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一個時期買得起
就算日治時期大安區土地300坪只要100元
連填飽肚子都有問題的年代
光復後的貨幣政策導致通膨失速
其餘就不說一堆陰謀論
反正看你是那一邊就說是誰對
4萬換1元後
聽阿嬤說那時嫁給我阿公時,延平北路昌吉街口上北大同的透天厝一棟才1千塊不到
當時阿公一個月收入20塊
生了我媽我舅舅阿姨。兩夫妻一直拼收入也不過40塊
不過物資缺乏待開放地方,賺錢機會就多
民國59年買了20幾坪的三重公寓一樓18萬,當時士林鐵路邊現在變店面的中古透天當時4
萬一棟
都買一戶現在市值1千萬對上1億多,如果等金額是5億
就算買非店面透天也1億多
不過不同的是
當時物價跟薪資同步飛漲
20萬的房子,5年後變60萬以上
薪水也從1000塊一個月變3000塊
加上家庭人口多,小孩幫忙做家庭手工等
家庭收入要拼1-3萬很簡單
還20萬很快就有60萬也是
可是一直膨脹下薪水一定會追不上物價
個人生產力問題
要讓大家都買的起也很簡單
台幣加大發行100倍,出現單張面額10萬的
然後再來一次4萬換一元
房價也會跟著被洗低
只是這樣做很有錢,跟很沒錢的沒差
很有錢的都資產影響不大
非常沒錢的都沒錢了有沒影響
中產階級的錢會變成非常有錢跟沒錢的人的
也就是真正大金字塔
不會是M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