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這種東西真的是標準的一分錢 一分貨
一個地點有機能交通公共建設
價格就是對應在上頭
為什麼你現在覺得好但是貴的物件
當初人家可以便宜買
因為當時機能交通建設不到位啊
不然為何你不肯買社子島
要便宜的房價或是享受房價上漲
就是要忍受環境由差變好的過程
桃園的房子長期來看必定是上漲
只是狂漲跟大漲的區別
桃園是一個基礎建設完全沒到位
但是人口不斷增加基礎建設不停蓋的地方
可以想像成十年前的台中
至於要享受台北的條件花個三千萬買三十年公寓
還是花一千萬買桃園忍受較差環境坐等房價上漲
那就看人了
不過以上規則謹適用於這20年
之後少子化效應正式發酵後發生的事沒人能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