量垂直式的分配公平,不同弱勢族群之間相互競爭資源,
在弱勢分類上應更「客製化」,考量不同群體的需求、特性。
連結:
http://money.udn.com/money/story/5641/2108153
其他:
張前副市長真的很屌,自己擁有公權力,竟然敢揮刀砍向自己,
嚇死我惹,有三間房子都沒在怕跌價der,
比蔡英文說他在意勞工在意到哭,還老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