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yoga5566 (宥嘉5566)》之銘言:
: 從機場快線沿線屯門、荃灣、青衣到處都是住宅大樓
: 而且都蓋得又高又密,多到有點密集恐懼症發作的感覺
: 應該比臺北、新北多個5、6倍吧
: 百思不得其解的是
: 1.明明房就蓋的很多(應該是超級多),香港人口也才600萬人,
: 為什麼會一堆人沒地方住?或是住棺材房?
: 對比臺北新北,房子又低又矮,人口也不少,但是至少房價還說得過去
: 實在不太合理。
香港是國際都會區,除了本地港人外還有相當多非港籍的人士居住
不管是在那邊工作或是在那邊唸書 (港科大比台科大威很多)
最大宗當然是中國大陸地區的人了
除此之外,香港只開發了四分之一的土地,餘下四分之三是屬於保留區、保護區
不能開發,頂多當郊野公園之類的
實際上平地面積可用於開發的跟台北盆地可用於開發的差不多
但....台北盆地以外的北北基還有林口台地、淡海、基隆能塞人
: 2.看地圖明明大嶼山、新界北邊,甚至香港島也還一大堆地,為什麼不拿來蓋房?
歷史因素是界限街以北要還給中國,所以英國人只開發界限街以南
後來回歸之後,很多平地還是保留區,不能隨便開發
這個情況就跟常常喊台北沒地了卻還有關渡平原一樣
如果新北市跟新界一樣保留地限制開發,什麼北大特區、溫仔圳都該回歸農地
可開發面積也會變小,台北也會變的更擁擠
但台北的地型其實比香港好,盆地的中央區域都是平地
香港雖然維多利亞港兩岸也是平地,但很多是填海填出來的
實際上新界很多人口住在需要過隧道穿山的另外一塊地,港島本身也是山地起伏大
市區感覺很像內湖或木柵那樣小山坵起伏多又被切割來切割去
: 3.元朗、大埔或是沙田甚至深圳感覺也不遠,為什麼不搬去深圳住?
: 通勤應該也不會很遠
元朗、大埔、沙田早就住滿人了,沙田新市鎮就是往新界東北拓的第一砲
深圳通勤每天通關就搞死你了,東鐵線又擠爆,要過海去港島又不方便
只能等沙中線蓋完後讓東鐵線直接過海看能不能好一點
其實新界的透天不會比內湖透天貴,但對老一輩香港人來說界限街以北就是化外之地了
大家死都要擠在港島跟九龍鬧區,寧願在這邊租小房子住也不要去新界住大房子
就像有些台北人死都不要離開台北市跑去新北市一樣
另外,台北比香港好的一個地方,是大老闆不會跟小市民一樣死守港島
產業型態的差異,香港這種金融業最重門面,死都要擠進中環、金鐘一帶
但台灣的理工產業型態比較喜歡劃地為王,於是可以去內科、南軟、新北的科技園區
香港的工業大廈大部分都是做下新莊那堆工廠做的事不是台灣的科技工業
這種差異的另一個影響是通勤時過於密集往城內運輸,不像台北還有反向出城通勤的
(去內科就是一種出城通勤了)
香港連巴士收費都很有趣,是按照你離市中心多遠來收費,不管你實際搭多遠
這是因為這樣只要刷一次省時間,而且大部分都是郊區與市中心往來
很少像台北這樣可能住南港在內湖上班
此外,大嶼山真的是荒涼到可怕,明明比宜蘭到台北近很多
但大嶼山除了東涌開發的新市鎮外幾乎都跟北宜公路上面差不多
距離比基隆近,繁華度卻是福隆的水準
沒辦法,始終是地型問題,就算台北塞滿了也不會想要開發石碇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