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下近幾年的看房經歷分享給大家,一直以來住的房子都是父母名下,
父母退休後就去宜蘭鄉下養老了,1個人住大樓的樓中樓綽綽有餘。
雖然房子在基隆暖暖,上班在大安天龍區,但是開車還算方便,
所以一住就是15年,本來也從未想過買房..
最早起意買房在2015年,原本房子壁癌問題困擾多年就算了..但2014~2015年社區各戶
都陸續開始有漏水問題,抓漏的師傅請了又請,公私管都有漏,每次住戶大會都吵成
一團,住戶間分成好幾派還有互告的..加上抽車位住戶增加..每半年就沒車位可停,
終於決定買房。
最初看房時,鎖定的目標是:
1.買房預算約600,兩房一廳一衛,要有車位
2.無壁癌、漏水等瑕疵
3.屋齡夠新的電梯大樓(2006年以後蓋的)
4.生活機能不差的(步行10分內至少要有2便利店10餐廳1賣場)
5.上下班時間通勤單程在約30~40分的
6.格局、採光、通風不要太差
結果從文山和南港一路往外看到板橋、深坑、新店、汐止,符合條件的屈指可數..
一年多真正有談的不到10間,還有2間剛開始談就被仲介告知賣掉了,半次斡旋都沒下。
2016年,因公司臨時任務需求,有一陣子要常跑板橋辦公,我的目光轉到附近的土城、
樹林和三峽,幾經比較,鎖定了三峽北大特區開始看..
1.哲里:看了多間後第一個看中的,在4樓,除了內裝陳舊,採光通風都沒問題,
兩房開價868,我說最高600,業務表示不可能~不用問了,結果沒幾個月..
聽另外一個業務說..那間600出頭賣掉囉..WTF…
2.歐洲系列:其實有看中的,也在預算內..但風評實在太差,最終放棄..
2017年,在積蓄增加情形下,決定提高預算到900,轉換目標成三房兩廳兩衛,還是
在三峽北大特區找。
1.上閤築:看了多間後第一個看中的三房,15樓頂樓,除了價錢沒啥不滿意的..
開1,350,斡旋下880,這次的業務願意接斡,但屋主表示最低1,150..
很快就破局,之後聽業務講屋主決定放著不賣了..
2.京河:進出巷弄狹小、生活機能略差..但好處是開價低..1,198,下斡898,
談一談屋主最低1,000,破局,沒向業務打聽之後如何,因為這也是我在北大
看得最後一間房。
重頭戲來啦..2017年底,我家附近一個新建案剛蓋好,某個週末抱著無聊沒事幹去
晃晃的心理跑去接待中心看,就這樣看對眼了..
之前都是跟仲介,所以這次也算我第一次跟代銷打交道,看屋幾次後,我就直接帶著
現金跑去找業務說,我很喜歡這建案,但預算有限,只能買總價最低價的廣告戶,
但你們價格還是高出我的預算880,因為我還要裝潢balabala...
談到一半業務主管也跑出來談,最終談到910先付訂,代銷5天內跟建商確認這價格是否
可賣,3天後就通知要簽約了。目前正在裝潢。
心得:
1.有一好沒兩好,條件不能訂得太死,確定條件的優先順序以後,再去調整。
2.什麼要照實價登錄八折去開價的..純屬都市傳說..請等房價崩崩再試..
3.仲介有好人有壞人,能力有強有弱,可以把仲介當成可以幫你主動搜尋關鍵字
的google就好,玩諜對諜太心累了。
附帶一提,我個人因為有積蓄,所以在貸款上只貸400(首購安心成家方案)..目前每年繳
付本息不到年收入的3成,所以才有餘裕,同事有人佔到4成的..非常累..不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