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社宅分成很多種....
一種是像老美或歐洲那種便宜的要死,但管理超爛的社宅
結果就會變成弱勢族群聚集的建物,然後順便把周遭稍微有能力的鄰居排擠出去
最後就變成弱勢族群/社會角落
另一種就是可能比市價便宜一點點,但品質好很多的產物
這種其實某些方面就是提供人才短期到中期的居住地點
我說的短期到中期是只對人生而言,五年十年左右的一個規劃
這些人可能是因為本身從外地來,可能是因為剛出社會頭期款不夠
所以沒辦法在工作的城市買房地產來定居,但又不想住太爛,所以就進駐社宅
但這些本身都是有工作能力的居民,所以目標還是讓他們能夠定居
台北市目前比較多的是後者吧,價格其實不算便宜
好笑的是那個補助門檻超高,就是你收入要很少才能達到高額補助
但你收入很少的時候根本那個房租依然會佔很大的比例
所以我猜多數還是收入還OK但可能還在累積資產的年輕上班族去租
那假如要打房,你就真的蓋幾棟社宅然後租金放超低,故意不管理
那邊大概不用十年就會變成三不管的角落,然後周遭鄰居都搬光光
房價馬上就掉下來了
有興趣可以去參考歐美一些很驚人的社宅XDDDDDDD
不過每次打台北市的社宅租金議題,我覺得好像很多人都希望弄出這種東西呢?
簡單來說,社宅本來就要先思考你的目標族群是誰
你要解決居住問題,是要解決弱勢族群居住問題? 還是生產力居住問題
解決弱勢族群居住問題應該要用社福的概念去支出,蓋的地點也不會是台北市
應該要選擇更郊區一點的區塊才能把成本壓下來,同時比較不會影響周遭居民
那假如你是要解決年輕生產力的居住問題,那確實蓋在精華區塊比較有吸引力
今天打價格議題的議員/民代/官員們
你家隔壁弄一個弱勢族群社宅看你會不會跳出來抗議XDDDDDDD
※ 引述《pauljet (拜登哥不要)》之銘言:
: 剛剛看到內政部宣布要在北市蓋1.1萬戶社會住宅
: 我覺得台北市房價一定直直落
: 誰都知道社宅組成是怎麼樣
: 你不care蓋你家旁邊
: 打房靠這一波興建社宅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