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zerobx (隨意)》之銘言:
: 因為現在顯示的每坪價格,有欺騙嫌疑。舉例台北市新房一坪100萬,公設比33%,消費者
: 看到字面上的意思以為是用每坪100萬買到自己可以任意使用的坪數,包含吃喝拉撒睡,
: 但是自己可以任意使用的空間實際上是每坪150萬。
以臺灣人民的常識來說,應該都知道目前建商販售的坪數含公設,
你實際去銷售中心也會跟你解釋得很清楚,我想應該沒有欺騙嫌疑
。
: 33%的公設未必每個人都會用到,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游泳池大便,可以獨佔整個會議
: 室,可以跟自己的小朋友整天都在遊戲室裡面。公設是大家都可以使用的空間,但是卻跟
: 屋主可以自己使用的空間價格一樣,都是100萬,所以不合理。
這個離題一下,我個人是覺得公設豪華度是以後的趨勢,當然自己
喜歡公設很弱的建案那也無妨(但以新建案來說這種建案的公設比
也沒有低多少),但考慮日後轉手的問題,我覺得還是選有豪華公
設的比較好,當然這種的缺點就是戶數多。
: 訂一個符合自己利益的遊戲規則,再設法說服他人照這個遊戲規則玩,然後收買所有會阻
: 礙這個遊戲規則的人,這個遊戲玩到現在玩的倒是蠻好的
其實太複雜的登記制度我也不太了解,不過如果只是價格揭露的問
題,那或許也不用動到登記制度吧,反正建商都直接跟你講主建物
加附屬建物是幾平方公尺了,你還是覺得你不知道實坪價格是多少
,那也就是說,支持實坪制的人,是需要有人幫他算對嗎?
那乾脆規定以後賣房子實坪報價就好了(不論新建案或中古屋),
直接報1 平方公尺多少錢(況且權狀上本來就是寫平方公尺,至於
公設比什麼的,就不用再報了,反正那也只是建案規劃及登記的技
術問題。
這樣子消費者就能一目了然1 平方公尺是多少錢了吧,至於值不值
這個錢,那由消費者自己從該建案的規劃判斷。
(但其實建商或二手屋主就是要賣這個總價,不管怎麼算結果都是
一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