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些自己對實坪制實施後的猜測,給大家參考看看。
以下先預設兩個建案,A大樓是實坪制實施前的建案,B大樓是實施後。
A大樓
公設比 30%
實坪 28坪
公設 12坪
房價 35萬 -> 50萬(實坪制後)
B大樓
公設比 20%
實坪 28坪
公設 7坪
房價 50萬
1. 單價上升,總價不變
以A大樓來說,原本房價35,總價35萬*(28+12)坪=1400萬。
實坪制後,建商當然不是白癡,不可能一樣賣35。
所以單價上升為50,總價50萬*28坪=1400萬,總價不變。
2. 公設比降低
這時聰明的B建商想到一個好辦法。
他把管道間、梯廳、大廳蓋小一點、車位排密一點、地下室就可以挖小一點。
東拼西湊,把公設比壓到20%。但是房價跟A大樓一樣賣50。
反正實坪都是28坪。每戶公設少了5坪,省下成本70萬,放口袋。
3. 房價降低
不過B建商後來想一想,現在年輕人過得很辛苦。
決定把省下的70萬回饋給買方,反正對整個建案的利潤也沒有影響。
所以房價就從50降到47.5。(70萬/28坪=2.5,所以一坪降2.5萬)
4. 蛋白區降幅大
每坪減少2.5萬,對台北市這種高房價的地方,只是九牛一毛。
但是對淡水這種低房價的地方,影響就大了。
所以實坪制對蛋白區的房價影響較大。
5. 比較房子變的簡單
不用再擔心建商把車道灌進公設,不用再拿計算機去計算公設比。
事情變得很簡單,比如你在比較兩個建案:
(1)房價50,只有電梯
(2)房價55,除了電梯,還有泳池跟健身房
你只需要思考要不要每坪多花五萬,買泳池跟健身房就好。
6. 舊公寓變得搶手
原本的舊公寓一坪30,新大樓一坪35。
實坪制實施後,新大樓變成50。
從原本的30比35,變為30比50。
雖然總價根本沒變,但這種感覺問題,會影響到部分的買方。
人是感性的動物嘛!
所以舊公寓的價格與成交量可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