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10689
內文:
台灣資金外流 餘屋過多怎麼辦? 建商高層提出一個解方
徐珍翔2018-07-04 07:24
餘屋過多衝擊台灣房市,有建商提出解方。圖為示意圖。(圖片來源/信傳媒資料照)
房地產春燕來了?根據商仲業者統計,今年第二季不動產交易量創下2003年以來同期
新高,達新台幣779億元之多,其中,土地交易金額為446億元,年增173%,主要是本土
建商大舉購地所致。不過,有本土建商直言:「如果撇開一些公部門釋出的標案,我不覺
得有那麼樂觀啦,具體來講,有一些人在海外賺到錢了,當然可能回國來買地,不過整體
上來講,我知道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是比較保守啦。」
世邦魏理仕(CBRE)3日發布2018年第二季不動產市場概況,包含商用不動產、土地交易
在內的總交易金額來到779億元,創下2003年該公司開始統計以來同季最高水準,年增幅
度更高達165%;其中,又以台北市的大內科區域最熱絡,季內廠辦投資金額有246億元之
多,占第二季全台商用不動產總交易的74%。
根據統計顯示,在2018年第二季不動產總交易金額的779億元當中,商用不動產交易金額
為333億元,土地交易金額為446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大增154%及173%,已是近6年以
來少見的榮景。其中,土地市場主要是本土建商大舉購入千坪以上大面積土地,而商用不
動產市場則有台塑集團購置內湖「台北企業總部園區」一案,貢獻了單季56%的商用不動
產成交金額。
資金外流、餘屋過多兩大問題,建商提出解方
對於第二季本土建商大舉獵地一事,有建商高層私下向《信傳媒》透露,其實業界普遍對
房市悲觀,「一二季看起來數字是如此,可是……如果撇開一些公部門釋出的標案,我不
覺得有那麼樂觀啦。具體來講,有一些人在海外賺到錢了,當然可能回國來買地,不過整
體上來講,我知道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是比較保守啦。」
「因為餘屋量還太多,美國現在已經在升息,我們都在看台灣會不會跟進,加上年底又有
選舉嘛,所以……其實……方方面面都沒有太多利多。」建商高層認為,台灣餘屋過多問
題困擾房市已久,近期美元走強,跑去海外投資的壽產險也都面臨匯損,如果政府有心,
其實可以一次解決台灣這兩大問題。
建商高層進一步指出,政府一直想推社會住宅、青年住宅,但如果今天要用政府現成的土
地,除了得花一大筆錢,也必須公開招標,其實政策可以更靈活一點,「你也知道,現在
政府和商人的關係並不好,這種BOT案根本不會有人要做。所以,比較合理的做法,應該
是讓壽產險的資金回流,因為他們投資在不動產的部位是滿高的,只是過去台灣的投報率
不高才跑去國外。」
「政府如果願意做莊,應該是設法讓壽產險把錢拿回國內。政府也不要用自己的地去蓋社
會住宅、青年住宅了,而是鼓勵壽產險去買台灣現成的餘屋,然後政府跟他們租,讓投報
率達到金管會要求的2.345%門檻,再由政府便宜一點轉租給民眾,這樣一來,或許收支
沒辦法平衡,但就是在照顧民眾,絕對比政府自己投錢蓋或招標更可行。」建商高層說。
https://www.cmmedia.com.tw/file/17101/1530610506_252_01.jpg
第二季十大土地交易一覽表。(製表/郭怡君)
自用型買盤支撐,內科潛在標的300億仍是交易熱點
至於商用不動產方面,世邦魏理仕台灣研究部副董事李嘉玶表示,如前一季預料,自用型
買方持續撐場,所貢獻的購買金額占了總交易的八成,「不過,台北市中心辦公室產品目
前面臨價高量稀的局面,案源不足加上買賣雙方對價格差異認知仍處平行線,此類型投資
標的之成交量已明顯萎縮。」
進一步分析商用不動產交易類型,她指出,企業對於廠辦的自用需求有增無減,反觀其他
類型的商用不動產如辦公室、商場店面及旅館等,交易呈現明顯量縮;以台北市商用不動
產市場為例,2013年以來每年交易量平均約460億元,已不復榮景,然而若單看大內科區
域廠辦及辦公室的交易,區內成交金額呈現逐年回升的跡象,占台北市商用不動產交易量
達三成。
「台北市區商辦房東惜售,投資人可進場的機會有限,反觀大內科區內價格相對平實、收
益水準較高的廠辦因而獲得投資人青睞。若過去買下內湖廠辦作為總部的企業有意活化資
產,則大內科整棟廠辦的潛在出售機會保守估計將超過新台幣300億元,預料未來內湖廠
辦仍是商用不動產市場的交易熱點。」李嘉玶說。
https://www.cmmedia.com.tw/file/17102/1530610574_252_02.jpg
2018年第二季商用不動產交易金額創六年新高。(製表/郭怡君)
心得:
1.建商高層煩惱賣不掉的餘屋 已將腦筋動往壽險資金買光餘屋
再讓政府承租並續轉租 作為出租公宅使用
(然後讓政府虧錢給壽產險當包租公 然後建商就能脫手餘屋)
(這種鬼話也說得出來 可見當前狀況之惡劣)
2.資金外流 + 餘屋量太多 + 美國啟動升息循環
是目前建商最忌憚的事
3.即使交易不振 建商仍大舉購地及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