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先看到女兒就下結論,
這不完全對,台灣人重男輕女觀念雖重,
但更多只是怕把錢給出去、自己沒錢養老。
又,換作是你,會把錢留著養老,
還是聽兒女的話去投入房地產?
話說一千萬不貸也沒啥熱門物件能買。
爸媽可能都退休了,貸款你要幫忙出嗎?
由於原po也沒說明他們家的經濟狀況,
要聽片面之詞就妄下評論也不好,
姑且我這樣假設,父親是生意人,
在90年代也累積一筆財富,
家裡至少有一筆自有房屋,
因為經濟算得上闊綽,
買車可以付現、幾10萬的股票也敢投。
講這段廢話只是要說,家家有本難念經,
子女也未必清楚父母的財務狀況,
從那些描述感覺平常家庭關係也緊張,
你就這樣伸手進去,
當然不會有什麼好回饋。
你有好好檢視父親那堆壁紙嗎,
是否有些被合併的股份可以拿回?
買車那段,通常是這樣,車廠跟車貸公司有配合,現金價便宜是常識,
但你的想法是用車貸轉投資,
開槓桿的想法不能說錯,
但你有好好分析過當年的金融背景嗎?
20年前還是利率動輒6啪的年代,
車貸肯定又更高,當時買房會接連碰到
921、網際網路泡沫、SARS,
你現在看到的QE時代,房價的井噴,都是結果論了,
你父親不信任雙北以外的房地產,
告訴你,幾年前我跟一些鄉民在講新竹的好,很多非在地鄉民也是半信半疑。
那現在都寬鬆末期才想上船,
大可不必
我覺得你父親一個40年老船長,
而你不是出現在股板求救,
或是在男女板靠腰家裡有債務耽誤你結婚,
根本沒你想的那麼弱,
幾次的金融海嘯都沒沉船,還用你教嗎
或許你覺得老爸沒像郭台銘就是廢,
但希望你不是從事理專類工作